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0章

  去乡下看看,看什么呢?有什么目的?可会心存不良?
  反正没有人愿意多此一举,稍微招待一下,就该把人送走了。在大清的官场上,就流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做少错的原则。
  一向话少的欧文为了达成目的,基本上把学过的汉语优美词汇发挥到了极致,可惜也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
  随从的官员翻来覆去的废话说的再多,中心思想都不变:不可以!
  最后欧文只得无奈地走出土地庙,抬头冲着云层中的夏青黛摇了摇头。在旁人看来,他就好像是要求被拒绝了之后不开心,不愿意再与拒绝他的人同处一室,所以出庙透气,根本想不到他是在与天交流。
  “怎么了?他们不同意吗?”
  “嗯。”欧文微不可查地颔首。
  欧文不去的话,哪怕地图的范围变大了,哪怕夏青黛还有隐身的技能,都是无济于事。在18世纪,她想走得更远,就需要欧文给她不断开地图,否则她哪儿都去不了。
  夏青黛蹙眉想了一会儿,眼珠子一转道:“我有办法,欧文,你先逛着,一会儿我再找你。”
  话音刚落,她的脸就消失于云海,很显然是已经离开。
  欧文收回目光,再次走进土地庙。跟着大部队在里面休息片刻后,继续在这座城市的街头闲逛。
  虽然天气炎热,街道狭小,不礼貌的看热闹视线太多,但这也不可能让英国使团的人退缩。好不容易上了一次岸,来到了华夏的城镇,怎么可能不多走走、看看呢?
  这一次英国人之所以会选择此处落脚,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考察一下环境。
  这座岛屿的港口就在英国人的计划里,英政府一直想敲开大清朝的大门,定海就是他们首选的对华贸易通商口岸,说是垂涎三尺都不过分。
  欧文虽然没有政治目的,但他确实也对华夏大地非常感兴趣,很愿意多看看,多了解一下,因为这里是女神的家乡啊。
  第495章 普陀山有道姑?
  使团第二次压马路的行为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炎热的天气和拥挤的人潮很快就又把他们赶进了相对凉快的庙里。
  这一次不是一座小小的土地庙了,而是大了很多的财神庙。商业繁华的街巷出现一座气势恢宏的财神庙,好像也是一件很合理的事情。
  庙门口的对联也很有意思,很直白的写着这么两段,上联是“莫嫌我庙小神小不烧香试试”,下联是“你休仗权大势大如要作恶瞧瞧”,连个横批都没有。
  马谡和张玉田估计也是第一次来这里,瞥见这对联,脸色都有些古怪。至于英国的三位使者,两位压根就看不懂,看得懂的那位表情又最少,因此谁都没有露出异样。
  走进下沉式的财神庙,可能因为地势较低的原因,里面比外面阴凉了许多。
  兵丁们没有让一路围观红毛的老百姓跟着一起进来,因此庙里不挤。
  财神庙的庙祝是一位留着美髯须的中年道士,众人进来时他正在边上的蒲团打坐,一副仙风道骨的模样。
  听到动静,他没有立刻睁开眼睛。即便是后来睁开眼,看到了身着官服的马瑀和张雨田,仍然是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样。
  只见他淡漠地冲着众人放了个云点头,并没有舔着脸迎上来,跟刚刚土地庙里的那位笑靥如花的庙祝形成鲜明对比。
  跟别人不一样,这位庙祝没有剃头,而是留着汉族的传统衣冠发式。虽然是出家人,穿的也就是普通的棉布道袍,但却比边上那群锦衣华服的官员瞧着还要顺眼多了。
  到底是金钱鼠尾发型太丑了,随便出现一个正常点的,就能给人端端正正的感觉。
  而且由于他的神色并不谄媚,与随行官员们的寒暄也是很随意,浑身上下都透露着一股不卑不亢的气质,倒反令来到这里的英国人高看了一眼。
  两位充当翻译的传教士可能是因为信仰冲突,并没有进庙,就站在庙门口的树荫下聊天。要不然见了庙祝可能会生出嫉妒之心,这装逼的范儿,就是他们想要达到的境界啊。
  斯当东和约翰·巴罗虽然都是新教教徒,但在这10个月的旅程中,他们其实已经起了叛逆之心,被欧文家族的东方神投喂得失去坚定信仰了。
  此时听到欧文解释说这里供奉的是掌管人间财富的神,顿时眼睛一亮。
  钱这个东西嘛,总是多多益善,谁还能质疑掌管财富的神呢?
  就看财神身为道教的神,都可以堂而皇之地进入佛教的寺庙里享受供奉,便可以知道财神是可以打破信仰结界的。
  凡是信过会显灵的神,那就瞬间打开了格局,反正来都来了,那就烧柱香呗。
  欧文对给财神上香不感兴趣,但是他对这座财神庙倒是有点兴趣,因为他在这里闻到了一股很熟悉的味道。
  在斯当东和约翰·巴罗跟着大清的官一起有样学样地祭拜财神时,欧文的目光则看向了财神的背后。
  跟他一样目光飘向财神相后面的,还有这座财神庙的庙祝。
  他之所以见到本地父母官都这么淡定,那是有原因的。因为就在不久之前,他在庙里遇到了比父母官还要更牛逼的人……应该是人吧?
  就在县令张玉田的师爷在指点着斯当东和约翰·巴罗求签之时,神像的背后款款走出来一位衣袂飘飘的女子。
  此女的打扮既不像汉人,也不像满人,倒像是戏文里的仙女。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