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在知己面前,太子自然老实点头,难得露出少年习气。
  聂云长便毫不客气地往他嘴里塞糕饼,糕饼很干,噎得太子喉咙发堵:“我想吃烧鸡。”
  “烧鸡有味道,会被闻见。”聂云长压低声音道,“我假扮成姑母的侍卫进宫的,你知道,姑母平日里最谨慎的,她不肯掺进这些纷争里。”
  吃了些东西,太子也恢复了些体力,聂云长便在他胸口和后背各塞了一块铁板,带他冲出重围。
  史书上写,天子登基之后,聂云长是他最为信赖的臣子,日后这位天子文治武功无一不精,开疆拓土征伐果断,大臣们来来去去,他心里却仿佛有一把精准的尺子一般,该赏赏,该罚罚,谁都未受到他特别的偏爱。
  那时候,他已经是一位合格的君王了。
  唯独待聂云长,他极为不同,无论聂云长生前还是死后,他都得到了远超他人的荣赏。
  聂云长没有留下子嗣,天子甚至将自己的子侄过继给他。
  在《纵死侠骨香》里,太子和聂云长的关系更接近于知己。
  聂云长家和宫中有沾亲带故的关系,连带着他和太子也熟悉起来,两人相处十分投缘,聂云长早早献上了他的忠诚。
  在这一幕中,聂云长同样担心自己不能把太子带出去,他又担心连累家人,便乔装打扮了一番,遮挡住了自己的脸。
  接下来,是挥舞着刀的聂云长急速奔驰,他将太子背在自己背后,一双手既躲避着来自前方的追击,又躲避着来自后方的冷箭。
  利刃刺入皮肉的声音听起来格外清晰,接下来是鼻间嗅到的血腥味,很浓郁,太子无法分辨出究竟来自聂云长,或是这些攻击他的刺客。
  这是太子的视角。
  而另一个镜头中的聂云长,则是脸孔被血染成赤红,双眼同样如此,在平日里,他是懂礼懂进退的贵族少年郎,可若是被逼到绝境,如此刻一般,他就会化身杀神。
  既然是未来的战神,就决计不可能柔弱畏惧。
  陆煦苦练许久的羽毛球在《纵死侠骨香》的拍摄中也起了作用,挥拍的气势用在挥刀上,他一口气能刀n个。
  结束掉最后一波埋伏,与前来救驾的将军相会,到这个时候,聂云长整个人已经如同血人一般。
  他自称命硬,还要大夫先给太子诊治。
  因而日后聂云长患上不治之症,已登上皇位的天子才会歉疚——聂云长平日里活蹦乱跳、壮得和牛一般的人,怎么会轻易染上那种病症?
  恐怕是这次救驾留下的后患。
  拍摄过程中,刘春风特意给陆煦切了几个近景,一是他击退此刻时杀神转世般的面孔,还有这一刻,他叫大夫给太子救治时的笑眼。
  面对太子的时候,聂云长没有丝毫凶恶。
  他给予了太子绝对的忠诚,这一点没有人比太子更清楚。
  看着这样的聂云长,太子咬牙咬得比走投无路时更紧,双手紧握成拳,无声地捶打着地面。
  他的眼神冰冷而残酷。
  他不会再逃跑了。
  不会再给宠妃一丝一毫的机会,若有一日他再陷入这样的险境,那么,即使是在龙椅上高坐着的父皇,他也会选择掀翻。
  ……
  “好!!”
  一场戏拍完,刘春风忍不住鼓起了掌。
  秦禹和刘春风对视一眼,从对方眼中看到的不止是惊喜,还有惊吓!
  陆煦和邵耀关系不错,这一点秦禹和刘春风都知道,原以为邵耀是古板生硬的性格,结果和陆煦待在一块,他居然还能玩点搞笑梗。
  嗯……有天下午,邵耀一时匆忙,喊了刘春风一声“刘教练”。
  下一刻他意识到了不对,立马改口:“牛叫了,谁家的牛叫了?”
  刘春风:“……”
  #首先,剧组没有人养牛#
  #其次,作为演员,不至于nl不分吧#
  唬谁呢。
  当然,刘春风十分了解,一定是陆煦把邵耀带坏的!
  “邵耀这孩子,看起来多老实啊!”——这是刘春风的原话。
  “刘导这张脸,多像健身教练啊!”——这是陆煦的回复。
  刘春风给了他健身教练的一拍,疼得陆煦嗷嗷叫。
  关系好归关系好,刘春风却没有想到,陆煦和邵耀配合时竟这么有默契,两人对戏时摩擦出的火花,几乎把太子和聂云长两个角色演活了。
  秦禹的历史剧有一个特色,他不会把角色描摹得多么冰冷,相反,他很注重角色之间情感上的互动。
  只是他不太擅长写感情戏。
  因为历史剧要么是朝堂,要么是后宫,留给感情的部分太少了,如成帝、如这部剧中太子这样的合格帝王,必然会压缩自己个人感情的空间。
  甚至,在史书上,如果一位帝王过于多情,他必然是失败者。
  陆煦和邵耀的演绎,恰好抓住了角色鲜活的一面。
  秦禹并非完全不考虑收视的那种编剧,他很清楚,如果一上来就是干巴巴的帝王权术朝堂争斗,观众只会觉得无聊。
  不管是什么类型的作品,不管作品中有什么样的人物,人首先是人。
  至少……人要像个人。
  如果观众从角色身上体会不到一点情感共鸣的话,这部作品必然是失败的。
  总而言之——找陆煦演聂云长是正确的选择,找邵耀演太子的话,效果也远超预想。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