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又跟丁洋坐在一起,喝了腊八粥。
  “小表弟,你家的年礼,今年怎么走?”丁洋看着豆芽菜一般的小表弟,这也太瘦弱了,又不能吃点肉补身体,真让人犯愁。
  “看别人家怎么走,我再斟酌吧!”田浩道:“而且我家今年大丧,恐怕没几个人会跟田府走年礼,嫌晦气。”
  他们家要走年礼,用的都不能是新鲜颜色的包装。
  不是至近亲戚家,用的包装礼物颜色都得是月白、银灰这种老旧的颜色,见不得一点艳色;如果是亲戚家,估计用的就是原色的布料包装,或者是白色的,唉,没办法!
  幸好啊,田家没有什么至近亲戚,定国公府因为有老太太在,又是远在京城,所以他们家倒是不用多麻烦,可身为小辈的丁洋等人,还是要服小功。
  “行,你看着办吧,我对这个,不太在行。”丁洋实话实说:“家里都是祖母和母亲在管,最不济,还有二婶。”
  田浩想了想,问他:“我记得,大舅舅和二舅舅都是武将,但是,为什么三舅舅就是文官呢?这太不可思议了。”
  武将世家,出了个文官!
  多神奇呀!
  丁洋摸了摸下巴:“不是,这个,我也不是很清楚,只知道祖母跟父亲很喜欢三叔成为文官,虽然现在只是当了个知府,还是在偏远地方,政绩不容易做,索性带着妻小一起赴任,做个三五年的,就可以调任其他地方了。”
  “哦。”田浩觉得有点奇怪,但是这会儿问了,丁洋也是一知半解,他也就不刨根问底了。
  吃了腊八粥之后,果然,管家给了田浩一张原来的年礼清单。
  “今时不同以往,咱们家也不必要走那么多的年礼。”田浩道:“先看别人家给不给咱们家走礼,不给的话,就都免谈了吧。”
  “是。”田福管家叹了口气,这可真是凄凉。
  果然是凄凉,都要小年了,一家都没有跟田家走礼的,一直到过了小年,吃了年糕和米饼之后,才有了两家人跟田家走礼。
  一家是新上任的知府家,是原来的同知,大概是看在定国公府的面上吧?走礼也十分谨慎,礼物清单田浩看过了,照着差不多的回了礼。
  还有一个是田父曾经提拔过的下属,也是看在定国公府的面子上,送了点年礼,田浩直接就让人照着差不多的回了。
  就这两家,其他的就没了。
  丁洋听说了,气得不得了:“这什么世道啊?”
  “我都不生气,六表哥你就别气了,这人情冷暖,我早就看透了。”田浩摇了摇头:“六表哥,京中的信到了吗?”
  “到了,我就是来给你送信的。”丁洋给了田浩两封信。
  一封是田浩的大舅舅写给他的,一封是二舅舅执笔,老太太给他这个小外孙写的。
  大舅舅比较官面文章,看得出来,对他这个小外甥,还是很陌生的;二舅舅执笔,写了自己的一些问候,又以老太太的口吻,写了一些关心的话。
  “这信……没有封口?”田浩看完了信,却看向了丁洋:“嗯?”
  038更冷清的除夕
  038更冷清的除夕
  “送信的人就是这么给我的,我也这么给你的,我没看啊!”丁洋立刻就有些发蒙了:“再说了,这是家书,又不是什么机密,应该……没什么吧?可能是忘了封口。”
  他倒是觉得无所谓,只要不是军中机密,其他的他都不关心。
  但是田浩却有些猜测:堂堂国公府,就算是送的是家信,也不至于,不封口吧?
  而且这么大咧咧的送来江南,里头的内容,说实话,一言难尽。
  他一直以为,就算那位国公大舅舅不跟自己亲,也不至于如此疏离,可看信上的措辞,还真是制式化。
  还不是亲笔信,只有盖章是这位大舅舅的私人印章。
  另外,二舅舅也盖了私人印章,证明这是真的。
  家书,至于这样吗?
  田浩都要不认识“家书”二字了。
  “是吗?”田浩明白了,丁洋也是个一问三不知的人。
  过了腊八没几天,柯林就来了田府:“事情解决了,只是不知道匪徒里是谁干的,但是无所谓,反正最后都是要死,标下要带着人回京了。”
  “不在这里过年吗?”田浩都要人去准备过年的东西给他们送去了。
  “不了,我们在这里,说实话,也有点于理不合,但是也有理由,只是不能太过,表少爷,不管怎么说,姑奶奶人是去了,但是仇我们也报了,您就别再难过了。”柯林是很看好田浩的:“标下回京,可有什么需要标下去办的吗?”
  “请柯叔帮忙带一封家书给外祖母,大舅舅,大舅母,二舅舅,二舅母。”田浩点了一下所有人:“大表哥一直到五表哥。”
  “是。”柯林点了点头。
  其实田浩就写了三封信。
  给大舅舅,二舅舅和老太太的,但是在信里问候了所有人,礼数周到,措辞严谨的同时又充满温馨。
  柯林是看着他写的,只是柯林有些词汇并不理解是什么意思,他文化也不多。
  能认识字儿的在军中都是有点能耐的,如果还能识文断字那就有高升的机会。
  大头兵能认识自己的名字就不错了。
  不仅如此,田浩又给拿了五百两银子的仪程给他们,这才把人稳妥的送走。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