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对于这位过分伶俐的钟姑娘,孙云儿原本是客气疏离的,觉得她过分投机取巧,此时见她说话还算体贴,倒露出个笑容,然而出口的还是客套话:“太后娘娘心善,从不为难人,和妃自然是无事的。”
  钟姑娘看出孙云儿是在应酬,轻轻笑一声,说句实话:“不满娘娘说,我自幼跟着哥哥习武,耳力甚好,我是听见太后说话了,所以知道她要赏和妃娘娘。”
  话音未落,和妃就喜气洋洋地回来了:“太后觉得今日的汤点好,要赏我呢,我说这是宸妃妹妹你的主意,她老人家也记着你的功劳了。”
  忽地发现钟姑娘霸了自己的位子,和妃用力瞪一眼:“你是谁?”
  方才新人拜见,都是见过面的,和妃怎么可能不认识。
  不过是恰巧拜到和妃这里就被打断,她心里有气,见钟姑娘还敢鸠占鹊巢,更不高兴,所以摆个脸色。
  钟姑娘也不顶嘴,微微一笑,转身回去。
  和妃见了,愈发气个倒仰:“我不认识她,她也不认识我?”
  孙云儿赶紧“哎”一声:“我瞧里头的嬷嬷出来回话了,姐姐且先别言语。”
  接生嬷嬷带着一身血腥味,用力跪倒在太后和皇帝面前:“回皇上、太后,皇后娘娘体力不支,胎儿难产了。”
  殿中熙熙攘攘的人群,一下子安静得落针可闻。
  接生嬷嬷话未说尽,下头的意思,却没有人听不出来:胎儿难产,性命危在旦夕,该保大还是保小?
  下午时分,阳光斜斜照入窗棂,照得殿中半明半暗。
  妃嫔们立在光影中,明明周身皆是和煦的暖阳,却觉得浑身的血液都凝固了。
  皇帝与太后高坐上首,那是阳光照不进的阴暗角落,二人如同佛像般稳稳端坐,面目模糊得不真实。
  皇帝垂眸不动,好像已经睡着了。
  半晌后,是太后开口了:“皇后乃一国之母,你们一定要尽力保全,不过……皇家血脉,不容有失。”
  “是,奴婢明白了。”那接生嬷嬷飞快地应下,进屋去了,浓浓的血腥味却留在殿中,久久不散。
  孙云儿心头大震,几乎呕了出来,江静薇与和妃两人紧紧挽着她的胳膊,简直要把她的胳膊都捏碎。
  哪怕是贵为皇后,身为太后亲自选中、得太后多年钟爱的儿媳,陪着皇帝一起历经风雨的一国之母,在皇嗣面前,也要让位。
  皇后都如此了,那么其余妃嫔呢?
  虽则皇嗣为重的道理大伙儿都明白,可是真真切切地看着太后亲口说出这样的话,看着皇帝的无动于衷,谁能忍得住不心寒?
  这时候,生育过的妃嫔都受到了羡慕的目光,至少她们终身有靠,不必再去拼命了。
  和妃心中百感交集,不由得喃喃:“但愿皇后生的是个皇子,否则……”
  否则,为了一个公主丧命,岂不是太亏了?
  孙云儿明白和妃的意思,也明白和妃不忍心说完的怜悯。难道,为了皇子丧命,就是皇后自个儿情愿的吗?
  自从接生嬷嬷出来一遭,殿内便再没了人声,个个都不言不语,静静候着产室里传出的消息。
  容妃面上挤出个笑来,说句周全的话:“太后娘娘英明……”只说了一半,瞧见众人的目光,便也说不下去了。
  因殿中静默,嬷嬷在内室的声音也隐约可闻。
  “好了,好了,一只胳膊出来了!”
  “娘娘,您撑着些,醒着神,不能睡呀!”
  “肩膀出来了!头也出来了!”
  “娘娘,撑着这口气呀!”
  “身子出来了!是个男孩!”
  因着“男孩”两个字,殿内和产室里都沸腾起来。
  孙云儿也为皇后松一口气,可是这口气还没松到底,又听得里头嬷嬷大叫一声:“皇后娘娘见大红了!”
  皇帝猛地站起身来:“何礼,去里头传话,不准皇后有事!”
  太后也急得站起来,可是她年迈,久坐后头晕不济,身子竟晃了晃,容妃一步抢了上去:“太后娘娘,皇后已经平安产子,这里有御医们照料,您别累着了,妾陪着您回去吧。”
  “哼,瞧她那副小人样子,今晚只瞧她向太后卖好了,怕不是巴着皇后娘娘有事,她好坐上后位。”和妃用力哼一声,“凭她也配!”
  容妃仿佛是听见了和妃的絮叨,扶着太后经过时,递过一个阴冷的眼神,笑容却愈发乖巧:“太后娘娘,您当心这门槛。”
  何礼从屋里出来,说些太医必定尽心的话,又添一句要紧的:“太医用了止血散,嬷嬷说皇后娘娘已经好多了。”
  皇帝长长舒一口气,对着孙云儿招招手:“宸妃过来,陪着朕坐坐,其他人散了吧。”
  第75章 欲承重担
  皇后诞下了五皇子,这是莫大的荣耀,如此的风口浪尖,孙云儿不愿惹眼。
  可是,皇帝有令,由不得她做主。
  只好迎着各样的眼神,缓步走向皇帝。
  和妃与冯容华都对孙云儿微微而笑,赵容华面上含笑,眼中却有一丝担忧,只有江静薇,眉头紧紧蹙了起来,丝毫不掩饰自己的焦急。
  倘若皇帝是真疼惜孙云儿,这个时候便不该让她这样招眼。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