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命好的能嫁入好人家,公婆慈爱,丈夫关怀,能安安稳稳的过完这一生。
若是命不好的,便如禾哥儿那般,即使入了虎狼窝里,也只能慢慢的熬着。禾哥儿都算是运气好的,拼着半条命,总算从虎狼窝里挣了出来,可又有多少人连这样的运气都没有!
李大成不仅人好、上进,更难得的是知道女子小哥儿的难处。沈桥有的时候都忍不住想,上辈子究竟是做了什么好事,这辈子才叫他嫁了那么好的夫君!
脸上的热度退了些,沈桥才收回思绪,起身穿好衣裳。小狼崽见他动了,便叫着让人抱。沈桥唤了声“崽崽”,小家伙的叫的更欢了,好像在答应一般。
沈桥无奈只能将它抱起来,一起出了屋。早饭李大成已经做的差不多了,到了油正准备摊蛋饼。蛋饼对火候的要求最高,火太旺了,饼容易糊。火太小了,面糊又不容易凝结,煎出来软塌塌的,也不好吃。
将怀里的小狼崽放下,沈桥自然的坐在灶前烧火,小狼崽许是知道这边有吃的,也卧在一边,乖乖的等着。
面糊里放了葱花,一下锅香味就出来了,沈桥往外撤了两根柴,只靠着底火就能把饼摊熟。
李大成动作麻利,两勺面糊倒在锅里抹匀,等一面煎的金黄了,再一番面,一个蛋饼就成了。待煎好一个,他用手撕了一小块,喂给沈桥,笑着道:“小桥,尝尝!” 面糊是用鸡蛋调的,自然是好吃的。沈桥已经忘了刚刚被调戏的事,吃到了好吃的,眯着眼睛直点头。
“一会儿你先吃,我给许阿婆送点儿,回来再吃。”李大成见他喜欢,直接把剩下的多半张饼都递了过去。
“我去送就行了,你吃完了还得出摊,早些去也好早回来。”沈桥把饼就放回篾篮里,说着就要起身。
“王家今日出殡,咱避讳些。”李大成自然不肯让沈桥出去,自己拿汤碗盛了满满一碗面汤,用碟子盖上,见人乖乖的坐下,才出了屋。
巷子里全是炮仗燃过的纸皮,还未来的及清扫,他们这出殡都会放些炮仗以求驱除邪祟,讲究些的人家还会扎纸牛纸马,在前面引路。
李大成往前走,路过王贵家时,余光往里瞟了一眼,门虽开着,里面却空无一人,想来是都去坟地了。
不管王母的丧事办的如何,想要谋夺王贵房产田地的人恐怕都要失望了。王富再怎么说也是家里的长子,有他在别人就算想动些歪主意,也不敢明目张胆的下手。
到最的鸭子飞了,不知王贵大伯家里宝贝孙子欠下的赌债该怎么还。还有李清,李春丽自己日子都不好过,自然帮衬不上他这个好弟弟。
赵荷花一直觉得他这个儿子是文曲星下凡,将来是要位列朝堂的大人物,自然不会撒手不管,恐怕李家的日子也不会好过。
李大成想着,还是觉得需e多个心眼,明目张胆的来他不怕,就怕他们狗急跳墙不知作出什么事来。
如今他有了夫郎,自是不像过去可以毫无顾忌。沈桥身子又弱,这些日子好吃好喝的养着,才养回了些。前些日子因为禾哥儿的事,跟着忧心操劳,人都瘦了一圈,现下可是半点惊吓都受不得。
“大成,端着碗这是上哪去?”秦阿嬷正往门外泼水,见李大成端着碗,喊了一嗓子。
李大成想着事,听见有人唤他,收回思绪,应道:“秦阿嬷,昨儿许婆身子不舒服,小虎来家里喊我。今儿我再过来看看,也好放心。”
秦阿嬷为人热心,家里人口也简单,就一个儿子都成家了,儿子孝顺,平日里就在家带带小孙子,日子过的相当不错。
秦家和许阿婆家挨着,两家共用一堵墙,平日里看他们祖孙日子过的不容易,也没少帮衬。听李大成说许阿婆病了,也是叹了口气,许家日子过的本就拮据,若是再添了病,可就更难了。
李大成随口聊了几句,才敲了许家的门。
小虎给开的门,见了李大成很热情,小嘴一刻不停的讲着,“大成叔,我阿婆好多了,今早已经能起来身了。多亏了大成叔的饺子,阿婆让我好好谢谢大成叔……”
李大成笑着揉了揉孩子的头,往里走,果然如小虎说的一般。许阿婆正抱了一把柴,准备做早饭。
“阿婆”李大成喊了一声,把碗放在桌上,又道:“家里的早饭做多了,我给您和小虎送了些,您早上就别做饭了。”
他这几句话说的随意,可许阿婆活了大半辈子,哪里能不明白,人家这是施恩不图报啊!
谁家都不是大富大贵的日子,哪里会顿顿都做多了,这么说分明是怕她这个老婆子心里有负担!
“大成啊,阿婆谢谢你。”许阿婆说完,去里屋把昨日李大成送饺子的碟子拿出来,斟酌了会儿,不好意思的开口:“大成,你是个好人,可日子也不容易,往后就别往惦记我们祖孙了,阿婆也实在是没有什么能回报你的。”
许阿婆脸上布满了皱纹,像是被岁月侵蚀过的古老树皮,每一条皱纹都仿佛在诉说着他一生的艰辛和不易。老人家低着头,拿着碟子的手微微发颤,让李大成心里也不好受。
“阿婆,大成叔叔给咱们做了面条,还有鸡蛋呢,您吃了就再也不会生病了!”小虎掀开了汤碗上盖的碟子,见里面是香喷喷的面条,高兴的喊了一声。
“这孩子,没规矩,下来!”许阿婆呵斥了小孙子一句,才转头对李大成说:“大成,面你还是端回去吧,家里还有些馍馍,热热够我们祖孙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