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岑夫人想了想便去了。
  她和张氏都听说过秦王为人冷傲喜怒无常,很怕对方餐桌上发脾气。
  出乎意料的是,秦王面色虽冷,却没什么任何看不起她们的意思,还让她们两人入座。
  张氏作为岑夫人的侄媳妇儿倒不敢坐,笑着道:“我来帮忙布菜就好,以往在家里,都是我们在旁边伺候夫人和姑娘们吃饭。”
  颜谕有些心疼家里这些嫂嫂,便道:“老夫人不在这里,三嫂,你也坐下吧。”
  这边那么多丫鬟都在,没有让主子伺候的道理,萧承冀让张氏也坐下了。
  张氏平时就胆子大,想着一直推脱反倒不好,说不定还会给姑娘丢脸,还不如当成一家人吃饭,便坐在岑夫人的身边。
  萧承冀没怎么吃,看颜谕喜欢什么,一直都在给颜谕布菜。
  今儿有道桂圆银耳羹做得很香甜,颜谕慢慢喝完了小半碗,萧承冀又给她盛了一点,还特意让丫鬟开坛挑了一盘香浸的细笋鸡丝来配粥。
  岑夫人和张氏看得目瞪口呆。
  说实话,哪怕是普通人家,她们也没见过家里的爷们儿这样伺候女人的。
  正常情况下,就算那些八辈子娶不起女人的穷汉,突然走狗屎运娶了个媳妇儿,也不知道珍惜,只会翘起腿来当大爷。
  岑夫人突然想起来几年前有个和老夫人认识的道士来家里,那道士不知道颜谕的身份,但张嘴就说这位小姐是福禄双全贵不可言的命格,日后会逢凶化吉越过越顺。
  现在看看,那位道士说的真对,就算姑娘嫁了人,也不用整日伺候姑婆丈夫,过得这么好。
  岑夫人回去后算了算日子,觉着姑娘离生产也不远了。
  女人生一次孩子,就等同走了一次鬼门关。
  邵家那么多读书识字的男丁,都不如闺阁里的表姑娘造化大,颜谕姓温姓邵都没关系了,养在自家就和自家的一模一样,所有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这段时间岑夫人和张氏每晚都抄佛经,希望到时候姑娘生个世子,母子平安。
  第191章 承颜[1]
  太医和嬷嬷们都掐算着日子,早早准备了产房和一切生产要用的东西。
  岑夫人和张氏都经历过生产一事,对此早有经验,前前后后帮忙看着还需要些什么。
  萧承冀还特意准备了两支千年的野参,已经化成了人形儿的那种,全都是百年难遇的稀罕物,就怕生产的时候有个三长两短。
  颜谕倒没有想太多,她觉得自己近日来的状况还挺好的,肯定能平平安安的把孩子生下来,就看这孩子什么时候想出来看看世面。
  离太医估算的时间还有小半个月的时候,颜谕晚上坐在萧承冀的身边。
  萧承冀傍晚的时候就没吃饭,还在看紧急传来的军务,明明是短短一页纸,他却一直看着,脸色看起来不大好。
  一看他这个样子,颜谕就猜出不好。
  她让人送来了一盏人参乌鸡汤,端过来略吹了吹:“殿下尝一尝。”
  萧承冀道:“不想喝。”
  颜谕凑近一点点:“好不容易送来,就尝一勺,尝了我就让人拿下去。”
  萧承冀尝了一口,发现味道还不错。
  颜谕又舀了一点点吹凉,送到他的唇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是不是朝中什么急差,要你出去办?”
  萧承冀把她手中汤盏接过,几口喝完放在旁边:“苍国不想打了,他们要议和。”
  “议和?什么条件?”颜谕道,“既然是他们提出的,起码他们要把和岷山以东的土地都给我们,把他们的一个皇子送来当质子。”
  “不是。”萧承冀冷笑,“他们要魏国海江以北的土地,还要给他们五十万匹丝绸,三百万两银子。”
  颜谕又恨又怒:“他们疯了?以为我们魏朝满朝文武都是懦夫?”
  萧承冀深深看了她一眼:“朝中不少大臣想答应这个条件,息战求和。”
  魏国地广物博,海江以北的土地产出不了太多,即便瓜分给苍国,亦造不成太大损失。
  更何况,这些年魏朝与海外通商十分富庶,拿出三百万两银子和五十万匹丝绸不成问题。
  所以,一些大臣看到苍国求和,觉得如果以这些代价能换来日后和平,再合适不过。
  颜谕道:“苍国皇帝正当壮年,此人狼子野心诡计多端,是条喂不饱的恶犬。真答应了他的条件,他会把所有钱财都用在军需上面,不出五年,就会带铁骑再次冒犯。海江易守难攻,他们得了地利,接下来图谋的就是整个魏朝。”
  萧承冀把颜谕搂到了怀里:“一些贪生怕死的蠢货,看得还没有你明白。”
  颜谕心里有些难过:“殿下,皇上是怎么想的呢?”
  “打,一定会打。”萧承冀道,“本王不会让你一直含恨,更不会把你父亲夺回的土地让给他们。”
  颜谕把脸埋在了他的怀里,闷闷的哭了起来。
  后半夜的时候颜谕觉得肚子一阵一阵的疼痛,冷汗瞬间浸湿了衣服,她还在梦中,暂且没被疼醒,身体不自觉的蜷缩。
  萧承冀察觉不对,瞬间清醒了过来。
  他轻轻的拍了拍颜谕的脸:“颜儿,你醒醒。”
  萧承冀让丫鬟进来,又让兴文去传来太医。
  短短半刻钟的时间,院子里瞬间变得灯火通明。
  外头草丛花丛里的虫子一直在鸣叫,初秋的夜里依旧这般热闹,来来回回的人在走动,却不敢发出任何声音。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