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不过沈青越也很意外,姜树竟然能混这么如鱼得水。
  可见选到适合的路,大家都是人才。
  刘三忙着参加茶市的事儿,沈青越也没和他闲聊,直接说明了来意,给他看竹帘。
  刘三想了一会儿,“我收的话,二两银子,不过边缘还要再打磨打磨。”
  沈青越:“然后你回去卖五两?”
  刘三:“五两?”
  沈青越:“张兄和池兄可都说,五两他们愿意买。”
  刘三笑,“那是他们不管采买!要想卖五两,现在这样还不行,帘子更细一点儿,更精致一点儿……”
  沈青越:“挂绳下面编个流苏吧,就是……这样……”
  沈青越借用他纸笔画了画,“上面再编个结,我试试能不能弄成鹤形,不行再换些吉利漂亮的款式。”
  刘三想了想,“可以。”
  沈青越:“三两。”
  刘三:“三两不行!”
  沈青越放下笔:“应城可是大地方呢。”
  刘三:“大地方也不行!”
  沈青越:“你知道编这么一张帘子需要多久吗?难道这还没一本儿书贵吗?”
  刘三:“那怎么一样!便宜的书一本才三百五十文……”
  沈青越:“三两,做一个帘子,姜竹这样的熟手还得十五天呢,一天一百文,只工钱就得将近二两银子了……”
  刘三:“等等,你等等,怎么就一天一百文了?”
  宝峰哪有这工钱?!
  上码头卖力气扛大包,一天也赚不了一百文啊!
  别以为他不知道,在他们家山上开荒,沈青越一天才给人家五十文,还得扣二十文算在田租里呢。
  沈青越:“怎么不能一百文了,哪个手艺人工钱不得贵点儿?你们老家染布的师傅一天多少钱?”
  刘三:“学徒小师傅不要钱!”
  沈青越:“学徒能做这个吗?你去做一个,做成一个我给你三两银子。”
  两人来回地讨价还价,一个死咬着三两,一个最多给二两二,姜竹都蓄第三杯茶了,看看天色,快该回家了,提议道:“要不然你们折中一下?”
  最后,各退一步,定价二两六。
  沈青越:“你等着瞧,明年我肯定要涨价!”
  刘三笑呵呵送他们出门,还送了他们一些布头。
  他知道沈青越要缝口罩,给沈青越弄了两包:“专门给你留的,这些是丝的,这些你拿回去给你小徒弟练手玩儿。”
  沈青越一瞧,“怎么还有这样的碎布?”
  一看就是裁衣服剪下来的。
  刘三:“才开了间成衣铺子,裁缝也是从应城带来的,以后你们做衣服,就上西街刘记找我,我若是不在,报我名字也行。”
  沈青越:“行呀,要不然你带我们去认认门,那边的布头也给我装上。”
  除了他做口罩,给石生学针线玩儿,还能挑挑拣拣做鞋呢。
  做不了鞋面,也能做鞋底啊,这不比纸边糊的鞋底软么。
  刘三哈哈大笑,还真领着他们去了。
  新铺子才开张,做衣服很优惠,来做春衣的人还不少,他们扫荡到一袋子的碎布和布条。
  沈青越:“没白来,赚了!”
  他原本预期是二两半来着,谈到二两六钱,还赚一袋子碎布。
  姜竹转头看看他,忍了好一会儿,也笑了起来:“刚才我都不敢看你们谈价。”
  沈青越:“嗯?”
  姜竹:“生怕不小心,让他看出来。”所以一直低头喝茶。
  沈青越,“哈哈哈!走,咱们去买只烧鹅庆祝一下!”
  第135章 招工
  沈青越想吃年糕, 他们俩又去买了些糯米,见糯米质量不错, 干脆多买了几斤,趁着天气还凉快,东西不容易坏,他们俩可以试试包粽子吃,包不成就做竹筒粽子。
  到村时,正好是傍晚时间, 各家都开始归家做晚饭。
  他们一进村,就听见两户在对骂吵架,沈青越稀奇,“这是怎么了?”
  自从村里开始办扫盲班, 尤其是赵先生来了之后,村里已经很少听见有人这么骂脏话对吵了。
  听起来好像是谁家偷了谁家的鸡?
  “哎呀, 竹子, 沈先生, 你们回来啦?”凑在人堆里吃瓜的梁玉兰先瞧见他们, 吕香梅听见也过来了。
  沈青越吃瓜之心不死:“这是怎么了?”
  梁玉兰:“还不是野菜闹的!”
  她噼里啪啦开始跟他们说, 走到家门口, 经过也说完了。
  事情其实非常简单。
  最近野菜值钱, 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们, 每天从茶园摘茶回来, 也舍不得傍晚做饭前这点儿时间, 都得去山边地头摘一篮子野菜回来。
  左边那家, 摘了野菜想一会儿就去姜望南家卖,就没往厨房拿,随手把菜篮子放在自己家院子里了。
  恰巧右边那家鸡没关好, 不知怎么几只鸡就跑左边家院子里,还把人家刚摘的野菜给啄了。
  啄了菜也不值当什么,顶多心里有点儿不舒服,无论是赔菜,还是骂几句出气也就了了,坏就坏在他们家狗没拴着,把一只鸡给咬死了。
  两家女主人听见动静都从厨房出来了,正好看见狗在吃鸡。
  一篮子野菜不值钱,但一只母鸡就值钱啦!
  右边家的一瞧鸡被咬死了,急了,骂是左边家故意放狗咬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