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王六子看着李大成一步步逼近,哪里还有刚才的嚣张,他本就想仗着人多出口气,再抢些银子,此时肠子都悔青了,他早知道李大成不好对付,就不应该来招惹。
  李大成没理会儿王六子的求饶,从板车上拿了麻绳和平时擦汗用的布巾,把嘴堵上,拖着王六子就往小路旁的林子里走。
  眼下他还得去镇上,没时间处理王六子,王六子被他拽的磕磕绊绊,李大成也没走太远,找了颗还算粗壮的树,将人背过身去,捆的结结实实。
  第135章 处置王六子
  寒风呼啸,灰暗的天空让人分外压抑。
  收拾王六子那伙人,耽误了些时间,好在这离清河镇不远了,加紧赶路的话,也耽误不了吕掌柜的事。
  沈桥虽然退了烧,但独自在家,李大成总有些放心不下。接近年关,家家户户都忙碌起来,不似往日清闲,他也不好总是麻烦别人帮忙。
  本来计划的好好的,谁知半路突然出了王六子这档子事,人还被绑在林子里,等他回来再料理,还得费些功夫。
  官道宽阔平坦,比土路好走了不只一星半点。一路上,李大成几乎是小跑着,车轮加速转动,发出变调的咯吱声。
  谁不是为了几两碎银,整日奔波,路上经常见神色匆匆的货郎或是车夫,他这般着急也没有人觉得奇怪。
  赶到镇上时,李大成也喘着粗气,饶是他体力不错,双腿也有些发酸。
  重生以来,本着既来之则安之的原则,他刻意不让自己过多想起以前的日子。尤其是在遇见沈桥之后,更是对眼下的日子满意至极。现下,倒是忍不住有些怀念,那辆同样在爆炸中损坏的车了。
  李大成深深的叹了一声,还是得赚多多的银子,马买不起的话,买头牛或是买匹骡子,都好过以腿代步。
  是真累人啊!
  长平街上人头攒动,嘈杂的人群里,还夹杂着好些官差。今日是布施的最后一日,来的人比前两日还多。其中不乏好多住在长平街后面民巷里的人,他们衣着还算干净整齐,一眼望去,和周遭村子的难民有鲜明对比。
  民巷离着布施的位置,不过几步路的距离。好些人都趁着最后一天,拖家带口的过来排队,白给的东西,谁会不要。
  可这场布施,原本就是为了周遭受灾的村子办的。住在民巷里的人,虽说大部分也都是靠卖力气吃饭的穷苦人,但日子好歹比那些遭了灾的人要好。
  商户们不会分辨是难民,只要排队来领,一律都按先后顺序发放。左右就是这些东西,发给谁不是发。无非是应付官府,外加博个好名声。
  这样一来,这些受灾的人就不干了,他们房屋倒塌,家里一点吃的都没了,这都是救命的粮食。况且,布施的东西就这么多,发完了也不会再补。那些人仗着离得近,早早的过来占队,东西都让人领完了,那他们就得饿肚子。
  长长的队伍里发生了争执,有人劝了几句,没有成效,反而越演越烈。涉及到一家几口的口粮,谁会轻易让步。
  最终,还是出动了官差,才勉强平息下来。街上行人车马拥堵,不时还有愤愤不平的抱怨声传来。
  李大成索性拉着板车绕了小路,好在镇上的路都是四通八达的,顺着民巷也能到胡杨街,无非就是多走几步,总好过在拥堵的行人车马中穿行。
  吕掌柜依旧不在店里,但青竹阁的生意却丝毫没受影响。听伙计说,楼上楼下的雅间,早早的就都订出去了,就连以后几天的都订满了。
  李大成笑着说了几句场面话,才接过账房先生递过来的银子,毕竟青竹阁的生意好了,与他也有益。
  账房先生又交代了所要各种卤肉的数量,等着伙计将卤肉都搬进去,李大成以夫郎身子不适为由,婉拒了人家留他喝茶的邀请。
  账房先生姓张,也是吕家用惯了的人了,父辈都在吕家管账,到了他这一辈,也算是深得器重,接过了铺子的钱款账目。自然也听掌柜的提过李大成的家事,知他夫郎虽身子不好,但颇得看中。
  如今听他提起,也没勉强,赞了两句情深义重,依着掌柜的吩咐,将人客客气气的送了出去。
  李大成本打算今儿去一趟首饰铺子,自从那日他提过一次,沈桥就极少将头发包起来,多是用一根桃木簪子挽着,虽也好看,但总觉着缺了些什么。
  小哥儿也是爱美的,首饰上虽不如姑娘那么多花样,但簪子、镯子总归还是能带的,他见镇上的夫郎打扮的都很精致。
  沈桥刚跟他的时候,家里日子没那么好过,赶上成婚也只给人买了个镯子。如今日子好过了,他自得一一补上,总不能让夫郎日日带着木簪。
  谁知半路出了王六子打事,人还在林子里绑着,李大成也没有心思再去逛首饰铺子。买好了需要的肉,拉着就往家里走。
  因着今日镇上闹了那一出,好些领取布施的人们都耽搁在了镇上,只有稀稀拉拉的几波人,拎着领到的东西往回走。
  人多眼杂,眼看着前面就是他捆王六子的那片林子,李大成不得已放慢了脚步。眼下还不到午时,怕来不及给沈桥做饭,回来的路上他特意买了八个肉包子,倒是可以先垫垫。
  车轮慢慢的在地上碾过,伴着林子里的鸟鸣,倒也不显得突兀。
  李大成一副慢悠悠的样子,一直等到前后都没了人,才快步将板车停在路边,扯下板车侧面备着的苫布,将整个板车都罩严实,才往林子里走。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