第220章
“卿卿,前两日永宁习字很是认真,朕便想着今日随她开心,下回,朕定让人好生看着她。看在朕的面子上,这抄写百遍便改为十遍可好?”
闻言,母后抽了抽被父皇握住的手,却没有抽动,许是力气不如父皇大吧,只好无奈了看了他一眼,语气中带着不悦,“皇上,您总是纵着她。您看看永宁如今哪里有一个公主的样子,整日像个野猴子一般,珩儿在她这般年纪的时候都已经开始学经史了。臣妾也不愿每日拘着她,可这般下去她更要无法无天了。”
“永宁年纪还小,等她大些,自然便晓得分寸了。”父皇凑到母后耳边温声劝道,“她天性如此,与珩儿的性子不同,也无需如此强求她。这回便小惩大戒如何?”
母后看了这父女二人一眼,微微叹了口气,他便知道母后这回还是如之前一般又心软了。
“罢了,看在你父皇为你求情的份上再饶你这一回,便改为二十遍大字吧。下去将衣裳换了,看着便觉得有碍观瞻,不像个样子。”
永宁瘪着嘴,还想多说两句,但看见父皇给她识得眼色还是识趣地跟着嬷嬷下去更衣了。
“珩儿,朕听说你近日对农事起了些兴致,还寻了相关的农学经注同弘文馆的夫子们请教,可有此事?”父皇终于意识到了这里除了母后和刚刚离开的永宁,还有一个他了。
“回父皇,正是。农为天下之本,儿臣以为只有百姓有了余粮,天下富足,方得安定,故而有心能通晓一些农事。”他起身开口道。
“甚好,农之一事需实地勘察方得真知,你若有什么疑问,改日可随工部侍郎一同去京外的农田视察一番。”在他面前,父皇又变回了那个一丝不苟,睿智英明的皇帝。
“是,儿臣知晓了。”
“好了,珩儿好不容易歇息一会儿,便不要再谈这些了。”母后睨了父皇一眼,打断了父皇的还想说的话。
母后心思总是细腻的,在永宁出生之后,她曾担心过父皇待永宁更宽和而对他总是带着几分严苛会让他觉得委屈,因此总是更向着他一些。
但他心中对父皇的态度却十分了然,并不觉得父皇有什么不对,甚至觉得父皇对永宁的宠溺实在是再正常不过了。
除却永宁是个公主的缘故,永宁的容貌实在是像足了母后,父皇看着她自然会偏宠几分,连句重话都不肯说。不过,永宁的性子却与母后不大相像,他曾在父皇面前对此吐槽过几句,但父皇只神秘一笑,说永宁最像母后的便是她的性子了。
他对父皇的话不敢苟同,毕竟母后分明是个温柔娴雅的性子,便是偶尔有些巧思,那也不能同永宁的任性胡闹相提并论。
母后常常觉得他小小年纪便承担了太多的事情,有机会总会将他从书房里叫出来透透气,生怕他觉得压力太大。
对此,他总是甘之如饴,表面顺着母后的心意,暗地里则按着父皇的吩咐更用功了些。
父皇很早便告知了他未来要承担的责任和要面对的重担。他明白,父皇同母后一样爱他,但除此之外,父皇还是一个合格的帝王,故而他也必须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太子。
这不仅仅是为了父皇,更是为了一直疼爱他的母后。
在他知事的时候,他便明白了父皇和母后之间与寻常的帝后关系的不同。毕竟没有一个皇帝在位多年只举办了一次选秀,更没有一个皇帝的后宫形同虚设,独宠一人。
帝王独宠让人惊羡,但同样也会招来那些暗中嫉妒之人的闲言碎语和算计。
前两年,他便从皇长子的侍读口中听说过一些对母后的不敬之词,言中之意尽是母后生性狭隘,霸占帝宠,而他不过是因为母后的缘故才得了父皇的看重,自身并无多少才能。
时间过去了这么久,他还记得那个侍读和他身边的那些宫人在高谈阔论后看见他时眼中的惊恐和发颤的身子。而他不过对那个伴读淡然一笑,朝他略微颔首,做足了一个身份尊贵的皇子的架势后便抬步离去,未发一言,因为这些人还不值当他为之动怒。他若因此与之争辩,才是正中了这些人的下怀。
但很快,消息传到父皇耳中,那个侍读便被父皇赶出了宫去,连带着家中亲族也被革职,三代不可入仕。其余宫中皇子和公主的侍读也因此被彻查。
自那之后,他再未在身边听说过这种话,但他心里很清楚,在他看不见的地方,这些流言蜚语从未停歇过,便是宫里的皇祖母也对母后和他没那么喜欢,常常对他们冷眼相待。
古往今来,史册中那些帝王总是喜新厌旧,薄情寡恩的,在他年纪尚小的侍候也曾因此担忧过,小心试探过父皇对母后的心意。
父皇没多说什么,只是用长久以来行动证明了他心中独爱母后一人,正如那对粗糙的与厚重的御书房格格不入的泥人一直被父皇摆在他一抬头便能看见的书架之上。
那些风言风语之人在帝王权威之下面对母后和他,也不得不装出一副恭敬讨好的模样,将母后偶尔一句无心的赞赏或是随意的一份赏赐视为无上的荣耀。
而他也会用实际行动证明他担得起太子之位,母后永远会是那个全天下最令人羡慕和尊崇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