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他只要牢牢记住真心待他的人,其他的人根本不必花费太多心思,也就懒得多与他们去打交道了。
第二天陈不倦去老师家里,给老师带了不少的东西。
不出意外他这一次县试应该是过了,等到明天放榜之后他很快就要去府城。
因为县试和府试只隔了两个月,加上县试一考就是半个月,除去去府城在路上花费的时间,认真算下来时间真的不算很多。
陈不倦这一次去老师家里,除了要跟老师道别准备去府城,还有就是为了叮嘱老师注意身体。
陈秀才的身体状况一直比较虚,哪怕陈不倦帮他去除了一些疾病,但是虚弱这种病症还需要他好好修养。
之前一年多的时间,陈不倦攒了不少好东西。其中有一些滋补的好物,他留着一个人也吃不完,就打算让老师用来进补。
陈不倦经常会给陈秀才送东西,师娘早就习惯了陈不倦的孝顺,所以这一次也没有跟他多客气。
结果等到她把东西收下之后,才发现这一次的东西里除了一些食材,还有一根看着就很名贵的人参。
人参是陈不倦之前抽到的,他原本想要拿给祖母用的。结果没想到,后来抽卡时又抽出了一根。
所以他现在手里有两根人参,一根年份比较久留着给祖母用,这一根就先给老师补一补身子吧。
师娘在看到里面有人参时,就连忙捧着人参找了过来,想要陈不倦把这东西收回去。
陈不倦却看向了陈秀才,一脸悲伤的说道:“老师待我如亲子,我亦待老师如亲父。我从小就没有父母疼爱,养父母只把我当奴仆使唤,如今好不容易认祖归宗,父母也没有我想象中喜欢我……”
不等陈不倦这一套说辞说完,陈秀才就一脸无奈的打断了他。
“好了好了,你那一套就不要在我面前演了。”
意思是他收下了。
陈不倦闻言立刻欢喜的笑起来,一旁的师娘见状一脸的无奈。她不好当着陈不倦的面说什么,只能等陈不倦走了再念叨两句。
“咱们是不是与这孩子太亲近了,我知晓你特别喜欢不倦这个孩子,但是……他的父母终归都还好好的,前几天我遇见不倦的母亲了,对方话里话外似乎觉得我们抢了她孩子。还说什么不倦与她总是像隔着点什么,说的就好像是我们不让不倦亲近她一样。”
陈氏一族的人,碍于陈秀才的身份,都不敢在他面前说什么。不过这并不代表,他们不该在他妻子面前说话。
有的时候他们觉得陈秀才过分了,就会跑到陈秀才妻子面前念叨几句,好让陈秀才知道他有时候做得太过了。
若是平日里,陈秀才估计会稍微反省一下,是不是他真的过于咄咄逼人了。
但是涉及到了陈不倦身上,陈秀才就会忍不住有点任性。
“你觉得我过分吗?”
“也不算太过分,毕竟……不倦父母也确实不清醒,放着这么好的孩子不心疼,偏偏心疼那个心术不正的。”
师娘口中的心术不正的人,正是陈誉山的那个养子。最近那个人也不知道怎么想的,开始打听起了陈秀才女儿的事情,这让只有一个女儿的师娘很反感。
第31章
师娘口中这个心术不正的人,不是别人正是男主陈脩杨。
对方会让师娘觉得他心术不正,除了之前陈露白的事情,给了师娘一个很不好的印象。更主要的原因是,最近男主在打听他们家女儿。
就算男主是胎穿过来的,在庭河县攒了十几年人脉,还带着两辈子的记忆,他的根基也不可能跟陈秀才相比。
因为就算秀才是科举里最底层的,但是在这个士农工商的时代,秀才可以见到县太爷不用下跪,光是这一点就是男主比不上的。
那些看起来特别风格的商户,不管生意做的多大多厉害。碰见了有点功名在身的书生,还不是要客客气气供着人家。
所以就算陈秀才不怎么爱社交,光凭他是秀才公这一点,就有很多人上赶着巴结他。
男主自以为打听消息时很隐秘了,实际上在庭河县他打听陈秀才女儿,就像是在陈秀才和师娘眼皮子底下。
尤其是他打听的事情,还都是姑娘家隐秘的事情。比如陈秀才女儿小名叫什么,喜欢什么花,喜欢吃什么,又会什么时候出家门的。
一些想要讨好陈秀才的人,一听到对方这般打听人家未出阁的闺女,可不就上赶着跑过来告诉陈秀才了。
陈秀才是个读书人,读书人多少带着点傲气,就不怎么看得上商人。
如果男主没有做那些小生意,人老老实实就算没什么大出息,只要对他女儿好这婚事也不是不可能。
只可惜他偏偏喜欢做生意,还做的人尽皆知的地步。如今更是跟陈不倦不合,还差点害了陈露白的名声,那么他的想法就要落空了。
陈秀才不可能让自己女儿,嫁给一个做小生意的商人的,更无法容忍自己外孙沦为商籍。
陈秀才见妻子提起陈脩杨,就忍不住提醒了她一句。
“最近看着点秀秀,让她少往外面跑了,省的某些人钻空子。”
因为陈秀才就这样一个女儿,他对于这个女儿比较溺爱。别人家的女儿讲究一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他们家的女儿却完全不讲究这些规矩,只要对方想出去带上个下人就能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