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季清月身上有很多他永远都不会拥有的品质。
  “夫君的意思是,我只需要把我看到的听到的都告诉她,但对王大虎这个人不做评价。”季清月说道。
  袁铭点点头。
  见季清月紧皱着眉头,袁铭伸手在上面按了按,轻声说道:“每个人都有很多面,我们都不知道的柳姑娘和王大虎成婚之后,他们各自会变成什么样。我不希望当他们的婚姻一地鸡毛的时候,怪罪在你的身上。”
  季清月下意识反驳:“如言姐不是那样的人。”
  袁铭抿了抿唇,正要再说什么,就被季清月扑了满怀。
  “我知道夫君是为我好,我很开心你为我想这么多。”他把头埋在袁铭胸前,声音有些闷闷的。
  “以前从来没有人教过我这些,所有人都说我任性妄为,但是其实根本就没人告诉我怎么做才是对的。”
  听他这么说,袁铭的心像被针扎了一样。
  他紧紧抱着季清月的脑袋,嘴唇轻吻他的发顶。
  “以后有我在。”
  “嗯。”季清月闭上了眼睛,把他抱的更紧。
  回到十方镇的时候,季清月已经睡着了,看到他眼角的泪痕,袁铭的心抽痛。
  他没有叫醒季清月,轻柔的抱着他回到了房间。
  第二天袁铭又去了山上,带着他已经写到一半的书稿,交给庸王过目。
  庸王看完之后,啧啧感叹道:“不愧是只用一本话本就火遍全国的金哥,仅仅是一份稿子,就让本王心里痒痒的,想一口气全部看完。”
  袁铭说道:“王爷谬赞了。”
  说着,他又从袖笼里拿出来另外一沓书页,呈到庸王面前。
  “这是我要写在十日易读上面的版本。”
  庸王对他投向了疑惑的目光,但还是接了过来。
  这两版所写的故事内容大差不差,但是视角不同。前一份的视角是钦差,后一份的视角是危险守卫这本书的主角。
  一个是身居高位者,一个是普通市井小民。
  他们看问题的方式完全不同,即使是同一件事,所思所想亦是截然相反。
  庸王抬起头,神色复杂的看着他:“有时候本王真想敲开你的脑袋看看里面都装了什么。”
  “王爷不要吓唬草民,草民胆子很小的。”
  话虽然这么说,但是他的表情丝毫未变,叫人完全看不出来半点害怕。
  庸王笑了笑,不欲与他计较,将两份书稿都还给了他:“就照你说的写,两版就两版。”
  袁铭点点头。
  将书页收好之后,他没急着走。
  庸王收回看向远处的视线,好整以暇的看着他:“有什么事吗?”
  “草民斗胆,想知道王爷和刘老爷谈判买地的过程。”袁铭说道:“要从钦差的视角写故事,必然少不了对他的心理描写,草民不敢枉自揣测王爷的心思。”
  “大胆!”小武低喝道:“王爷想什么岂是让大家都能知道的。”
  庸王抬起手往下压了压,示意小武稍安勿躁。
  “既然是本王叫袁铭来写这个简报,有些事情确实不该瞒着他。”
  “你想知道什么?尽管问。”庸王道。
  袁铭不卑不亢的拱手:“多谢王爷。”
  一个多时辰后,庸王去后面的房间里休息了,袁铭依旧坐在凉亭里,整理零零散散的笔记。
  看到纸叶上自己写上去的那些字,他的脑海中浮现的都是刚才庸王说这些话时候的画面。
  第54章 离开
  庸王说,一开始韩怀英选了刘家准备用作祖坟的地,他是极度反对的。
  刘家的地也许是最优解,但并不是唯一解,不到迫不得已之时,他不想让别人为此付出牺牲。
  但是下石村的人比想象中更固执一些,他们的村长显然不是个目光短浅之辈,为了荫及子孙后代,他一步也不肯退让,在高额补偿金和肥沃土地之间,他毫不犹豫的选了后者。
  于是,韩怀英不得不再次找上庸王,将他的为难诉之于口。
  庸王依然不答应韩怀英的提议,并且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然而就在这时,京城传来了一个重大消息,说到这里的时候,庸王顿住了。
  他没告诉袁铭这个消息是什么,只是告诉他突发变故必须速战速决,所以才不得不出此下策,征用了刘家的地。
  袁铭想到这里,思绪偏得更远了一些。
  在翰林院当官的几年中,他看完了本朝全部的大事件史,轩宏五年,能称得上大事的事件,唯有一件。
  他的眸光一厉,嘴唇翕动,前朝余党卷土重来,十二月西北打响了第一战,之后的数十年间,边境都不太平。
  袁铭清楚的记得,本国国力强盛,边境兵强马壮,持续了多年的混战,前朝余党却没有讨到半点好处,甚至连西北之外的其他城市都没有受到影响。
  庸王的产业遍布全国各地、富可敌国,又不问朝政,怎么看也不像是会为了打仗而忧心的人。
  所以,庸王口中那个变故,和袁铭记忆中的前朝暴乱应该没有关系。
  不过袁铭觉得,刘家虽然贡献了祖坟,这桩生意却明显是稳赚不赔的。
  作为补偿,庸王不仅换了同等大小的一座山头给刘怀仁,而且亲自题字送了仁善之家的牌匾,这在整个文州府都是独一份,即使刘家子孙时代经商,入不了士,也能因为这块牌匾扬眉吐气,见官不跪。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