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沈青越也有点儿反应过来了。
  大虞盛行书院印书。
  如果以书院的名字来,别人拿到第一印象,会比某个人的名字,尤其是不够出名的人,更有说服力。
  都是书院了,肯定比不知所谓的谁更权威吧?
  书院印的书接受起来也会更容易!
  沈青越越想越觉得有道理,“受教了!”
  赵郁川摆摆手,早些建成书院,他和小孙子也早一份归宿。
  他并不指望赵舒云能考什么功名,更不希望他在大虞为官,但他总要有个出路,有份生计。
  若是将来能在书院教书,不必离开这片恬静乐土,安稳度过一生,才是他最期望能看到的。
  赵郁川:“尽早给书院起个名字吧!”
  沈青越问姜竹有什么想法,连仓库都还没盖好的姜竹一脸懵逼。
  “书院吗?”小姜师傅语气就带着没文化的心虚,“书院啊?”
  沈青越:“嗯,书院,放轻松,随便起,海康那最出名的四海书院也没见名字多有水平。”
  姜竹想想,也不是,人家名字挺大气的。
  四海啊……
  多大,多澎湃。
  他们要不然叫什么山?
  姜竹想啊想,想啊想,想到天黑,问沈青越:“你觉得叫青竹书院怎么样?”
  沈青越:“……青竹?”
  姜竹:“嗯……”
  见沈青越怪怪地看他,姜竹很正经地给他解释:“书院要盖在咱们山上,还要盖在竹林那,等盖好了,书院里也能长竹子,他们说,读书人都喜欢竹子,因为冬天也是绿色的,不怕风雪,还说竹子是空心的,像君子虚心,还有什么来着……”
  姜竹想了想,没想起来,“还……还能吃!好吃!笋能吃,长大了能编东西,也能盖房子,我觉得挺好的。对,还好看。”
  沈青越憋笑:“那怎么不叫竹子书院?”
  姜竹:“竹子不好听,青竹……青竹才好听,青色的,冬天也是青色的,不是枯的。”
  “青竹书院……”沈青越点头,“好,我也觉得很好。”
  他们小姜师傅绞尽脑汁想了一天呢。
  还有他们俩名字。
  姜竹满意了,准备晚上给沈青越做个腊肉炒笋,让他吃三片。沈青越叫住他,“姜竹,你知道竹子其实是一种草吗?”
  “嗯?”姜竹诧异地回头看他,“草?”
  沈青越:“对,竹子是草,但能长得像树一样高,甚至比很多树还要高,是我最喜欢的草。”
  “……”姜竹停在原地,愣愣地看着沈青越。
  “岁寒霜雪苦,含彩独青青。岂不厌凝冽,羞比春木荣。春木有荣歇,此节无凋零。始愿与金石,终古保坚贞。小时候我爷爷教过我的诗,”希望他的品质能如松如竹,虽然他滑铁卢了,但是遇到了一个叫竹子,像竹子的小朋友。
  谁说竹子不如木呢?
  从此,他最喜欢的草就是竹子了。
  沈青越温柔地看着他:“这诗不适合我,送给你,回头写出来,挂咱们家里。”
  姜竹:“……好!”
  姜竹忍着心中莫名的悸动去通知开荒的人群,以后石头除了盖仓库,还要留着盖书院了。
  他还告诉大伙儿,书院有名字了,叫青竹书院。
  大伙儿对“青竹书院”这名字都没有意见。
  甚至还有人问:“是沈先生想的吗?”
  “读书人就是会想名字,听上去还……怎么说来着,挺别致,不是,挺雅致的。”
  “嗯,好听,好听,”身为亲大嫂,吕香梅也觉得好听,“听起来就清清爽爽的,青色的竹子最好看!”
  “哎,对,何况还是要建在竹子家山上,就是该带上他名字。”姜四山也觉得这名字好。
  姜竹:“……”
  错过解释的机会,他不好意思说这名字是他想的了。
  “总之,就是,盖完仓库,咱们就开始盖书院了。”姜竹挠挠头,看看目前还是堆石头,还没建好一面墙的仓库,有点儿忧愁。
  只靠大家开荒捡石头堆过来,堆多了再过来盖一盖,确实是不太行啊。
  但无论是仓库,还是书院,都挺大,人手不足,想快也快不起来。
  还没入账前,先攒石头吧。
  沈青越倒是挺乐观的。
  他自己找木板写了个“青竹书院”挂竹林那间小竹屋上了。
  又不急。
  他们学生还没多到装不下了,先生也不是不够用了,启蒙嘛,从识字开始,急什么?
  等他和张叔阳、池远舟掰扯完再说。
  第133章 麻了
  池远舟都麻了。
  怎么一个蒙书张叔阳还要和他抢呢?
  做朋友不是这样的啊。
  是能掺一脚, 但不能事事都要掺一脚吧?
  但很快,沈青越就让张叔阳不自在了。
  这回他要用“青竹书院”来署名, 而且张叔阳想合作,就必须搞定四海书院帮他们推荐写序跋才行。
  张叔阳也麻了:“青竹书院?你们宝峰什么时候有个青竹书院?”
  就这名字吧……他努力不往歪处想,“不会是你和小姜才……咳,那什么,书院不是别的,要不然我出钱, 帮你们开个别的什么铺子?”
  沈青越:“说什么呢?张兄你可真贵人多忘事啊,你不是还给我们书院赠过书么?”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