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只要秋华年和九九、春生过得好,他自己怎么样无所谓。
  秋华年皱眉想了一会儿,杜云瑟骨节分明的手指抚平他的额心,另一只手不动声色地揽着他的腰。
  “我想到了!”
  “嗯?”
  “我要做清凉油。”
  “那是何物?”
  “保护你这个小龙男不被虫子咬的。”
  杜云瑟困惑之后,轻笑着摇头。
  “那我就等华哥儿为我做出来了。”
  古法清凉油的材料虽然贵,但只要有钱,在古代并不难买到。
  今天已经迟了,秋华年只能等第二天再研究制作。
  脑子里过完这些事,秋华年重提起刚才的事情。
  “知府夫人的邀约有什么问题吗?你直接叫我不要去?”
  秋华年隐隐能感到其中的蹊跷,知府夫人虽然喜欢礼神拜佛,但很少一次性邀一群人一起,还是去青芜庵这样偏僻的小庵。
  虽然是多心,但秋华年不免联想到还未侦破的拐子案。
  自从知府司泾带人破获了一个窝点后,那群拐子的嚣张气焰瞬间低了下去,许久未再犯案,这也就增大了破案的难度。
  现在这事主要由司泾亲自负责,提刑按察使司从旁协助,按察使素来与司泾不和,称病不管。
  古时候,寺庙尤其是专收女尼女冠的庵观,很容易和人口买卖牵扯。
  对不清楚拐子案始末的人来说,知府夫人的举动顶多是突发奇想,但知晓前因后果的秋华年却能想到更多。
  杜云瑟语气平静地陈述了一个事实,“知府大人暗中请动了都指挥使大人手下的兵马。”
  “嘶——”
  难怪杜云瑟让他不要去,原来是已经风雨欲来了。
  “青芜庵真的和拐子有关?”
  “不一定是它,但它肯定是明面上吸引目光的靶子。”
  秋华年心事重重地点头,心中祈祷,拐子案能尽早告破,坏人们都被绳之以法,受害者都能与家人团聚。
  ……
  第二日秋华年和孟圆菱一起出门,采买了干薄荷、樟脑、桂皮、丁香、茶油、蜂蜡,都是换着铺子打散买的。
  在现代世界,清凉油最早出自清末,是一对在缅甸开药铺的福建父子发明的,缅甸气候湿热,蚊虫众多,这对父子将中药与东南亚流行的药草配方结合,制出了清凉油。
  清凉油又称万金油,不仅可以防虫止痒,提神醒脑,还能活血消肿,治疗轻度烫伤,实乃居家旅行必备之良药。
  哪怕发展到现代社会,清凉油依旧流行,秋华年作为一位合格的生活区视频博主,自然复刻过。
  回到家后,秋华年开始制作清凉油。
  第一步是将干薄荷、樟脑、桂皮、丁香等药材用药碾碾碎。东西太多,秋华年操作了一会儿沉重的铁碾胳膊就酸了,索性叫金三来做,他在旁边看着。
  所有原材料都变成粉末后,秋华年把它们按一定比例混合起来,倒入茶油全部浸湿,搅拌成均匀黏稠的糊状,静置上一天一夜,让茶油充分提取香料里的有效物质。
  到了时间,再盖上盖子,上火蒸两刻钟,做最后的提取。
  这一步之后,就可以用白纱布过滤糊状混合物,将茶油全部挤出来。
  此时的茶油已经有了浓郁的复合型香味,和清凉油所差不多了。
  但这时候的茶油保存使用不易,还得再来一道步骤。
  那就是用小火加热茶油,在里面加入干净的蜂蜡,蜂蜡融化后,搅拌均匀,趁热将小锅里的液体分装入比铜钱稍大些的广口矮身小罐中,冷却之后,就凝固成了清凉油。
  无论是色泽、质地、味道还是功效,都与现代卖的清凉油所差无几。
  做好之后,秋华年迫不及待地用食指揉了一点,涂在太阳穴上,大脑顿时凉飕飕地清醒了。
  秋华年知道这是做成了,立即拿了一大包,去清风书院送给杜云瑟。
  清凉油的原材料并不便宜,但材料转化率高,秋华年大致估算了一下,平均下来一两银子的原材料能做出十小罐。
  而且这东西每次用量不多,节省一点的话,一小罐就够用一两个月了。
  秋华年拿这么多,除了要分给云成一些,也是方便杜云瑟送给同窗和师长们。
  费些自己做的东西换人情,非常划算。
  清风书院外院游廊上,秋华年和出来的杜云瑟找了个角落说话。
  秋华年拿出一罐清凉油,打开盖子,纤长透粉的食指在墨绿色的膏体上打着圈揉了几下,垫着脚抹在杜云瑟两侧的太阳穴上。
  秋华年发现,杜云瑟最近又长高了些,而他自己像是不长了,两人的身高差更大了。
  一阵风吹来,清凉油提神醒脑的效果瞬间发挥,明明处在炎夏中,杜云瑟却感觉到了凉意。
  “被蚊虫咬了,在咬痕上涂一点就不痒了,觉得闷热的时候也可以在太阳穴上涂一点,这味道还能驱虫。”
  秋华年给杜云瑟殷殷叮嘱,“东西不贵,你放心用,要多少都有。”
  “这几小罐给云成,这几小罐我待会儿去看看闵乐逸,余下的都是你的,你可以送给师长与关系好的同窗,不够了就回家拿。”
  杜云瑟含笑点头,表示自己全都认真记下了。
  杜云瑟进去后,秋华年打算去看闵乐逸。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