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察觉到杨朗的神情,贺岱岳并未在意,他耸了耸肩膀,调整角度敲下第二锤,一条深深的裂缝在石面崩开。
凿石得用巧劲,掌握了方法,接下来便简单了。
哼哧哼哧的挖了半天的炮洞,贺岱岳弄得灰头土脸的,无袖褂子外的两条油亮亮的臂膀因肌肉充血而硬邦邦地鼓胀着,即使在松懈的状态依然十分抓人眼球。
仿佛有灼热的气息扑面而来,脸皮薄的姑娘害羞扭头,杨朗拐了拐贺岱岳,给他一个戏谑的眼神。
无聊,贺岱岳收回目光,面不改色地从下工的大部队前面经过,身后的议论、打趣声骤然嘈杂,贺岱岳充耳不闻,二步并作两步,归心似箭地进了院子。
“我回来了。”院里飘满了药香,潘中菊在屋檐下剥四季豆种,四季豆春种夏收,尽管名字了带了“四季”,但一年里能吃上鲜豆角的时间只有两个月,其余的要么把鲜豆角煮熟了晒成干豆角,要么让豆角长老了剥豆米。
豆米的种皮自带光泽感,大粒饱满的留
到明年育种,潘中菊目前做不了挑选豆种的细致活,贺岱岳叫她放着待会儿自己来。
后院的炉灶小火煨着药,褚归忙得忘了神,一扭身撞上贺岱岳的胸膛,后腰被贺岱岳揽住,褚归顺势搭上他的肩膀,手指下意识捏了捏:“好硬,下午干嘛了?”
“凿了一下午的石头。”
贺岱岳松了胳膊,他出了一身的汗,别把褚归蹭脏了,“药膏熬好了吗?”
“早着呢。”祖传秘制药膏哪是那么容易做的,蒸煮炼熬,步骤繁杂,褚归从中午到现在,仅仅完成了初步的准备工作,熬好,起码再等一周吧。
“那我省着点用。”贺岱岳想想药膏的余量,估摸着能弄个二四次的。
褚归闻言腿根一颤:“煮你的晚饭去!吴大娘他们下午送了些菜,我放厨房案板了。”
约定的当天小孩们就和家里人说了周日褚归要请他们吃肉,这年头的肉精贵,家长们不好意思让他们吃白食,上午小孩们来的时候均未空着手,你带把咸菜我抱个南瓜的,大小是个心意。
家长们以己度人,觉得褚归请吃肉顶多是割两斤猪肉,一人分几l块。谁料孩子们吃完回来,说贺岱岳宰了只大公鸡,让他们吃了个精光,如此一来咸菜南瓜立马显得不像样了,赶紧到处扒拉了一通。
褚归本不想收,奈何他们太热情,把菜放到屋檐下,转身跑得飞快,褚归总不能追着撵上去。
贺岱岳翻了遍案板上的菜,各家自留地种的品类大同小异,应季蔬菜为主瓜果为辅,蔬菜堆里夹杂着一坨灰不隆冬的玩意儿,麻麻赖赖的,贺岱岳一时没认出是啥。
“大牛他奶奶给的魔芋。”褚归采取排除法进行辨认,“你吃过魔芋吗?”
“吃过。”准确来讲贺岱岳吃的是加工过的魔芋,他扯着嗓子喊堂屋的潘中菊,“妈,魔芋怎么处理啊?”
潘中菊同样抓瞎,贺岱岳把魔芋搁置到一旁,明儿再问问大牛他奶奶算了。
现煮饭有些来不及,贺岱岳下了一锅面,浇头是用泡姜爆炒的鸡杂,褚归吃不惯肝脏粉粉的口感,贺岱岳提前给他夹了出去。
鸡杂面鲜香酸爽,经过张晓芳的点拨,贺岱岳好像领悟了做饭的窍门,厨艺日渐精进,褚归不仅嗦完了面条,还端着碗打算把汤喝了。
“少喝点,我买了月饼。”贺岱岳自己无所谓什么节不节的,但褚归既然往年在回春堂过了,到困山村便不能省。
油纸包裹的月饼比不得褚归曾吃过的精致,面皮印着粗糙的纹路,里面是青红丝和瓜子仁、花生、黑芝麻等做的馅。
“妈,你尝尝月饼好不好吃。”一个月饼切四块,贺岱岳把第一块递给潘中菊,第二块给褚归。
褚归接了月饼,问贺岱岳从哪买的,月饼得要月饼票,节前限量发放,普通人可弄不到。
“你见赵主任时我找人换的。”见潘中菊低头吃月饼,贺岱岳飞快凑到褚归耳边说了两个字“黑市”。
黑市即鸽子市,背地里做买卖交易的地方贺岱岳上辈子把漳怀县城的黑市摸了个透,弄盒月饼对他而言小事一桩。
“哦,我说你昨天到了县委咋不跟我进去呢。”
搞清楚月饼的来历,褚归咬了口月饼。
重油重糖的表皮甜得腻人,内馅的青红丝带着橘子皮的涩味,瓜子仁倒是挺香的,褚归看在贺岱岳的份上吃了一半,将剩下的偷偷塞到贺岱岳手里让他解决。
潘中菊活了四十几l岁的,头一次吃月饼,小心翼翼地咀嚼,迟迟舍不得下咽:“香香甜甜的,真好吃。”
“你喜欢就多吃点,我和当归都不爱吃。”一盒月饼两个,贺岱岳吃了褚归剩下的半块,其余全给了潘中菊,反正月饼耐放,包严实了放个二五天不成问题。
“不知道我寄的信爷爷他们收到没。”褚归仰头望着月亮,困山村山清水秀,月亮也瞧得更加清晰。
玉盘似的月亮悬在深邃的夜空中,云雾如同薄纱般飘舞,院子里点燃的艾草青烟缭绕,天与地共同构建成人间的中秋夜。
“肯定收到了。”感受到褚归的失落,贺岱岳牵住他的手,微微用力。
“嗯。”褚归与贺岱岳对视一眼,余光注意到潘中菊打起了瞌睡,“伯母困了,要不我们收拾了回屋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