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乡的姐姐回来了 第316节

  现在太缺外语人才,但肯定不能等着77年恢复高考第一批大学生毕业。
  那会儿就没有先发优势了。
  而且,第一批大学生啊,都是香饽饽。去向早都定了。
  各大部委、各地方政府、各国有厂矿,哪不缺大学生啊?
  中间整整停了十年高考。
  这些人怎么都不可能来她这个草台班子的。
  她招的两个长期导游,蔡成是一门心思要投向西方世界的怀抱。
  就是拿旅行社作为一个挣钱和结交外国人脉的跳板。
  而且于朵对他相当大方,分他15%的干股呢。
  也没有因为他心向西方用有色眼镜看他。
  他就很勇于任事,不但在内部教授英语,还把旅行社都管了起来。
  也算是明正严肃,第三大股东嘛。虽然只是干股,但于朵也答应了将来离职,会赎买回来。
  胡志广是小学文凭,能入职靠的就是偷渡去樱花国打过黑工,语言无碍。
  所以,他对于大学文凭的蔡成掌事也没什么意见。
  至于干股,于朵也许了他以后樱花国的团他都可以抽成。只是比例还没有定。
  但保证不会让他比蔡成的收入差太多。
  她上学期间,要靠这俩人给她把旅行社撑起来啊。
  于朵也让他在联系目前仍然在樱花国打黑工的一些熟人。
  他的队伍要壮大,其实比蔡成的英语导游团队还容易些。
  有地利!
  第222章
  但胡志广也说了,他得拿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了,才好去跟那些打黑工的同胞联系。
  他觉得只要于朵能说到做到,他是可以去和人讲这个话的,也应该能叫回一些人。
  那些人偷渡出国,大多是借了高利贷出去的。
  不管是找中介、还是乘船,收费都很高。
  樱花国又不可能像香港、t湾一样游得过去。
  出去之后,一天劳作15——18个小时,真的是被当牲口。
  但只要能支撑下来,挣的钱也是国内的几十倍。
  所以才有那么多人去啊。
  如果回国也能挣到高薪,还不用那么累,活得也比较有尊严,肯定有人愿意回来的。
  不过,小老板也说了,不是会樱花国语就要。
  还得有爱国情怀、服务意识。爱国情怀是第一位的,服务意识都可以后天培养。
  所以,旅行社的前景,于朵觉得还是比较光明的。
  至于电器行,只要能确保追加投资以及运送安全,销售真的不是问题。
  还有废品站,如今一切都上正轨了。吴珍给管得井井有条的。
  就连伏天后要添的那个沿街骑三轮收废品的人,她都在开始面试了。
  就跟关大爷学的,首选高中生里能搬搬扛扛的。
  于朵捋了一下自己的三个产业,发现要暴富、要超英赶美还是不容易。
  她从听到常荷嫌弃白云宾馆的时候,心头就有点不舒服了。
  再听到她说什么扶贫,就更不爽了。
  但常荷说的是实在话,是客观存在的差距。
  她嘴硬没有用,只能是奋起直追。
  常荷看她拿着那一沓广交会的相关介绍和数据看了半天,挑眉道:“你看出什么来了?”
  于朵道:“看出了差距。华国的外贸要做大、做强,还任重而道远。”
  常荷静默了一阵道:“即便有我们这些华侨回来投资,或者以后外国的跨国公司也来投资。但看重的也更多是华国的廉价劳动力。以漂亮国为首的商业秩序,是很难被打破的。”
  “商业秩序?”
  “漂亮国作为世界商业霸主,给各国、各地区划定了主要生产的商品范围。我是华国人,当然也想自己的祖国好。但华国要想打破既定的秩序是非常困难的。”
  于朵知道,嘴硬没用。
  她道:“一步一步的来吧,就先充当廉价劳动力。我以后想出国去看看。尤其是漂亮国,去学习一下先进经验。”
  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
  百多年前林则徐、龚自珍等人说的话,今天依然适用。
  常荷道:“肯定没问题啊!就是现在,你和宁哥想出去,二伯和二伯母同意的话都ok的。你们甚至没有语言障碍。宁哥可以出去直接考本科,你也可以出去读高中。”
  常荷确实觉得出国留学对常宁和于朵来说非常的简单。
  二伯家里又不缺这个钱。在漂亮国还有大伯家和自家这两房亲属。
  关键,他们两个自身也十分的优秀。
  于朵道:“现在?现在我可不想去。我越来越感觉这次改革开放是动真格的,不会半途而废。这种大变,是机遇!”
  等她读了大学,再去争取公费出国的机会。
  不行的话,几年后她应该自费也不是太大的问题了。
  接下来,于朵跟着海外亲属团跑了两天,了解了一下他们考察市场都看些什么。
  12号傍晚,常乐的马仔带着他们一行人去南沙的海边游玩。
  两辆出租车这两天都是被包下载着她们到处去。
  这样方便许多。
  于朵以前没有看过到大海,她只在北京见过湖泊。
  所以,头一次见到大海,真还挺激动的。
  他们带来了烧烤架子,跟附近渔民买他们捕捞的海鲜。
  还请了渔民帮忙做吃的。
  虽然是出来考察投资环境,但作为出钱的一方,常家人都十
  分的放松。
  常安道:“要不是国内治安不好,今晚就干脆在这沙滩上露营了。这样明早可以起来看海边的日出。”
  于朵和常宁对视一眼,看来他们回来也是做过很多了解的啊。
  于朵默默地吃着烤好的海鲜、熬好的海鲜粥。
  又听常家三兄妹提起他们在漂亮国露营、游玩的事。
  他们会开着越野车出去在山林间游玩,大车去不了的地方就取下车载的山地自行车骑着出去玩。
  夏天在山林里很凉爽。冬天可以开车出去冰钓……
  于朵心道:这样的日子真好过!
  她小声问常宁,“师兄,你有没有抱怨过师丈当年一意孤行的回来?”
  毕竟,他们在各种玩乐的时候你在农场挑粪。
  都是吃的祖上的遗产呢,你也有一份。
  常宁道:“你学过生物的吧。我爸如果不回来和我妈结婚,那生下来的还能是我么?我们都是由无数巧合造就的。至于他们说的这种生活,咱们以后靠自己也能过上。”
  8月13号,于朵就不准备和常家人一起行动了。
  她想去深圳看看。
  当晚吃着烧烤,她把这个打算告诉了高三婶。
  高三婶道:“那儿现在就是个渔村,去了能有什么看的?”
  于朵道:“大概就看个今昔对比吧。”
  她既然对深圳的未来有信心,那就当是见证一下它起飞前的样子。
  原本也不会特地从北京过去看。
  但这不是都到广州了么,广州过去就不太远了。就是果然那句老话,来都来了。
  13号星期一一早,于朵坐车到之前到过电器行和辛明宇和林晓慧碰头。
  之前差不多9000在账上,如今他们又凑了10000。
  还要留下5000左右作为运费和保险费。
  大概这次能进14000的货。
  见面后辛明宇道:“吃了么?”
  于朵点头,“吃过了。”
  林晓慧笑,“我们也吃过了。”
  上周五运到北京的9000元的货,截止昨天售出了三分之二。
  而且,这6000立马汇过来也还需要几天的时间才收到。
  所以这一次他们依然只能付一半的货款。而且,还有上周欠的4500需要付清。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