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饽饽还没出锅,鲜香的味道就从厨房漫出去了。
  等到饽饽终于上了桌,孩子们早就迫不及待了,小五也不怕烫,伸手便要拿一个,被程润生用筷子敲了手:“等人都上了桌才能吃。”
  柳长英刚从厨房出来,想着吃饽饽得有个配菜,所以就拍了个黄瓜,端上了桌,笑道:“看把你们给急得,快吃吧。”
  吃这个要蘸醋蘸辣子,每个人都吃得满面红光,杨青青觉得这鱼肉馅的饽饽比他想的还要鲜美,也是一个接一个地往嘴里放。
  他生怕程景生尽让着别人,自己吃不了几个,于是便给他夹了好几个。
  程润生作为大家长,常常要维护饭桌秩序,说些“食不言寝不语”的话,让一屋子孩子别吵吵,但他很快就发现,每次只要是杨青青下厨,饭桌上就没一个人说话。
  所有人都急着吃呢,嘴巴忙得一点空闲都没有,哪里顾得上说话。
  景生这小子,还真是个有福的。
  水芹菜的鲜香跟鱼肉更搭,不过芸豆馅的口感也让人满足,杨青青都吃了不少。
  整整一大笼屉的饽饽很快就被造完了,所有人都还意犹未尽的,三岁的小侄子吃得慢,才吃了三四个就没了,呜哇一声哭了起来。
  杨青青算是体会到一刮锅底就有人哭是什么滋味了,不过这次这孩子不是因为饿的,就是馋的。
  柳长英连忙抱着他哄起来,程润生是严父,觉得三岁的孩子已不小了,该懂些事了,呵斥了两句,结果只能让小侄子哭得更猛,柳长英便抱怨了他几句。
  杨青青不太会哄孩子,只知道孩子是馋得,便连忙说:“家里还有鱼虾呢,叔叔晚上给你炒大虾、炖大鱼,到时候有多少都尽着你吃,可香可香了。”
  他说了这个,果然有效,小侄子眼睛很快亮了起来,眼泪也不掉了。
  柳长英便笑了起来,说:“这也是个小馋猫。”
  午后,蝉鸣阵阵。
  一家人都吃得晕碳了,就连一向勤快的程润生都没有张罗着下地干活,实在掌不住跟柳长英一起回房歇息去了。
  程景生见诊室那边也一时无人来,于是便也挽着杨青青钻进了屋,俩人一起躺在床上。
  仲夏的晌午,静谧尤似深夜,仿佛整个村子都陷入沉寂,窗外艳丽的阳光被挡在屋外,程景生轻轻打着扇子。
  杨青青闭着眼睛,轻声问他:“饽饽好吃不好吃?”
  “很好吃。”程景生道。
  杨青青就笑了起来,觉得很开心,他今天这顿饭本来就是为程景生做的,除了他自己之外,最重要的就是程景生吃得开心。
  于是他睁开了眼,又问:“那你说,是苏耗子好吃还是这个好吃?”
  程景生认真思考半天,但还是分不出高下,只能轻笑着说:“都好吃,我都喜欢。”
  杨青青就用自己的鼻子去碰他的鼻子,两人亲昵了半晌,轻声笑语。
  一家人睡了半个多时辰,小孩子觉少,先醒的没睡的就在院子里玩,忽然欢闹着进屋叫人。
  杨青青匆匆跟程景生听见动静,赶忙爬起来,出去了才看到是姜腊梅和柳四婶。
  姜腊梅笑道:“大馋小子,送核桃来给你,还有家里的果子。”
  她俩今天上山收获颇丰,带的两条麻袋都装满了才下山,于是她俩就带了满满一大口袋来,姜腊梅路过自家的时候还顺手拿了家里的鲜桃。
  杨家的果园子今年产量不错,春天的杏子就结了不少,鲜的卖了一部分,剩下的都晒成了杏干,拿去集上卖了几口袋,也留了一口袋自家冬天吃。
  到了这个季节,最多的就是桃子,都说桃养人杏伤人,桃子又清甜无酸,爱吃的人更多,销路也更广,在村子里就能卖不少。平常乡邻们要是想要一两个,姜腊梅就直接给了,让他们尽管上树去摘,要是买的多,再收一两个钱。
  姜腊梅拿给程家的桃子,都是挑的又熟又大的,一大口袋,足够每个人吃上两个,程景生连忙接过去,放进了屋里。
  “娘,这多重啊,你想给我,直接招呼一声让景生哥去搬多好。”杨青青说。
  姜腊梅拍打了他一下,道:“你这孩子,刚成亲才几天,就学会使唤人了。”
  杨青青躲开了,说:“我倒是想自己去搬呢,他又不让。”
  程景生失笑,晌午就接了一把他挑水的扁担,竟让他犟到现在,这家伙就这么爱逞强。
  姜腊梅看着小两口如此和谐,满脸慈爱。
  既然是两个丈母娘上门,又听说柳四叔带着杨玄上山去了,这几天都不回家,所以,程润生就邀请她俩晚上在家吃。
  家里人多自然是更热闹,柳四婶开心得要命,姜腊梅还客气了客气,但最终也留下了,让杨青青去把他妹妹也叫过来。
  到了傍晚,一家人干脆把桌子支在院子里的柿子树下,吃饭的同时还能乘凉。
  柿子树上结了好多青柿子,等入了秋霜一打就会纷纷变得又红又软。
  杨青青终于做了一次正宗讲究的高粱米水捞饭,炖了两条吉花鱼,用菜园里的西红柿炒了一大锅河虾,另外还有大葱黄瓜蘸酱,一家人又酣畅淋漓地吃了一顿。
  *
  后来的几天里,程景生一直很忙,做郎中就是这样,猫一天狗一天,太阳升起之前,都不知道今天是忙是闲,有时有急诊,程景生半夜也被叫出去过。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