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嗯!”刘成使劲点头,边上的女学徒眼底流露出一丝羡慕,但并不嫉妒。刘成是褚归推荐来的,跟褚归是自己人,褚归対他好是应该的。
  褚归的区别対待不是他重男轻女抑或偏心刘成,而是女学徒选的路和刘成不同,曾所长同他讲过,女学徒偏向西医,褚归的资料自然于她无用。
  其余的资料褚归放到了曾所长的办公室,贺岱岳背上药材,两人堪堪在天黑时回了家。
  潘中菊在屋檐下跟吴大娘闲聊,不知说到了什么,吴大娘骂了声黑心肝的。
  “回来了。”潘中菊忙不迭上厨房端菜,贺岱岳让她别等,她煮好饭单独盛了一碗吃过了。
  许是聊到了精彩处,吴大娘没舍得走,贺岱岳他们在堂屋吃饭,她继续跟潘中菊接着往下聊:“她那么做大队上都不管吗?”
  “人家的家事,哪管得了,外人又没证据。”潘中菊面露不忍之色,“我以前真以为她们是病死的,可怜的小姑娘托生到他们家,造孽哦。”
  “丧德事做尽了,总要遭天打雷劈。”吴大娘愤愤,“这事你们前进大队晓得的人多不?”
  死与小姑娘两个关键词吸引了褚归的注意力,他偏了偏头,贺岱岳见状停了筷子:“妈,你们在说什么啊?”
  屋檐下的两人同时扭过身,从背対堂屋转成侧対堂屋:“我们在讲杨五妹相看那家人。”
  从潘中菊的讲述与吴大娘的补充中,褚归得知了来龙去脉。
  杨五妹昨日的相看因迟到黄了,媒人给双方约了今天,上午母女二人收拾齐整准时到了邮局门口。据杨二奶奶事后在村里大嘴巴的宣扬,小伙子一看到杨五妹眼睛都直了,対杨五妹喜欢得不得了。小伙子有个县城的表舅,待小伙子像待亲儿子,还说要托关系给小伙子安排工作,等杨五妹嫁过去,就是工人的媳妇了。
  男方是前进大队的,潘中菊嫁到困山村二十几年,本不怎么了解,恰逢傍晚潘大舅来看望妹妹,潘中菊向他仔细打听了一番。
  月初收到潘中菊眼睛复明的消息,潘舅舅他们高兴极了,不过手上接了个急活,一直没空,下午交了货,他立马包袱款款地来了。
  潘大舅走的小路,所以贺岱岳没遇上他。
  事情的轨迹虽然在贺岱岳的影响下转了个弯,但最终似乎仍回归了原始的轨迹,杨五妹仍然同她上辈子嫁的那个人相看了,不出意外的话会与上辈子一样,在收完晚稻的十一月结婚。
  潘中菊不了解那家人,潘大舅可熟悉得很,听潘中菊说困山村有姑娘跟他家相看,连连摇头说不成,那家人嫁不得。
  “那家人的名声在前进大队早臭了。”潘中菊模仿潘大舅的语气,“他们特别重男轻女,不把女娃娃当人,生了女儿要么弄死要么卖了。”
  怀孕大肚子是瞒不住的,夭折一两个孩子没人怀疑,但年复一年的,不対劲的地方出来了,他家长成的全是男丁。世上的确有人胎胎生男娃,关键是数量対不上,其中必然有什么蹊跷。
  慢慢的村里起了传言,说夭折的女婴是被故意溺死的。此事惊动了队上,许是怕闹大无法收场,那家人后来克制了些,孙辈里陆续有了几个小姑娘。
  不过那几个小姑娘的日子也不好过,打骂是家常便饭,吃不饱穿不暖,养到七八岁八九岁就被卖去别家做童养媳。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眼瞅着小儿子娶不上媳妇,那家人才把彩礼一提再提,然而凡是良心未泯的,绝不会把闺女往火坑里推。
  那六十六块,哪是什么彩礼,分明是买命钱。
  “杨五妹她知道吗?”褚归心存侥幸,若杨五妹知道她要嫁入的家庭是表面光鲜,她会不会选择退亲?
  此事只能靠杨五妹自己醒悟,杨二奶奶知道没用,她养女儿是为了换彩礼,她压根不在乎女儿在婆家过得好不好。
  “我明天找杨五妹给她说说。”吴大娘热心肠发作,她跟杨二奶奶不対付是一回事,看杨五妹跳火坑是另一回事,她做不到袖手旁观。
  杨五妹十分满意今日的相看,即使她妈说六十六块钱的彩礼得全部用来给哥哥弟弟讨媳妇,她当姐姐的要体谅。
  真心实意想跟自己结婚的人不会计较陪嫁,杨五妹孝顺地表示彩礼合该交由父母分配,尽管她两个嫂子进门时均带了嫁妆,但自家条件不一样,相信男方能理解的。
  唯一令杨五妹奇怪的是今日相看结束时,男方商量请媒人上门提亲,她妈没立刻答应,仿佛之前为她的亲事着急忙慌的不是他一样。
  杨五妹想不懂便不想了,反正她妈不会害了她的。
  实际上杨二奶奶是吃着碗里的望着锅里的,她対贺岱岳贼心不死,破船且有三千钉,贺岱岳当兵六年,在部队指定结交了人脉,另外他跟褚归交好,家里谁头疼脑热的免费治。
  最重要的是,她不相信潘中菊把钱全花完了,不说上千,几百至少有的,贺岱岳是独子,杨五妹只要拿捏住贺岱岳,家里大小事岂不全由她做主。
  杨二奶奶挑菜一般比较着贺岱岳与六十六块的优缺点,准备把六十六块吊着保个底,待摸清了贺岱岳的家底再决定让杨五妹嫁谁。
  隔天杨二奶奶又去了老院子集合上工,潘中菊谨慎地与她保持距离,奈何杨二奶奶牛皮糖似的粘着她,根本甩不开。
  “中菊,你家岱岳在部队的时候跟战友们的关系一定很不错吧?”杨二奶奶把她的厚脸皮发挥了十成十,她一副为贺岱岳着想的的样子,“岱岳千万跟他们保持住联系,别生分了,说不准哪天能让他们帮忙捞个城里的工作。”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