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有那么几个人,恐怕会求见老太太。
  老太太虽然身份高,但也不能全都不见。
  “那长生在这里合适吗?”田浩怕自己身上带着孝呢,陪着老太太,见客人有些不妥当。
  老太太想了想,叹了口气:“还是长生想的周到。”
  “要不,我还是回破军院?”那里是他的地盘,他在那里也不会有人来打扰。
  “别,你还是在这里吧!”大舅母建议:“让长生在碧纱橱那里待着呗?没人的时候,就来陪伴一下老太太,有了客人就先避开,能来见老太太的也就那么几个,老太太不想见的人,儿媳妇帮您挡着就是。”
  外人都知道,老太太失去了老来女,心情不好,这一年来的都没怎么露面。
  大家都不敢给老太太递帖子了,而且老太太端午的时候,都没见客人。
  宫里来了赏赐也只是出面接了一下,其他的都没给个笑脸儿呢!
  中秋了,大家估计老太太的心情能好了一些,好歹有个小外孙留在身边,这才有可能派人来求见老太太,起码见个面,知道她好好的。
  “行吧。”老太太点头了,事情就这么安排下来。
  碧纱橱又称隔扇门、格门。
  是古代汉族建筑室内分隔的构件之一,类似落地长窗。
  而落地长窗通常多安装在建筑外檐,碧纱橱主要装修在内屋。
  老太太这里的松鹤堂,建筑格局辉煌大气,那碧纱橱也搞得跟个小房间似的,别说一个田浩了,就是十个都装得下。
  倒也不算委屈了田浩。
  田浩也只能如此啦!
  不然留下老太太一个人在这里?身边陪伴的都是仆妇丫鬟之类的“专业家政人员”,大过节的多可怜啊?
  不过老太太这里也不是谁来都能见到的,而且白天多半都是走礼的,中秋节的热闹是在黄昏之后。
  而这一天,第一个来见老太太的是自家人。
  原来是大舅母她们刚到了前头,宫里就来了赏赐,这个必须全家去接。
  田浩倒是没去,他一不是定国公府的人,只是客居的外甥而已;二又有孝在身,不方便在这么喜庆的节日里,去接赏赐的圣旨,多少有点带衰的意思。
  倒是老太太,生怕田浩不高兴:“要不也跟着去?”
  “别了,姥姥。”田浩一听直摇头:“长生还是在这里等姥姥的好,去了又要跪,又要拜的,多麻烦啊?而且长生也不太懂那些规矩,万一做不好了呢?端午的时候就没去,中秋也免了吧!”
  端午节的时候,大舅父他们是去的宫里,赏赐是接带回来的,所以没有送上门来,可中秋节却不能去宫里过了,也没去天坛祈福什么的,就只能是从宫里赏赐下来东西。
  全家都要去接……话说这也算是另类的“礼尚往来”了。
  毕竟文武百官给宫里的皇帝进贡了东西,皇帝就要相应的赏赐下来一波。
  田浩没等太久,老太太就回来了,同样回来的还有赏赐。
  “宫里赏赐了一八宝月饼盒子,晚上一起吃。”老太太指了指东西:“剩下的你都用不上,但都是好东西。”
  可不是么,端午节赏赐了什么长命缕、扇子之类的玩意儿,这次中秋节,赏赐的东西也很讲究。
  两罐子的金桂花儿,两瓶桂花露,据说这还是个番邦进贡来的呢!
  要田浩说,这桂花露有点儿像是桂花精油,只不过做的粗糙了点儿,可以兑水喝,又能当头油擦头发。
  香味儿自然是桂花的香味了。
  一对儿白玉石雕刻的玉兔,做成了“兔儿爷”的样子。
  这不是骂人的话,而是京城里的习俗,中秋都要供奉兔儿爷的,这可是宫里统一发放的礼物之一,一家一对儿。
  还有两盘子的新鲜果子,宫里的果子,自然是比外头的强一些,只不过没有御李,送来的是一串一串比桂圆还大的黑黢黢的葡萄。
  新鲜的苹果,个顶个的好看。
  虽然只有两样水果,但是出自宫里,就显得金贵了,用上好的碧玉盘子盛放,看起来就那么高端大气上档次。
  田浩指着碧玉盘子问老太太:“这也是宫里赏赐下来的?”
  那皇上还挺好的咧?
  “这是咱们自家的盘子。”老太太无奈的跟小外孙小声吐槽:“宫里送来的就一竹篓子,装了葡萄跟苹果,没盘子。”
  田浩眨了眨他那卡紫兰一般的大眼睛:“哦……。”
  意味深长、意味深长啊!
  老太太拍了他一小巴掌。
  然后是各家来走礼的人。
  因为有几家是跟定国公府有交情的,特意派了仆妇进来给老太太磕头。
  其他三家国公府的,还有那位洛阳王的,长公主府来的是长公主身边的一个姓曹的女官。
  看到来人是她,老太太还挺惊讶:“怎么是曹姐姐过来了?”
  “殿下总是担心您。”曹女官满头银发,但身体硬朗的很:“下官就请命来看看,总是要见一面才放心啊。”
  “曹姐姐快坐。”老太太见到这位很开心,跟刚才与人应酬不同,这是真的很开心:“无碍的,只是心情不好,不爱出门而已。”
  “知道您心情不美,殿下也没让人来打搅,但逝者已逝,您节哀啊!”曹女官看了看四周:“听闻长生少爷来了京城?怎么不见?”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