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于是就有了工匠。
  姜阿公看着面前拉好的线,明明是对姜桓说话,视线却没有偏移,缓慢道:“已经好多年,我没干过这个了。”
  不是不想干,而是没有人,能够陪他拿起铜尺和墨线。
  姜桓将两只鞋拿在手里对着拍拍,干结在鞋底的泥土簌簌往下掉。
  “您年纪大了,以后这些事儿我来就行,您只要看着就行。”
  姜阿公笑了笑,夕阳暮光,笑着笑着,就有了苦涩。
  远处天黑的速度似乎比刚才快了些,太阳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落山,圆月升起。
  姜阿公说:“人有房子,才有家,有了家,这个人才算有根。”
  “我这一辈子,经历过太多战乱,临了,就希望能有个安稳的地方扎根。我还希望啊,不仅我有,天底下所有人都能有个遮风挡雨的去处,有一碗菽粟充饥。”
  姜桓听着,半晌后说:“我知道。”
  “所以啊。”姜阿公喉咙酸涩,停顿了下,漆黑浑浊的双目望向姜桓,“你是个好孩子,从我第一眼看见你,我就知道你不是寻常人。”
  袁祈的身上,有一股让人亲近却又畏惧的力量,吸引的同时又震慑着他。
  “但我不能让你毁了这里,”
  皎洁月光下,“姜桓”微微张大眼睛,随即轻笑出声,露出一个跟这张老实面相格格不入的圆滑的笑。
  他也不装了,问:“您是怎么看出来的?”
  这幅姜桓皮囊下的灵魂,不出意外正是“昏迷不醒”的袁祈。
  那夜他在巷口看见姜阿公招魂,第二天早晨就做出这个决定。
  帐主已然就是能够不受时间约束自有行动的姜阿公。
  袁祈虽然分不清楚对方的执念究竟是哪个,可让一个父亲再见儿子一面,这点事还是做得到的。
  于是在昨夜喝醉后,他故意从姜阿公的话中套取姜桓的信息。
  纪宁画的符,他施的术。
  用对方叙述的模样,做出真真假假的迷瘴。
  寻常“大师”只懂得用符水让死去之人短暂上阳间一会,甚至不能说话,只是镜花水月的相见一面。
  可袁祈不同,他能以阳间人冒领阴间皮囊。
  这是堪称邪术的东西,弄不好,自己会落个天残地缺。
  但风险大也意味着术法强,这样做出来的“表象”以假乱真,极难被察觉。
  姜阿公低下头,两只手无力垂在膝上,沉默片刻,他用力搓了把脸,喉咙中传出一道凄厉又不成声的呜咽。
  袁祈侧瞥了眼,他是施术者,没有人比他更了解术不成,问题出在那里。
  在渐起的哭声中逐渐明白——姜阿公说了谎。
  他施下迷障的依据是姜阿公说的那些话,倘若他说的不是真相,那自己做的这些也自然都是假的。
  哭声在静匿黑夜中回荡,当下袁祈也不了解是什么情况,只好按兵不动静静等他哭完。
  过了许久,悲恸啼哭才被姜阿公克制着一点点压下。
  “阿桓没有去打仗,我骗了你。”
  姜阿公用掌根擦拭脸上的泪水和鼻涕,磕磕绊绊说:“我的桓儿,是个可怜的孩子,小时候我没看好他,他被倒下来的架子埋进去,被挖出来后,发了三天高烧才侥幸捡回了一条命,可从此也瞎了只眼,腿落下了病根,不能走路。”
  袁祈心说这跟先前说的确是不一样。
  “那之后,他就病在了床上,不爱笑了,话也少了,几次寻死,也都被我拦了下来。”
  当他看见袁祈时,他就想,如若没有遭逢劫难,他的的桓儿也该是这幅样子,四肢健全,爱笑,说话好听。
  他的儿子,本就该这样。
  所以当提起儿子时,心中愧疚让他下意识说了谎,将他说成是个健康、懂事,却又不得不离家的孩子。
  这些话是自己从心底流出来的,等到反应过来为时已晚,只好就着谎话继续圆下去。
  姜阿公磕磕绊绊说出实情,“桓儿因为伤病,躲过了征兵,我叫他活下来,却……没能保住他。”
  他痛苦地揪住胸口衣衫,回忆当年,依旧痛的不能自己。
  “那年仗打在村外,闹了兵匪着了大火。”
  “我拼了命把桓儿背出来,可老天爷不给活路,所有的东西都烧了。”“那是冬天,一场大雪后我们连半碗汤都没有。”
  “我背着桓儿,跟上人群,一直往北走,想找口吃的,想找个能遮风挡雪的地方,哪怕有个山洞,有张破草席也行……可是没有……”
  袁祈没经历过,但他听说过乱世,饿殍遍野,食不果腹,连路边死麻雀的肚子里,都是石子。
  姜阿公深深吸了口气,晶莹眼泪泛着蓝色光晕滴落在地。
  他这一生,督工建造了数以百间房屋,无数贵人住在他盖的房子里。
  可最终,他相依为命的儿子,饥寒交迫,冻死在了大雪中。
  袁祈听着老人抽噎哭泣,抬了抬手想拍拍他后背以示安慰,手都抬起了,却又僵在半空无法落下,最终缓慢收回。
  至亲离世,他是经历过的,一向舌灿生花的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安慰。
  丧子之痛,别人说再多都是徒劳,真到这一刻,是什么话都是听不进去的——
  道理都懂,可心里就是难受。
  不知过了多久,姜阿公抹抹朦胧泪眼,思绪也从久远记忆中抽回。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