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才要出去,连翘又想起一事,回身道:“美人,倘若还想吃点别的,只要是容易办的,我也能替你办下来。”
  孙云儿不过是听姐姐说鸡蛋补养身子,哪里是真图口腹之欲了,这时笑着摇摇头:“炖鸡蛋已经很好了。”
  到了晚上,果然有一道嫩嫩的炖鸡蛋送了来,上头还洒了一勺秋油,孙云儿就着炖蛋,吃得香喷喷的。
  然而满宫里除了孙云儿,没一个有胃口吃饭的。
  今日便该新嫔妃侍寝,可是到了晚膳时分,却还没有翻牌子的消息传出来。
  张贵妃略吃了两口就推了饭碗,唤过大宫女庆云:“走吧,去养怡居。”
  庆云无声上来扶住张贵妃的手,一路服侍着张贵妃到了养怡居。
  皇帝身边的大太监何礼正站在廊下,捧着手看天边晚霞,听见通传,回头赶上来请安:“贵妃娘娘。”
  张贵妃停住脚步:“皇上可用完膳了?”
  何礼点点头:“是,碗碟已经撤了,这会皇上在里头打坐养神呢。”
  “好,有劳何公公替本宫通传一声。”
  待何礼转身,张贵妃却无声叹口气,面上挂了一丝无奈。
  太后得知新秀女入宫还未得皇上传召,便拿这事来问,张贵妃如今代掌宫务,自然是问到了她头上。
  眼瞧这位皇帝陛下,吃完饭了宁可打坐养神,也不往后宫多走一走,今日这份差事,还不知道怎么办呢。
  没等张贵妃多想,何礼已经走了出来:“皇上有请贵妃娘娘。”
  张贵妃打叠精神,扶着庆云的手走了进去。
  进得内室,屋里却尚未点灯,皇帝正坐在窗下,霞光自窗外投射而入,在他周身映出一个光辉灿烂的影子,然而他整个人背光而坐,却是暗沉沉的看不清表情。
  张贵妃蹲身请安,皇帝随手一挥:“不必多礼,怎么这时候来了?”
  “是新秀女们的事,臣妾听说皇上还未有空宣召哪一位妹妹,特来问一问皇上。”
  皇帝一时不曾答话,许久才转了过来。
  阳光照着皇帝的侧脸,勾勒出他锐利的轮廓。
  这是个英俊的男人,一双威武的鹰眼格外有神,上头一对浓黑的眉毛斜斜飞起,此刻正微微皱着:“是太后叫你来的,还是皇后?”
  张贵妃稍一犹豫,还是实话答了:“太后娘娘挂心皇上,召了臣妾去相问。”
  皇帝轻轻冷笑一声,也不曾多说什么,只道一句“知道了”。
  张贵妃硬着头皮,又添一句:“等会臣妾叫人送绿头牌来。”
  皇帝不再说话,张贵妃见他并不曾摇头否了自己的意思,大大松一口气,行过礼便出来了。
  待回了德阳宫,庆云才敢开口问:“皇上瞧着不大高兴,难道是不愿意翻牌子?”
  张贵妃对着这娘家陪嫁来的大宫女,自然是无甚好瞒的:“哪儿呢,皇上气的不是旁的,是气皇后,气他自己,多少年了,不都是这个样子?”
  庆云“哦”一声:“是大皇子的事……”话说了半截,她立刻打住话头,想了一想,似懂非懂地问:“就只为了这件事?”
  张贵妃这次却不曾答话,坐在妆镜前,自己动手卸下钗环。
  皇帝如今待皇后冷淡,更多的是气皇后不知履行中宫职责,倒不全是为了那个孩子。
  然而皇后与皇帝的情分非比寻常,他们俩的事,岂是他人可以置喙的。
  庆云一边帮着张贵妃解头发,一边轻声道:“今日也不知皇上翻哪个秀女的牌子,可要奴婢叫人盯着下头?”
  张贵妃却不曾答这话,只对着衣架子指一指:“马上立秋了,晚上天凉,换件绸子的寝衣来。”
  下头的秀女们,虽然都年轻貌美,到底资历浅着,皇帝并非喜好美色的人,与其盯着下头,倒不如想办法坐稳自己的位子。
  想到这里,张贵妃在镜子里对庆云吩咐一句:“去个人,向皇后禀报一声今日的事。”
  皇后不是懒怠管宫务么?怎么自家主子还是时不时向她禀报?报便报吧,怎么不报别的,只报皇上召幸新人的事?
  这不是往皇后心口的伤疤撒盐么?
  然而庆云是张贵妃的陪嫁,自然是一切以主子马首是瞻,看一看主子并无解释的意思,召个小宫女进殿,自家往永宁宫去了。
  第11章 尚未侍寝
  孙云儿睡得饱觉,一夜好梦,晨起看见连翘挂着两个黑眼圈,还好奇地问一句。
  连翘心里哭笑不得,满宫里,只有自己服侍的这一位主子,昨儿能睡得着。
  话说回来,心宽的人,在后宫才能走得长远。
  于是对着孙云儿,连翘又多几分耐心,半遮半掩地将昨日的事点破:“昨日是新人翻牌子的头一日,后宫无不悬心呢。”
  孙云儿正歪着头打量衣架上那身玫粉色衫子,正暗暗嫌弃它招摇,听见连翘的话,愣一愣才回头问:“对了,忘记问了,昨儿翻的,是谁的牌子?”
  “是宋才人。”
  “是她?”孙云儿喃喃自语,口气复杂。
  依着样貌,自然该是大小罗美人,依着为人,该是江静薇,怎么偏偏是那个满嘴大道理的宋才人?
  那个宋才人,除了出身高些,也没什么长处啊。
  倘若不是皇帝上赶着找个卫道士,便是他根本不把心思放在后宫。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