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杨青青就皱起眉毛:“你不喜欢呀?”
  程景生笑了,帮他抹掉了鼻子上的泥:“喜欢,这么可爱,当然喜欢了。”
  杨青青嘿嘿一笑,回去继续做砖去了。
  造房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好在离冬天的严寒还有几个月,足够他们慢慢建了。
  *
  又快到出去摆摊的日子了。
  杨青青想着,为了防止这回又被村里的谁看见了跟柳四叔告状,他们可以去北固村那边的集市摆摊,这样顺便还能去师父那看看,问问他上次的荼萝种子种出来了没有。
  程景生觉得这个主意不错,所以,这次摆摊就是他带着柳长英和杨青青两个一起去,因为路程远东西多,所以程景生偷偷找柳四婶借了骡子。
  倒不是只有柳家一家愿意借牲口给他们,只是因为牲口也是各有各的性子,对熟悉的人才肯听话,如今柳长英的肚子一天比一天大了,若是借了不熟悉的牲口,到时候颠一下车子或者横冲直撞的,就太危险了。
  柳四叔虽然讨厌程家的人,但那头骡子是柳四婶的陪嫁,所以趁老头子不在的时候,柳四婶常常借给程家用,就是被柳四叔知道了,吵嘴的时候她也不怕输给他。
  好在柳四叔这几日又带着杨玄他们进深山里去了,不在家。
  天蒙蒙亮的时候程景生去借骡子,柳四婶本来怕柳四叔再跟她吵吵,这次不准备跟他们去摆摊了,但一听说是要去北固村,便又有些心痒痒。
  她很想跟着去找北固村的老姐妹唠嗑去,于是小小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跟着去了。
  于是,一行四人就这么上了路。
  这次要准备的食材多,所以杨青青从半夜就起来和面发面了,走在路上困得不行,柳长英的肚子也越来越大了,长途赶路不方便,程景生就让他俩都上了车。
  等一路走到了集市,太阳升起来了,杨青青也睡醒了,精神十足。
  这都多亏了那头大青骡,杨青青爱不释手地摸了摸它的大耳朵,决定回家好好喂他吃点粮食。
  上次的粘饽饽卖得最好,于是今天杨青青一口气做了三种面的,大黄米,江米,还有高粱米,馅都是红豆馅。油条不怎么能买上价,杨青青就不做了,除了粘饽饽,就是麻球,还加了一种蜜果。
  虽然北固村这边的集市,没有杨柳村旁边那个大,人也没有那么多,但来他们摊子前买吃食的人也不算少。
  这回三个人都熟练了很多,没有上次那么手忙脚乱了,甚至还能偷空吃几个自家摊子上的东西。
  柳四婶这下才终于好好尝了尝杨青青的手艺,每样都吃了一个。
  “我说小青,我怎么觉得你的手艺做这个都屈才了呢。”柳四婶一边啃着热腾腾的蜜果,一边说。
  杨青青笑了起来:“四婶,你也太会夸人了,我这么自信的人,都被你说得不好意思了。”
  “我是说真的。”柳四婶笑眯眯的。
  柳长英也说:“他做菜的手艺也可好了,做什么是什么味儿,连飞龙都会炖,一般人还真没他的本事。”
  飞龙是一种山里的野禽,杨玄有时采山货会顺便打回来一两只,给过程家一只,被杨青青给炖了。
  杨青青哈哈一笑,想起这个,也就吹起牛来:“我还没炖狍子、熊掌给你们吃呢,到时候你们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口福。”
  其实他也没炖过狍子、熊掌,上次炖飞龙也是第一次,毕竟在现代吃这些可是要蹲牢子的。
  不过反正吹牛又不上税,左不过都是肉,就是真来了,他也敢炖。
  柳四婶却是说什么信什么的,瞪大了眼睛:“好家伙,你这么能耐?”
  她忽然灵机一动,拉了拉他,:“哎,照你这么说,你是不是还能整宴席呢?到时候人家婚丧嫁娶,你要是能掌大勺,岂不是赚得更多?”
  掌大勺?杨青青一听眼睛就亮了。
  他的本职工作就是掌勺,但自从穿越过来,还没有正儿八经地做过一桌子大菜,好好过把瘾呢。
  本来他想着,大厨的工作都是在城里的饭馆里,但他跟程景生住在乡下,是没可能发挥他的本领了,但他还从来没想过乡村宴席这回事。
  乡下人红白喜事都要摆宴,有的阔些的人家还有大流水席,平常也不会从城里请什么厨师,就是乡里擅长做饭的妇人夫郎揽这个活计,如果能做掌勺的大厨,除了工钱,事主家也常常会另外给封个红包,的确是个赚钱的好路子。
  “四婶,你觉着我真能给人办宴席?”杨青青赶紧问她。
  柳四婶说:“我寻思那也不难,你要愿干,我就去给你打听打听。”
  杨青青想,柳四婶如今给人家张罗婚事已经是轻车熟路了,顺带手推荐一下他应该不是难事。
  于是他赶忙点了点头:“我想干,四婶,麻烦你帮我问问。”
  “没问题。”柳四婶笑道。
  杨青青看见摊位斜对面有对老夫妇在卖大碴粥,于是就让程景生请他们过来一起卖,两个摊子一个卖吃的一个卖喝的,搭配起来,来买的人就方便了,肯定会生意更好。
  程景生依言果然请了他俩来,那对老夫妇显得很高兴。
  他们没什么别的本事,也不像年轻人那么有精力,只会卖个粥,生意并不算太好,能把摊子摆在杨青青的摊子旁边,买饽饽的人吃着干了,自然会想顺手来碗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