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且屋子里温度极好,大家纷纷摘了围帽,脱了外头披着的大毛衣服。
  又有婆子们送上来热毛巾擦手,有丫鬟们端来糕点,有茶娘前来沏了滚滚的茶。
  更有掌柜的亲自命人端来的,煮好了的汤圆子,分给所有人,几乎是人手一碗。
  然后,掌柜的就又用星星狗的眼睛看着田浩,盯!
  田浩都被看的无奈了好么,这位是有多执着啊?非要让他吟诗作对。
  “先坐下来休息一下吧。”最后还是老太太发了话,这才没有让人继续盯着田浩。
  坐下来后,大家收拾了一顿,总算是可以歇口气了。
  “长生真给咱们定国公府长脸!”大表哥丁海明显是还在嗨之中,眼睛亮的都吓人,跟小狼崽子似的。
  “就是,那帮人都不行!”六表哥口气可骄傲了,仿佛那个猜谜赢了魁首的人是他一样。
  大家到了自己人的地盘,就放松多了,楼上楼下人人都有东西吃,有茶水喝,田小宝吃了一碗汤圆子没吃够,任涯就又叫人给他们上两碗来。
  他也没吃够。
  一碗里就五个汤圆子,数量不多,但是个头可不小。
  田浩主要还是渴,他喝了两盏茶水才缓过来那股子渴劲儿。
  老太太有些累了,就进了另外一个有罗汉床的雅间里去歪一歪,三位舅母也跟着进去了,丫鬟婆子的一大堆,有两个婆子还会捏脚,跟进去伺候一下老太太。
  长年累月不走这么远的路了,突然走了这么多,生怕老太太累着,或者哪儿不舒服,这会儿可得小心伺候呢。
  “长生公子……?”得,老太太她们一走,掌柜的又来了。
  田浩这个乐啊,就别提了:“您老也够执着的了。”
  “呵呵……。”掌柜的也不恼,还让人拿了最好的文房四宝来。
  “长生啊,写一个吧!”大舅父怀念的道:“这都来好几次了,而且以前我们也跟着你外祖父来过的。”
  “好。”田浩提笔就抄了个狠的,乃是他前世拜读过的大作,《金菊对芙蓉·上元》,是纳兰性德的词。
  比较适合这个场景,尤其是此词开篇描写当下京城的节日盛况,随即触景生情,怀念与友人共度的往昔,末尾叮咛珍重,也透露出隐隐的担忧。
  词将思念往事与咏节序相结合,以见元宵本应团圆的寓意,更有“鱼龙舞罢香车杳”与“楚天一带惊烽火”,体现出定国公府的荣华富贵与武将世家的彪悍与风气。
  只不过,他将楚天一带惊烽火,改成了西北长天惊烽火。
  怀念的不是友人,而是他那素未蒙面的外祖父,老定国公,更应情应景一些。
  “好词!”三舅父第一个就被这首词给惊艳到了:“颇有我丁家的风骨!”
  “这就是给姥姥写的,还有姥爷。”田浩拿了写好的纸张,放在了一个托盘里,叫人送进雅间去:“给老太太看,若是老太太觉得不错,可裱起来,挂在这茶楼的一楼堂上。”
  “我看今天就老太太的收获最多了,七彩走马灯,牡丹花灯,还有长生给写的诗词!”二舅父还挺羡慕:“长生还猜了那么多的灯谜。”
  他是越来越喜欢这个小外甥了,的确是一肚子的墨水啊!
  结果老太太又派了张林家的出来:“老太太很喜欢那首词,让再作一首诗来。”
  “对,作一首诗来。”舅父和表哥们都眼巴巴的看着他呢。
  田浩想了想,便下笔写了一首《出关》。
  这是一首徐兰所做的诗,很合适老丁家的人。
  凭山俯海古边城,斾影翻飞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不必再回头。
  他改动了一下,写出来的诗,有一股一往无前的气势。
  “好诗!”这下子,连不怎么通文墨的大舅父都看出来好了。
  何况其他人,大家纷纷叫好,觉得这才是他们定国公府外甥该有的风采。
  倒是老太太,在屋里看了这首诗,半晌才评判道:“写的虽然好,却有些不顾一切了,再写一个好一些的来,这上元佳节呢!”
  然后张林家的又出来了,要他再来一首好诗,不要这么酷烈的内容。
  田浩想了想,提笔写了一首出来。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此家滴粉好,西风茶楼尝元宵。”
  刚才吃的汤圆子,馅儿就是桂花核桃馅儿的,香甜又好吃,田浩干脆就改动了一下,将这首诗,用在了这里。
  “虽然平平无奇,却让人不禁想来一尝元宵的味道。”三舅父指着田浩孝道:“你小子是给西风茶楼扬名了啊!”
  “叫什么名儿?”二舅父也摸着胡子觉得不错。
  “尝元宵。”田浩笑着道:“那汤圆子的确不错。”
  主要是个头大,用料好,味道足。
  不等张林家的将此诗送去给老太太过目,掌柜的先一蹦三尺高:“这个好,这个好!以后咱们这儿茶楼,常年备着汤圆子,就桂花核桃馅儿的,就一种!”
  “先送去给老太太看看。”三舅父拿了纸张递给了张林家的:“老太太这西风茶楼,可是要扬名了哦。”
  “是,是,这就给老太太过目。”张林家的欢乐的拿着这首诗去了雅间里头。
  不一会儿,老太太亲自出来了:“这个不错,那汤圆子味道也好,以后这茶楼就常备这么一个热汤点,不拘是什么时候,想吃都有的吃。”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