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莫婷在众位教授面前站定,十分礼貌地鞠了一躬,然后坐回了面试者椅子上。椅子距离教授们的座位大概五米远,被教授们成弧形包围,是个颇具压迫感的位置。可莫婷脸上没有丝毫慌张,那礼貌又可爱的微笑让教授们好感倍增,眼里都流露出了看孙女般的慈爱。
  面带着微笑的莫婷,实际上处在了一种慌得一批又不得不保持冷静的矛盾状态。淡定的微笑只是伪装,抓狂的内心才是真实,她优雅交握的双手里,大拇指正在死死的扣着掌心,几乎要掐出血来。
  淡定啊,莫婷! ! !淡定啊! ! !心里的小人儿疯狂呼喊道:再紧张异素都要烧起来了! !怕个锤子啊!丢脸就丢脸了!大不了把看到你丢脸的人全都嘎了!嘎了!不过是一句话的事情!
  想什么呢!莫婷拍了下额头,拍走了心里那恶魔似的小人儿,无奈一笑。
  主考官由此又见识到了莫婷在如此紧张的环境下的松弛感,不由得又欣赏了几分,他站起身,朝台下挥手,示意大家安静,然后宣布了面试开始。
  没有多余的自我介绍或者互相吹捧的环节,作为主考官的物理学教授,李氏旁支李冠清首先开了口,问出了一个玄之又玄的问题:“请莫琳.辛普森女士,阐述一下现今宇宙收缩理论和因果律还有量子力学以及弦理论之间矛盾点。”
  莫婷心里颤抖:开场就玩这么大? ?
  第64章
  德尔塔的科技树,一直在不受控制的肆意生长。每当某一个分支爬上了高处时,就会遭遇一些莫名其妙的人或事带来的破坏性灾难,然后走向越来越离奇的方向。
  所以德尔塔的很多学科都不成体系,各种设想和假说满天飞,甚至极少有能镇住场面的代表性学说出现。
  科技发展到现今水平的德尔塔,制造出一艘宇宙飞船并不是什么难事,只是会耗费不少能量和资源而已。但德尔塔几乎很少有探索外太空的计划,联邦对此也十分冷淡,主要原因除了浪费资源且在荒芜的宇宙捞不到任何好处外,还因为一个存在了几万年的古老假说:宇宙收缩理论。
  几万年前,一位科学家在使用天文望远镜观测星系的时候,突发奇想地提出了一个计算星系径向速度与距离的方法,但通过了几年的测量和验证,他发现自己在理论上论证了千百遍的方法,计算出来的数据却越来越小。他的自信心备受打击,一蹶不振之时,朋友的一句话点醒了他:你算得没错啊,是不是,星系移动了?
  于是,醍醐灌顶的他就此提出了宇宙收缩理论:宇宙在收缩,整个宇宙所有的星系都在逐渐接近德尔塔,德尔塔是宇宙的中心,是宇宙的终点。
  于是,人们心中便有了这样的想法:既然我们都是宇宙的终点了,我们还去探索外太空干嘛?我们根本什么都不用做,它们迟早都会回来!那一天,就是世界末日吧。
  由宇宙收缩理论带来的末日假说也越来越多,有人说一百万年后,宇宙将浓缩于一个奇点,彻底消亡。但有人又说,至少是十亿年......
  莫婷不了解这些,所以当听到李冠清教授提出的那个庞大又高深的问题时,她的重点首先落到了“宇宙收缩理论”几个字上。作为一个普通大学毕业的理科生,莫婷精通的不多,但知道的也不少,这与地球上的宇宙大爆炸理论完全背离的几个字让她立刻提出了质疑:“宇宙不是在膨胀吗?”
  此话一出,全场哑然。
  李冠清愣了三秒,才开了口:“请继续说。”
  莫婷想了想,说道:“宇宙,起始于一个体积无限小、密度无限大、能量无限大的点,这样的点必然是不稳定的,它在某一刻产生大爆炸,从而带来了许多微观粒子,粒子随着环境的变化,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物质、形成了星球、星云、宇宙,形成了万事万物。”
  莫婷根本不了解这种高深理论的细节,只能捡自己理解的,能说出来的,组织好语言阐述出来。她边想边说,语速缓慢语气平稳,却给在场所有人,带来了颠覆性的震撼。毕竟他们从来没有听说过,这种与侵染了他们几万年的宇宙收缩理论背道而驰的理论。
  震撼过后,另一位教授提出了质疑:“荒谬!你说的这些根本没有任何理论依据或者实验依据。”
  依然有点紧张的莫婷深吸口气调整好状态,心想:只要保持表面淡定,大家一定会觉得我高深莫测!对!就这样!不管懂不懂,逼格一定不能丢!
  于是,她浅浅一笑,说道:“那我就回答一下李冠清教授刚才的问题吧。凡事都有因有果,如果宇宙在收缩,那么所有的能量都会逐渐聚集,即使聚集得不那么明显,也不会扩散得很明显是吧?”她收起了笑容,神色变得严肃:“可是,你们看一看德尔塔星球,如果宇宙在收缩,十万年前的生机盎然能源充足的星球,怎么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整个星球大片荒芜,只有百来个城市还勉强维持着生机,能源哪里去了?难道不是在一次次毁灭性灾难之中,向外辐射消散在茫茫宇宙中了吗?”
  莫婷并不严谨的话语,带来了振聋发聩般的效果,她不知道有没有糊弄住教授们,但看了看台下众位学子脸上惊讶和崇拜的神情,她相信,至少把孩子们糊弄住了!
  李冠清一会儿笑着点头,一会儿又笑着摇头,最后说道:“你说的,值得思考,值得思考......”然后他抬起头,看向其他教授,说道:“你们来问吧。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