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9章
这老人没旁的心思,只想他能安稳的过日子,不求他大富大贵,这次来西北,带的东西可不少。
估计是不放心旁人来,就自己亲自上阵了。
田浩也的确是叫人送来的东西不简单,第一个就是粮食,他老家收上来的粮食,去年的就没卖,因为他们家不缺吃的,也不少银子花,一般粮食都是收上来之后,囤积起来,等到开春的时候,青黄不接那会儿,粮食正是贵的时候,才会卖出去。
要是收了粮食就卖了,那个时候粮商是要压价的。
但那个时候要收税,普通人家只能卖了粮食交税,可他们家不用,所以要留着多赚点。
这也是田浩给家里人写信的原因,别卖粮食了,直接送来西北这边吧!
而且田福管家还用了今年租赁铺子的银子宴山亭,买了一些粮食,凑了凑,给他一起运了过来。
除此之外,还有他托人带回去的盐引,虽然是短引,但也运来了足够多的盐巴。
更有江南老家的特产,各种笋干果脯蜜饯的一大堆。
田浩忙了半天,又送礼又入库的,然后就听王破身边的人来说他有事情在府衙赶不回来了,让田浩自己吃晚饭,早点休息。
“知道了!”田浩不清楚王破都忙的什么,但是知道王破经常去县衙和府衙。
西北这边有三个府衙,十几个县衙,还有一个总督府,各种官府一大堆,各有用途吧。
且越是靠近边关地带,那些当官的越是出身西北大营。
晚上吃饭,就田浩跟田福管家,田浩就与老管家说了自己的事情,比如说救驾有功,可也有利有弊,与其在大兴城被人盘算来盘算去,不如来西北这边开创个事业,起码他置产了呀。
“也好,既然惹不起那就躲一躲吧。”田福管家被说服了。
他们家现在只有少爷这么一个小主人了,还是小心点的好。
说服了田福管家,田浩又说让他回去以后,粮食就别卖了,都运来西北。
“西北缺粮食啊!”田浩十分感叹,不止是西北大营,西北民间也是如此。
索性西北这边农业不太发达,畜牧业倒是不错,勉强能养活这些军民,可一旦遇到个天灾人祸的,就惨了。
清贫薄弱的经不起任何风浪。
西北关内尚且如此,关外可想而知,怪不得外族动不动就来挑衅一次,跟个穷亲戚似的,时不时来此地打个秋风。
因为他们日子也不好过啊!
“江南不缺,咱们家的粮食尽数运来便是。”田福管家是支持少爷做一番大事的,比如说在西北这边置了产业,不管怎么说,好大一片地方呢。
“我也会让大兴城那边送来东西。”田浩又道:“大兴城那边也不缺粮食。”
天下哪儿闹饥荒,京城都不会闹的,而且他在京城也有田庄。
“少爷高兴就好。”家里的家底还都在,少爷也不是那败家子,只要能躲开那些大事小情,弄点子产业,就弄点子产业吧。
不管好坏,终归是产业。
田浩跟老管家聊的很晚,一顿晚饭差点吃成了宵夜,幸好这顿晚饭的主菜是羊肉锅子,一直加热添汤,没有冷过,菜也是小葱拌豆腐、油炸花生米。
就是田福管家总觉得这里什么什么都粗糙的很,那肉切得太大片儿了,那小葱拌豆腐也乱七八糟的,看着像是鸡刨豆腐似的。
油炸花生迷上头撒的不是糖是盐。
“少爷啊,要不要带一些人手过来,这里的人都伺候不好您。”田福管家很想让自己的儿子来伺候少爷的吃喝拉撒睡,既然不想要女子,那就男子来呗,家里不缺人手。
“不用,老家那里需要人帮我守着。”田浩可不敢调这些人在身边,都是熟悉他的,看到他性情大变还不得有想法啊?
他的打算是在西北一段时间,回到大兴城,他除孝后也长大了,性格么,也可以说是经历的事情多了,变了呗。
现在他说话办事并没有大户人家那么啰里吧嗦,也没有才子的酸了吧唧。
“而且老家我也需要自己人在,时常才买一些这边需要的东西给我送来,换成旁人我也不放心。”田浩表示自己需要他们守在老家。
“也好。”田福管家觉得少爷还是更看重老家的。
“在老家买粮食比较好,以后采购什么粮食就给老家去信。”田浩道:“可以趁着夏收秋收的时候买下粮食,价格便宜嘛,咱们家总比那些粮商给的价钱高。”
“这倒是!”田福管家不断的点头:“咱们家庄子附近的农户,每年都要低价卖粮食给那些粮商,交够了赋税之后,也就剩下一点赚头。”
一个农户之家,一年要是能攒下五两银子,都是好人家了。
可一个农户之家七八口子人,开销很大的,哪儿那么容易啊!
“那以后就在南边儿买粮食,倒腾来西北,就说给我送来的,咱们家也不做粮食买卖,旁人也说不出来什么。”田浩知道那些粮商们都是低买高卖,他这等于是半路截胡啦,不过他不是专门做粮食买卖的人,他就是收购粮食送来西北自己用,不是做生意。
谁也怪不了他。
只能说,他们做人太失败。
“行!”
就这么说定了此事。
田福管家在这里休息了一天,还特意从田家堡去了丁家镇,给国公夫人磕头,给世子夫人请安,看了好几眼大公子,也就是丁椿,说回去之后要在夫人的墓前好好唠叨唠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