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赵才人抬起头来,慢而清晰地道:“贵妃娘娘的意思,妾身明白,妾愿意自己替淳嫔跪经,绝不使娘娘做事为难。”
  冯才人愣一愣,立刻回过神来。
  赵才人愿意替了淳嫔的那份劳累,这样一来,要献给皇后娘娘的“功德”并未减少,而张贵妃面上也过得去。
  方才先对张贵妃提起豁免淳嫔,此时再提出代替淳嫔,便是为了退而求其次,叫张贵妃答应后头这条提议。
  这个赵才人,刚进宫时还是个莽夫样子,怎么如今心眼这样多了。
  冯才人又是佩服又是自愧,然而也觉得赵才人说得有道理,赶紧跟着行个礼:“妾也愿意替淳嫔出力,向皇后娘娘和贵妃娘娘尽心。”
  庆云深觉得这法子好,连忙看向张贵妃,示意她答应下来。
  张贵妃看着庆云焦急的眼神,哪里不懂她的意思。
  如今那个淳嫔是皇上的心头肉,若是有丝毫损伤,只怕皇上要大怒,如今赵才人和冯才人送了台阶来,不如顺着下来也好。
  可是,愈是这样,张贵妃就愈是咽不下这口气。
  她张令葭,有哪里不如旁人?
  论功劳,她代掌宫务多少年,论子嗣,她诞育一儿一女,皇上从前偏袒皇后那无用的泥胎木偶,如今又宠爱一个毫无长处的孙云儿,怎么就不能看看她张令葭?
  她并不曾奢望后位,不过是想让自己的儿子做太子——皇后又没嫡子,轮也该轮到自己的二皇子,皇上凭什么不同意?
  不说皇上了,就连下头这些人,口口声声替皇后积德,替孙云儿受累,好像全天下都是善人,只她张令葭一个是恶人一样!
  想到这里,张贵妃一下子硬起心肠,对着下头,却也不曾把话说死:“既然你们如此恳求,我也不能视若无睹,你们有心了。”
  冯才人一直提心吊胆,听见张贵妃说出这么一句,大大松了口气,行礼便要退下。
  赵才人也松口气,还想再说两句场面话,却被冯才人硬拉了下去。
  张贵妃隐约听得院中响起一声念佛,随即消失不见,不由得冷笑:“这两个人,难道真以为本宫应了她们的请求?笑话!”
  庆云知道主子不过是嫌那两人吵嚷,糊弄了她们离去,然而想一想玉泉宫的阵仗,到底还是忍不住劝:“娘娘,淳嫔那里,咱们还是得小心些才好,一个嫔位确实不足为惧,可她背后……”
  “她背后?我如今掌六宫事,难道还作不得主了?”
  这话甚是倨傲,隐隐有不把皇帝看在眼里的意思。
  庆云想一想主子的图谋,不由得出一身冷汗,她怎么就一时糊涂,答应了主子做那大逆不道的事?
  可是,开弓没有回头箭,那日和主子把话说开,她这心腹宫女便没有后悔的机会了。
  若是成,便是一辈子荣华富贵,若是败……
  庆云又是冷,又是热,竟轻轻颤抖起来。
  无论结局如何,当下还是得韬光养晦,否则不到最后,便已跌下悬崖了。
  于是庆云小心地劝:“娘娘,咱们是否要圆滑一些?不如准了赵才人所求,放了那淳嫔去吧……”
  张贵妃对庆云的胆怯不以为意,托腮倚在椅子扶手上,隔了半晌,忽地低笑:“你说得有理,事情要做便做得漂亮些,去太医院传话,叫御医去给淳嫔好好瞧一瞧,身子弱,便好好喝药补养,身子无恙,便往清善阁跪经,我看她选哪一样!”
  庆云回过神,应了个“是”,她知道这事要紧,便亲自往太医院去了。
  贵妃有令,太医院自然不敢怠慢,未及太阳落山,玉泉宫便有太医求见。
  孙云儿略扬一扬眉:“哦?好端端的,怎么有太医来?”
  连翘凝神一想,立刻明白了里头的道理:“想来是张贵妃不想落人口实。”
  道理也简单,张贵妃不愿叫人拿住话柄说一句苛待孕妇,便遣了太医来替孙云儿诊脉。
  若是无事,孙云儿便得老老实实去跪经。
  可是,那日诊出有孕时,当值太医话说得明白,“胎气不稳”,如今玉泉宫内室连鲜花都不摆了,孙云儿又怎会无事。
  自然了,德阳宫若以威势相压,自然能逼得太医改口,可是倘若孙云儿因此有个好歹,这太医又岂能逃得了罪责?
  连翘觑着孙云儿的神色,轻声问:“娘娘,是不是打发了太医回去?”
  孙云儿摇摇头:“罢了,不必为难太医,请进来吧。”
  第63章 手段
  孙云儿设想,依着张贵妃的性子,必要太医诊个无事的脉象,若是太医为难,她立时便去养怡居递话。
  只消何礼或高言往玉泉宫走一趟,就能坐实张贵妃倨傲和冷酷的过错,到时候,她再作个胎气惊动的样子,便能叫皇帝有机会连消带打,卸了张贵妃的掌宫之权。
  宫内肃清,皇帝便能腾出手去清理外头的大事了。
  孙云儿盘算清楚,便靠坐在贵妃榻上,安静等着御医进门。
  那御医进屋,并不低眉敛目,反倒直直盯着孙云儿,作揖请安,满脸都写着不悦两个字。
  孙云儿设想了许多,却不曾想,来的是这位年轻的付太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