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徐富见他点头,又继续说:“马车里坐的可是你未来的连襟,在镇上开绸缎庄的周家,他家可就这么一根独苗,可惜从小身子就不好……”
  他顿了顿,压低了声音道:“我听说,这个周少爷已经快不行了,家里这才张罗着找一门亲事。不看门第家世,只要是清白之身,相貌说得过去,就行。我看沈平嫁过去,也不见得有好日子过!”
  徐富都知道的这么清楚,想来这事并不是打听不到的。既是为财,想来沈家母子必然是知道内情的。
  人各有志,他也犯不上去断别人的财路。况且,沈桥与沈家早已没有关系,李大成也犯不上趟这趟浑水。
  无论如何徐富说的这样清楚,李大成还是道了谢,心里惦记着沈桥,也并未多留。
  第090章 亲近
  日头高照,天气晴好,竟一丝风都不见。李大成背着竹筐,走的快了些,额间竟生了一层薄汗。
  虽说已入了冬,可这天儿却没有真的冷下来,眼看着还有一个多月就到年下了,屋里却连火盆都还没点。
  李大成总觉的这天象有些奇怪,他幼时曾听老人们讲过,若是这冬日里不太冷或是冷的晚,那到了春日里天暖和的也晚。
  若真是这样,明年的收成恐怕会受影响,到了年下还是多备些米面放在家里,心里也踏实。他一个人还好说,如今有了夫郎,自然得思虑周全些。
  想到沈桥,李大成连眉眼都温和了几分。
  “大成,这是去镇上了?”
  身后有人喊他,回过头,见赵大顺自后面赶过来,身后还跟着个面生的妇人。
  他应了一声,停住了脚步,等着赵大顺赶上来。
  “顺子哥,这位是……”李大成不知他身后妇人的身份,不好冒然称呼。
  “哦,这是吴嫂子。”赵大顺给他介绍了,又一脸喜色的道:“你嫂子快生了,我放心不下,提前接了稳婆来家来住下,心里也好踏实些。这吴嫂子可是咱们这十里八村有名的接生姥姥,经他手的孩子,就没一个出岔子的。”
  “哪里,都是大家伙心善,看我们孤儿寡母的可怜,这才多多照顾。”吴嫂子客气的推辞了一句,才道:“大家信得过,我必定得尽心尽力才是。”
  眼下没有什么比媳妇孩子的平安重要的了,赵大顺听了这话,憨厚的笑着道了谢。
  前些年赵家日子不好过,赵家父子四处做工,这才还清了欠下的债,故而赵大顺成婚晚。村里像他这么大的孩子都能帮着家里干活了,这好不容易有了孩子,自然紧张些。
  要换做沈桥,李大成恐怕早就坐立难安,都不一定有赵大顺这么从容。
  两人说着话,一道回村,也热闹。
  赵家因为家里有孕妇,需要诸多避讳。王贵又年轻横死,恐沾上脏东西,伤了腹中的孩子,因此都没来王家吊唁,此时见了李大成,自然聊起来。
  李大成将这几日的事都细细讲了,赵大顺听了忍不住的摇头,这事一环扣一环,拿到茶铺都够说书先生讲上几回的了!
  两人在前头走着,吴嫂子不好同两个汉子走到一处,因此落后了几步跟在后头。
  刚进村,就遇见几个闲散惯了的汉子,手里拿着竹制的弓箭、捕网,看着像是去后山猎兔子。见李大成背了那么多肉,虽知道他在镇上摆摊的事,还是忍不住阴阳怪气的酸了两句。
  还未等李大成开口,赵大顺就一脸正色的怼了回去。
  赵家在村里也是大姓,同宗的堂兄弟人数众多,赵家父子也是强干的,因此他们也只敢背地里骂上几句,明面上还是得留些情面的。
  村里就是这样,谁家户门大,男丁多,就不容易挨欺负。
  李大成倒是不放在心上,他活了两世,好多事早就看开了。他不主动挑事,旁人若是犯到他跟前,寻常小事他也愿意得过且过。若真的触及到底线,该动手的时候,他也不会心软。
  “顺子哥,不用动气,跟他们犯不着。”
  “这些人自己整天游手好闲的混日子,又看不得别人好!”赵大顺又冲着走远的几个人骂了两句,才觉的心里的怒气消了些。
  两人又说了会儿话,到了岔路才分开,各自往家走。
  进了巷子,李大成不自觉的往远处望了望,王家那边静悄悄的,没有一点悲泣之声,一点办丧事的样子都没有。
  李大成摇摇头,笑自己忧思过度了。他们不闹的鸡飞狗跳,大家也能得个清净。
  进了院,他随手关上的院门,上了一道门拴。这几日事多,巷子里人也杂,还是小心些好。
  直奔灶房,李大成把肩上的竹筐卸下来,猪肉拿出来放在案板上。转身打了一盆水,把猪头、猪心、猪肝、放在盆里泡上,又随手切了几片野山姜,仍在盆里,好去去腥味。
  这头都料理好了,他才进屋去瞧沈桥。屋里没见半点声响,他也放轻了脚步,进了里屋果然见沈桥半靠在软枕上睡着了,手里还拿着纳了一半的鞋底。
  小狼崽也懂事,只是在沈桥身边趴着,没弄出半点动静。李大成摸了摸小家伙毛茸茸的脑袋,想着晚上多给它些肉吃。
  怕沈桥一动会扎着,李大成轻手轻脚的想将鞋底自他手里抽出来,谁成想,他一动,沈桥就惊醒了。
  “嗯,你回来了……”沈桥刚睡醒,声音温温软软的,想坐起身来,却不想胳膊压的久了,一动就如针刺一般,酸涩的很,没忍住唇边便溢出一声痛呼。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