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杨柳村乱哄哄的,而远在四十里外的魏阳县也同样不平静。
  第26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
  郭靖在得知这一重要消息之后,不敢有丝毫耽搁,快马加鞭,一路疾驰赶回了魏阳县。
  魏阳县规模虽称不上庞大,但由于其地理位置紧邻边界线,出于防御需求,城墙修筑得高耸入云。
  从远处眺望过去,显得格外雄伟壮观,给人一种庄严肃穆之感;
  而一旦走近,那股扑面而来的威压更是令人心生敬畏。
  魏阳县现任县令名叫李先广,正值而立之年,三十五岁的他已担任此职达两年半之久。
  此人品行端正,为人刚正不阿,且具备相当出色的治理才能。
  郭靖返回县城后,未曾停歇片刻,便立刻将可能发生地震的消息传递给了李先广。
  然而,为了保护杨硕不被牵连其中,他并未透露消息来源,只是声称这是一位偶遇的江湖道土所作出的预言:
  将会有一场大地震降临,并详细描述了在地震爆发前夕可能会出现的种种反常迹象。
  起初,李先广对郭靖所言持怀疑态度。
  毕竟,他已经度过了三十余个春秋岁月,却从未听闻过世上竟有人能够如此精准地预知地震发生的具体时间与地点。
  他不禁摇头叹道:“阿靖啊,切不可轻信那些招摇撞骗的江湖术土之言!倘若他们果真拥有这般神通广大的本领,恐怕早已羽化成仙,又怎会滞留于此地,靠行骗为生呢?”
  言语之中,尽显对郭靖的关切之意以及对所谓预言的不屑之情。
  李先广悠然自得地端起茶杯,轻抿一口后继续说道:
  “阿靖啊,这件事非同小可,不能仅凭直觉行事。再说了,就算出现那些异常情况,又怎么能证明就会发生地动呢?”
  郭靖心中暗自叹息,他深知姨父对自已所言心存疑虑。
  的确,就连他自已内心深处对此事也并非全然确信。
  然而,不知为何,一种强烈的直觉告诉他,杨硕绝不会欺骗于他。
  郭靖定了定神,继续劝道:
  “姨父,你想,地动就是我们常说的地龙翻身,那就是地底下的的地在动,那么,最先感受到的是不是就是活在地底下的那些个老鼠,虫蚁什么的,井水就更好理解了呀。
  再说了,我并不是要您立刻下令让众人出城避难。只需派遣几名可靠之人前去探查一番,看看是否真会如我所说那般情形发生。毕竟世事难料,谁能保证万无一失呢?倘若真有状况出现,我们便能及早有所防备。”
  说到此处,郭靖顿了顿,目光坚定地注视着李先广,接着道:
  “况且,仅仅派出数人去侦察,并不会造成任何实质性的损失。可若能够提前洞悉危机,并由您预先做好周全安排,最终成功避开这场劫难,那岂不是立下赫赫功勋?对于您日后的仕途晋升而言,无疑将成为一块至关重要的筹码啊!”
  这番话语犹如一把利剑,直刺李先广的心窝。
  身为官员,谁人不想加官进爵、步步高升?当手中掌握权力之时,那种呼风唤雨、主宰一方的感受令人陶醉其中,难以自拔。
  这与个人品行并无直接关联,而是人性使然。此刻,李先广不禁陷入沉思……
  稍顷须臾之间,李先广忽地一拍案几,霍然起身,面向门外高声呼喝:
  “来人呐!”
  话音未落,只见一名侍卫如疾风般自门外疾驰而入。
  “属下在,大人有何差遣?”
  “路西,速去挑选二十名机灵点的属下,跟随郭靖,听他调遣。”
  言罢,李先广又转头看向郭靖,沉声道:
  “去吧,既然你执意如此,便放手彻查此事,若遇任何状况,务必即刻呈报上来。”
  郭靖闻言,喜不自禁,他未料到姨父竟如此爽快应承下来。
  “遵命,甥儿这便动身,但姨父还需思量一番,倘若当真出现异状,后续该当如何筹谋部署。别等我探查明晰归来禀报时,您才着手设法应对,到时恐怕就为时已晚!”
  “休要啰嗦,这么浅显的道理,我岂还用你来提点,速速前去便是。”
  李先广挥挥手道。
  郭靖神色郑重地带领众人展开行动部署。
  他们有条不紊地将城中的每一口水井、城外茂密的树林以及蜿蜒流淌的河边等地,皆派遣专人严密监视。
  与此同时,李先广匆匆赶回自家后院,与妻子简短交流后,嘱咐她稍作整理,以备不时之需——倘若果真发生意外状况,可以迅速撤离此地。
  紧接着,李先广毫不犹豫地紧急召集城内所有大大小小的官员们,举行了一场小型会议。
  会上,他未雨绸缪地向众人阐明:无需采取大规模的举动,但务必保持警觉并做好心理准备。
  毕竟,谁也无法预料接下来究竟会发生何事,唯有如此,方能避免在关键时刻惊慌失措、手足无措。
  当然,在此之前,一切日常事务仍需照常进行。
  时光悄然流逝,众人在满怀期待又略带焦虑的心情中静静等待,终于盼来了午后时分。
  然而,这种期盼并非渴望灾祸早日降临,而是急切盼望能够得到一个确切的结果。
  因为无论结局是好是坏,总好过面对无尽的未知数所带来的恐惧。
  此刻,李先广正全神贯注地聆听一名下属禀报工作进展,突然间,一阵急促的脚步声自门外传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