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除了隔壁书生考过了,与陈不倦关系还不错的那三人也都过了。
  至于宋翎原他们那边,陈不倦没有特意去问,俛安也就没有去打听。
  不过想到宋翎原是案首,就算他考试的时候发挥不好,第一场应该也是可以通过的。
  次日,就是府试的第二场了。
  第二场考的是杂文,杂文放在后世就是作文的意思。
  这里的杂文是指写作能力,主要考得是考生的诗赋。
  这一场的难度就高很多,与上一场的文化基础不一样,这一场与策问一样比较主观。
  每个人对于诗赋的喜好不同,主考官同样也有自己的偏好。
  就像是庭河县的县令,就比较喜欢朴实点的文风。
  到了府城之后,这位知府却喜欢华美一点,通俗一点讲就是喜欢歌功颂德。
  刚好这第一道题,破题就是“山河”。
  表面上让考生写大好山河,实际上要写他们国家的强盛繁华,文笔要着重于浓墨重彩一点。
  这个是陈不倦研究知府大人诗集时发现的特点。
  而这个特点也不是什么大秘密,从往年的府试案首试卷里也能看得出来。
  陈不倦在破题之后,在心里细细的揣摩了一下,就在草纸上提笔写了起来……
  府试是不让带东西进来的,纸墨笔砚和吃喝用品,都是有贡院这边专门提供。
  因为每次参加府试的人数很多,所以这些提供都是要收费的。
  毕竟每一次参加府试的考生,都差不多接近两千多名了,若是不收费这笔开销可就大了。
  头两场不需要在考场休息,所以每天只需要五百文。等到第三场的时候,价格就稍微贵了一点,两天一夜要一两银子。
  陈不倦是庭河的案首,府试考试的号舍排名,是根据县试排名来的。
  所以他的号舍比较靠前,也就是在主考官眼皮子底下,不用担心被分到了臭号。
  这么多场考试下来,陈不倦养成了少喝水少吃东西的习惯,这样一天的考试就不用为了上厕所而来回折腾。
  但是这样的办法,也就现在还有点用处。等到后面要住在考场里的时候,他这样的办法就没什么好处了,反而会因为吃的少喝的少而虚弱。
  第二场陈不倦出来的时候,刚好遇见了上一次的榜首,也就是林鹤城。
  对方看到陈不倦的时候很开心,一脸热情的拉着陈不倦去吃饭。刚好这会儿陈不倦也确实有点饿了,于是两人就带着各自的书童去了旁边酒楼。
  这一家酒楼还挺贵的,之前陈不倦带着俛安过来吃过一次,里面东西的味道不算特别的出挑,价格倒是贵的让人忍不住咋舌。
  陈不倦之前就觉得,林鹤城应该是个富家子弟。如今看到对方花钱这么大手大脚,就更加确定了心里的这个想法。
  他们主仆也就四个人,结果对方一口气点了一桌子的菜。本来陈不倦以为他还有朋友,结果等到动筷了也就他们俩个。
  林鹤城对于下人挺不错的,询问了陈不倦的意思后,就让两个书童也一起入了座。
  林鹤城的年纪比陈不倦大两岁,他的书童与他的年纪差不多,所以对方也要比俛安大一点。
  “对了,之前看榜的时候,见贤弟的名次不错,又是庭河县的案首,这一次不出意外,应该是可以考中的。不知道贤弟之后,有没有兴趣参加一个诗会?”
  这个之后肯定是指第三场考完,本来陈不倦想要考完就回去的。
  他这一趟一走就是快两个月了,心里挺惦记家里的祖母他们的。
  不过看着面前的林鹤城,陈不倦对他的印象还不错,就起了想要结交一下的心态,所以犹豫了一下就答应了。
  林鹤城说的这个诗会,陈不倦来到府城之后就听说过。与他之前参加的那个诗会完全不同,这一次的诗会是一位老先生要收徒,所以特意在此举办的一场诗会。
  这一位老先生的身份不简单,听说来头挺大的。哪怕没有告知一众学子名号,就已经有一堆人挤破头想要参加了。
  陈不倦在府城没什么人脉,这样的大人物他不敢去奢望,就没有想过跟着大家一起凑热闹。
  如今有了林鹤城帮忙引荐,就算他不能被那位大佬看中,他也可以跟着去见识见识大场面。
  所以在与林鹤城分别之后,陈不倦就跟家里了写了两份书信,说明他之后会在这边耽误几天,让家里的祖母和老师不要担心。
  第35章
  府试的第一场考得是贴经,所以刷下来的考生不算很多。毕竟贴经是基础中的基础了,能考到府试的基础都不会太差。
  但是等到第二场的时候,刷下来的人就多了很多。第一场考试刷下不到五分之一,到了第二场就刷下了一大半。
  第二场放榜的这一天格外热闹,红榜一贴出来就有不少人跑来给陈不倦贺喜。
  这其中除了与陈不倦关系好的那三人,还有之前故意排挤过陈不倦的那些书生。
  陈不倦见他们突然跑过来给他贺喜,不用去看红榜就知道自己第二场考得不错。
  不过他心里想是这般想的,还是让俛安过去确认了一下。在确认他这一次拿到第一名后,陈不倦就打算回去准备第三场考试。
  但是也不知道这些人是怎么想的,非要拉着陈不倦去喝酒庆祝一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