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难道是陆家长公子体弱多病只是借口,实际上身体健壮,为了避世,小时候带着私生女妹妹跑到辽东玩?
唉,也不知道段宝令是怎么想的,好端端的非要把这一大伙人聚在一起过中秋,总不可能是想给她营造一下合家欢的热闹氛围吧?
......算了,说多错多,谨记沉默是金,一顿大闸蟹吃完不出大问题就行了,之后还有正事要办呢。
“大师兄,你们总算是来了!”
远远的,谢昭就喊开了:“我们等得花都谢了——”
“久等了。”段宝令迎上去,将怀里的大闸蟹往前一捧,“看,大闸蟹。”
霍见月当即搓了搓手:“好好好,今晚大吃一顿,凝因,看你的了!”
“蟹酿橙,仙品。”霍留云点评,“不虚此行。”
凝因笑道:“不会让大家失望的。”
阮川自告奋勇:“凝因姑娘,我也来帮忙!”
一行人迫不及待地进了膳堂,凝因便开始安排起来。
几个人负责将橙子中间挖空成碗状,几个人负责剥蟹肉,再把橙汁和酒液等和蟹肉一起放入橙子中蒸熟,蟹酿橙就做好了。
忙活了半天,一行人都在膳堂里闷出了汗,便自作主张将几张桌椅搬出门,在夜空下吹着凉风,一边吃蟹酿橙一边赏月。
段宝银脸上沾了橙汁也不管,吃完一个又吃一个,边吃边听一桌子的人漫无边际地聊天。从丹药大会聊到初春的论仙大会,聊谁能脱颖而出,聊谁的恩怨情仇,聊好看的风景,好玩的和好吃的。
薛子宜时不时撒个娇,谢昭一怒之下怒了一下,段宝令装傻,霍见月偷乐,霍留云看破不说破,凝因微微笑着围观,沈眷不敢吱声,顾澄忙着打圆场。
段宝银则是忙着盘算如何在众人没反应过来之前,争取吃掉更多的蟹酿橙,听着这一桌的热闹,倒也没有一开始想象中的麻烦,而是竟然觉出几分意思。
偶然间抬头看看天上明亮的圆月,再想一想自己那不知道在哪儿的师父。
......
虽然三岁的时候记忆已经很模糊,但有一件事却留下了清晰的印象,直到现在还能想起来。
也是在中秋前后的某日,她很认真地对师父宣布:“师父,我有一个重大发现。”
“什么重大发现?”
躺在老人椅一晃一晃的师父好奇地问。
歪歪扭扭的屋舍前,九岁的师兄盘腿坐在地上,正在擦拭他的那把漆黑的长剑,闻言瞥了她一眼:“说来听听。”
段宝银指了指头顶上的月亮,比划着:“月亮的形状会变!它有时候很胖,有时候很瘦,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变成一个圆形......你们看,今天就是圆的,而且比平时的圆还要圆!”
师兄闻言先是一愣,然后忍不住“扑哧”一声,接着哈哈大笑起来。
“哦,宝银,这简直是惊人的发现啊!”师父倒是很捧场,“你不说为师都没留意到呢,今天的月亮真的好圆好胖,真神奇!”
师兄又笑了半天,等笑够了才道:“师父,你就别哄她了。宝宝,实话告诉你吧,月亮嘛,每个月都会圆一回,每年的这个月呢,就是最圆的时候,所以大家还给这个日子起了个名字,就叫中秋节......”
“怎么还有名字啊。”段宝银嘟着嘴,“我还以为我是最早发现的人呢。”
师父深以为然地点头:“就是,这个节日应该改名叫宝银节。”
师兄无语片刻,但还是坚持认为应该给自家的傻师妹做一下知识普及:“......总之,在中秋节,人们一般会赏月,吃月饼,阖家团圆......嗯,就是和家人聚在一起。”
“可是,为什么要专门找个日子和家人待在一起呢。”段宝银问,“我每天都能见到师父和师兄呀,就算玩捉迷藏师兄没找到我,晚上饿了也会回来吃饭的。大家一起吃饭多热闹呀。”
师兄说:“因为不是所有人都像你一样,每天回家吃饭。”
段宝银又不懂了:“为什么不回家吃饭?”
“......”师兄放弃了挣扎,“大概是因为他们没有做饭好吃的师兄吧。”
师父:“......”
“唉,幸好师兄你做饭好吃。”段宝银心有余悸地摸了摸胸口,又继续提出疑问,“月饼是什么?”
“一种点心。”师兄变戏法般从怀里拿出一块拳头大的月饼,“看,师父昨日嘱咐我下山买的,双黄莲蓉馅儿的,二十文一个,很珍贵的。”
师父有点不好意思地嘿嘿笑起来:“对,你们分了吧,正好一人一个蛋黄,小孩儿都爱吃这个,我年轻的时候就爱挖蛋黄来吃。”
段宝银看了看那黄澄澄的月饼,又去看师父:“师父,你不吃吗?”
“我就算了吧,又不是没吃过。”师父挠了挠头,“毕竟只有一个月饼,还是留给你们。”
“师兄怎么不多买一个?”段宝银看向师兄。
师兄道:“没钱。”
接着,他担心段宝银听不明白,主动解释:“要下山买东西,就要用钱。你见过的,就是那些小小的铜钱,如果有碎银或者金子更好。”
“嗯......”段宝银似懂非懂,“钱,很难找到吗?”
师兄很严肃地说:“对,很难找。”
“那我以后要找很多很多的钱。”段宝银一脸认真,“等到中秋节的时候,就把金子撒得到处都是,让所有人一出门就能捡到,让所有人都能吃到月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