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走在中间的是个大高个,表情有些憨,身材极为结实强壮,和袁铭对视的时候十分爽朗的笑了笑。
而最后一个则有些冷淡,身上的长衫干净而整齐,彷佛没有一丝褶皱。
他们三个加上袁铭,是坐在一排的同桌,平时有什么小组作业也都在结对,纵使多年未见,看到他们的这一刻,几人的名字骤然出现在袁铭的脑中。
镇上大地主刘怀仁的小儿子刘绍轩,十方镇小河村农家子李靖以及衙门幕友赵瓒之子赵玉成。
同他们简单打过招呼之后,袁铭便站在了大门口,等他们都签好名领了通行证,四人结伴进去。
从学堂大门到他们上课的青苗教室,大约有半刻钟的路程,期间只有刘绍轩喋喋不休说个不停,从家人朋友说到假期作业,一句接一句根本停不下来,李靖则是他最好的捧哏,事事都有回应。
突然,一直沉默不言的赵玉成道:“听说袁兄成婚了。”
他说的是肯定句,袁铭对此并不奇怪。按照本朝律法,成亲需到官府登记盖印才算数,而赵玉成的父亲正好负责相关事务。
袁铭还没说话,刘绍勋怪叫一声,嗖一下来到袁铭身边,抓住他的袖口:“真的假的?袁兄成亲了?是妻子还是夫郎?什么时候办的婚礼,为何不通知我一声,我也好去吃酒祝贺。”
袁铭:“……”
他突然说这一长串,属实是让袁铭不知如何作答。
好在赵玉成及时解救了他,轻声道:“成亲是大喜事,在这里祝贺袁兄,望袁兄和嫂子百年好合,永结同心。”
闻言,刘绍轩也李靖也跟着道了喜。
袁铭一一谢过,又跟他们道了歉。告罪说筹备的匆忙,婚礼宾客事宜都是家中亲戚敲定的,他一直疏忽了,随后约好改日到家中一聚。
说完这些,他们到了教室,大部分人都已经来了。
刚坐下,夫子便拿着试题和戒尺走进了教室,开学考试很快开始。
大家都知道,秋季开学考试的成绩关乎到学院公荐参加科举的名额,又都是成绩最好的青苗班的学子,一个个低着头写着卷子无比认真,偌大的教室里只剩下纸笔摩擦的声音。
一个时辰后,考试结束。
袁铭收拾好书箱,走了没几步,赵玉成追了上来。
“袁兄,今年的科举,你想参加吗?”
袁铭没有隐瞒的必要,点头道:“参加,赵兄呢?”
赵玉成点了点头,将手里的一本书递了过来:“这是历年乡试的真题,我爹费了点功夫得来的,我多了一本,袁兄要考的话,就送给你吧。”
袁铭看着那本书,没动。
赵玉成特意把它拿在手里,就是笃定袁铭要考,而且早就给他准备好了。
他们几个虽然是同桌,但交情并不深,除了刘绍轩对谁都一副哥俩好的样子,其他人只能算是普通的同窗。
赵玉成要参加科举,那他们就是对手,哪个对手会这么好心?
赵玉成笑了笑:“袁兄莫不是以为我有什么阴谋?”
袁铭也笑了,径直将书接了过来:“当然不是,赵兄行得正坐的直,乃是君子,我要是有那般想法,岂不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赵玉成愣了愣,显然没想到袁铭会这么说。
片刻后,他的神情恢复正常,但是细看的话就会发现里头藏着些许羞赧:“我确实有私心,但我保证,绝对不会做损人利己的事,这本书里的内容绝对没有半句掺假,袁兄尽管放心。”
袁铭没再追问,谢了赵玉成的好意,便拿着书走了。
第15章 新书大卖
回到家,正值午饭时间,整个巷子里都飘着食物的香气,袁铭下意识加快了步子,心里想着可不要把小夫郎给饿坏了。
然而到了自家门口,他竟然看到了袅袅升起的炊烟,怔愣片刻,加快了脚下的步伐。
放下书箱,袁铭快步来到厨房,和一个女人迎面碰上。
“杨二嫂?”袁铭疑惑道:“你怎么来了?”
季清月听到动静哒哒哒跑出来,喜道:“夫君回来了?”
最近面摊生意好,杨超将租铺子的打算逐渐提上了日程,眼看着多年的梦想即将实现,他们两口子免不得提到袁铭,感谢他的方子。
想到季清月是从县里来的,多半不会使用土灶,生意繁忙的时间过去之后,杨二嫂便带着食材来了他们家。
袁铭闻言连连道谢,撸起袖子打算给杨二嫂帮忙,却被季清月和杨二嫂一道推了出来。
“姚姐要教我做菜呢,你先去换衣服,再休息休息,饭好了叫你。”
袁铭站在厨房门外,看着里面十分和谐的画面,摇摇头笑着离开了。
到了书房,袁铭打开了赵玉成送给他的书。里面确实都是历年科举考试的真题,根据他多年为官主持科考的经验,书上所写的东西确实不是假的,还有些批注解释也都中规中矩。
只是,赵玉成为何这么做呢?
袁铭站起来,一边换衣服一边回忆。上辈子赵玉成似乎也问过他是不是参加今年的科举,但是当年他并无信心,也怕名落孙山于自己的名声不利便给了否定的答案。
因此,赵玉成自然不会给他科举参考书,并且在这一年顺利考上秀才,比他早一年进入官场。
两人同朝为官十几载,虽然分属在不同阵营,并没有太多交情,不过赵玉成一生光明磊落,绝对不可能做小人之事。这就是为什么袁铭不问对方给他书的原因,就把这本书带了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