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乡的姐姐回来了 第341节

  教师和教师家属,基本素质还是过得去的。
  再说了,大多是熟人也丢不起那脸。
  黄姐已经在自己开伙了,这会儿刚给自己下了碗面。
  看到于朵过来忙问道:“于朵,你吃早饭了么?”
  “我吃了,你吃你的就好。哦,这是常宁,我干哥。他就是高老师和师丈的儿子。”
  黄姐道:“你好、你好!”作势要搁下碗去倒开水。
  常宁道:“黄姐,你吃你的就好,不用管我们。面不能放,小心坨了。”
  于朵道:“你没买鸡蛋么?买了可以早上卧个鸡蛋在面里。”
  “我活儿都没怎么干,哪好吃这么好啊?而且,我还放了脆哨和蔬菜的。”
  于朵道:“有活儿给你干。后天早上我过来叫你,去我老宅那边认个门。我30号要请客,你去和我嫂子她们一起张罗。”
  这到处都收拾得整洁、干净的,看了很舒服。
  建筑面积50多平,这个庭院还有10多平。这么住着还是挺舒服的。
  有活儿干就好,黄姐点头不已。不然,心头真的不踏实。
  她已经把附近地皮踩熟了,自己在买菜做饭吃。
  脆哨是自己熬的,甚至厨房里泡菜坛子都添上了。
  于朵把衣服拿出来,书搁在枕边。
  “黄姐,床上的衣服一会儿都帮我晾挂在衣柜里。”
  然后就和常宁一起骑车回去。
  一到家,常宁就和高老师说了京大校门外买套房的打算。
  高老师道:“行倒是行,但是咱们家买那么多房子来做什么?马上要强制性的计划生育了,你不抓紧时间以后就只能生一个。”
  计划生育其实早几年就在搞了,但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强制执行。
  “买来投资啊!跑得赢银行利息,就比你存银行划算。常荷这回去香港,就买了半层楼。”
  这买房子和生孩子什么时候直接挂钩了?
  高老师瞪大眼,“半层?”
  “对,半层一共五套房,每套70平左右。精装修的,花了相当于百万人民币的钱。她全部一次性付清,然后委托给房产中介公司帮她租出去。据说一年可以收租1.3万刀左右。她看好香港的房地产业。”
  这一次常家孩子做生意的本钱都是100万人民币。
  常荷很省心的全部买了香港房产。
  年收益是10%,但她说香港的房地产肯定会增值,持房待涨。
  这笔钱家族出六成,自己四成。几个孩子自己的那份,肯定都是父母帮忙凑的。
  常宁放弃了争夺对家族企业的掌控权,但公款家族还是拨给他了。
  公款以后要分十年还清的,免息。
  所以常宁这会儿其实也有40万刀在手。而且,三叔直接拿给他的。
  不是汇回来的,不至于搞得人尽皆知。不去银行兑换就是没觉悟一般。
  这房他自己出钱。
  嗯,要用到多少钱,回头托关大爷去黑市帮他兑换以下。
  还是5%的手续费。
  至于剩下的钱怎么用,他还没想好。
  其实投资给于朵是最省事的,但这样就要稀释于朵的原始股份了。
  而且旅行社如今的规模,车子也都是租的,不是必须追加投资的。
  所以他暂时搁着没动,准备再看看。
  高老师道:“马上那个四合院也能收回来了呢。你爸说以后房租归你。”
  第240章
  常宁道:“是让我负责收房租吧?我直接委托给老肖头,给他提成5%。嗯,那外公家的四合院也很快要发还了?”
  跟几十户收房租绝对是一件麻烦事儿。回头哭穷的,抱怨连连的……都能出来。
  老肖头和那些人打了二十多年的交道,知道怎么对付他们。
  如今他身体好起来了,正好可以干这个。
  那个大四合院的面积是关大爷四合院是三四倍。
  房租大概能收到500一个月。
  给老肖头挣这25元,对他也不无小补了。
  能吃喝得好些,也能让他的儿孙更讨好、顺从些。
  这个四合院是老宅,按规矩三个房头都是有份的。
  也就是那里如今住成了大宅院,大几十户人家。
  不然常安哥肯定直接搬进去了。
  现在只写了他爸的名字,他们二房是对长房和三房做出了补偿的。
  给钱,大伯、三叔包括同辈是四个兄弟姊妹都不稀罕。
  是按照常家离开华国时的价格,折算成在家族企业里的股份补偿给他们两家的。
  只当是那会儿就分家分给二房了。
  所以如今家族企业里属于常家的股份,长房和三房都是占股36%,二房占股28%。
  至于说掌舵的人,单拿15%。
  三个房头按比例划拨。
  也就是说以后二房的红利得划拨4.2%给这一代掌舵的三叔个人。
  长房、三房各划拨5.4%。
  高老师道:“是的,不过房本在你舅手上。那上头也只有他一个人的名字,没你妈的份。”
  按照老规矩,这些老宅之类的都是儿子的。
  所以老常他们哥仨都有份。
  自己家里这一代是一儿一女,就全是她哥的。
  常宁笑道:“那按老规矩,舅舅得了祖产还得给你一份嫁妆呢。让他补!”
  高老师哭笑不得的打他的胳膊,“我都该娶儿媳妇的人了。上门去喊哥哥给自己补嫁妆,这我可干不出来!”
  说到娶儿媳妇,常宁立马怂了。也不开玩笑说他舅该给他妈补嫁妆了。
  于朵在一旁咋舌,这爷娘田可真香啊!
  五进的大杂院,千平左右了。
  现在外头的市价,二环内住成大杂院的是150——180一平。
  独门独院的要200以上。
  按这个价格算,这套发还的大宅院市值20万了。
  香,真香!
  常安哥说四合院必涨,那可就更香了。
  不过师丈这个四合院收回来的这么顺利,跟他能找到当年的办事员有直接关系啊。
  老肖头除了被感动,然后看到有人证不得不妥协,应该跟他知道师丈如今是做什么的也有关系。
  民不与官争,何况他本来就理亏。
  这要是平头老百姓,哪有这个便利?
  怕是腿杆跑细都办不成。
  啧,这一波发还四合院要造一批万元户出来啊。
  关大爷的四合院小一些,300平。身家一下子飙升到四五万。
  老师家多了这个宅院,身家再增二十万。
  那天看到高家的老宅也差不多大小,也是二十万。
  啧啧!
  爷娘田能望,哪个傻瓜才不望!
  她这是没得望,才说得出‘好女不望爷娘田’来。
  于朵想了下自己想买的废品站所在的小四合院。
  她一直以来都按150的最低价给人家算的,那才是两万四。
  也是因为以前租到手就是个火灾后的半废墟。是他们请人一点点重建再上梁、盖瓦。
  盖瓦甚至是利用应聘的人干的。
  可要是原主回来说他被下放的时候房子好好儿的。
  可能就要往三万以上去估了。
  但现在她兜里只有百来块了,全部身家!
  之前还有三四百的。
  但拆分的时候现金全归关大爷了,废品站正常运转需要钱。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