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西北大军常年驻守西北边境,作风彪悍,是大律数一数二的军队。西北大军的元帅,是皇帝的心腹。不然皇帝也不会放心将诚王弄到西北。
  只是心腹也抵不过蛀虫的贪婪,军饷迟迟不发,借口拖延。让西北大元帅十分不满,渐渐与皇帝离了心。大旱之后,西北大军竟连粮草也供应不上,大元帅多次上报朝廷。朝廷却迟迟才有回音。让他协助地方官员,向百姓征收粮草。
  西北原本就大旱,百姓的日子都快过不下去,这样的举动无疑是要刮地三尺,断人绝路。大元帅不耻为之,却又不忍驻守边关将士忍饥挨饿。
  就在他左右为难之时,诚王悄悄送来不少粮食。并与大元帅商议,无战事之时,让兵士们开地种粮,收成之后大部分充作军粮。诚王一边帮助大元帅解决问题,一边派人说服大元帅归顺。
  大元帅是明白人,诚王是皇室血脉,一样是司徒家的人。当今昏庸无能,如此下去,他西北大军迟早要因为后勤无力为续,在敌人手中覆灭。
  大元帅下定决心,还是在一场惨烈的战斗之后。境外的恶古国得知大律朝廷无能,民心涣散,出兵攻打西北边境。大元帅亲自出征,最终以惨烈的代价将侵略者赶走。只是看着那些因劣质军备,枉死的军士,爱护兵士的大元帅投靠了诚王。
  皇帝派来监视诚王的心腹,被关押入狱。宣旨的人到达凉州地界,就被诚王的人抓了起来。如今他们是得到上天承认,名正言顺的天下正统,做事少了很多顾虑。
  从诚王府邸开始,整个凉州都在转变。唯一不变的只有张梓瑞,他还是每天按时给这司徒家父子两人看病,然后不是修炼就是看书。
  “先生,听说你准备离开了。”司徒君昊看向张梓瑞,这些天来他越是了解这个人,越是觉得敬畏。
  “嗯,你们身上的毒已经解了,之后白大夫会继续为你们调养身体。”张梓瑞记挂着家里,归心似箭。
  “先生就不能留下辅佐父皇吗?”司徒君昊眼里有一丝期待。
  “家里还有人等着我回去,你以后有时间可以去我家做客。”张梓瑞后面说的完全就是客套话。
  诚王虽然被皇帝忌惮猜忌,却又因为他的能力不得不重用过他一段时间。就在那段时间内,诚王积累了一定的声望,特别是曾经被瘟疫肆虐的地方。他们听到关于诚王是天定之人,没有任何怀疑的就接受了,并决定拥护诚王登基。
  大律的民心乱了,如今的皇帝和重臣也慌了。无能的皇帝似乎怕自己死得不够快,为了对付诚王和各地的起义军,下令征收军役。至此,战火在大律燃起,打破原本虚假的太平。
  不少人在朝廷的逼迫下,响应诚王召集天下有识之士共救天下的号令,纷纷投奔了诚王阵营。
  而朝廷一方面大肆征兵,调兵遣将准备围剿叛军。一方面不断派人潜如凉州,刺杀诚王。这些刺客,多数都折在了严防死守的卫轩手中。
  出了诚王妃一事之后,卫轩做事更加小心谨慎,事事防备。只是皇帝下重金请来的江湖第一杀手组织的精锐却突破了他的防线。
  当时张梓瑞正与诚王对弈,世子在旁学习,看起来都是那样无害。刺客见此,灵敏的进入屋内,冰冷的兵刃向目标挥去。就在他们对这次的任务胜券在握之时,异变突起。
  四周变成了修罗地狱,到处都是吞噬人的恶鬼。这些人都是经过严酷训练,死人堆中爬出来的,心智坚定未见慌乱。只是他们不知,他们镇定斩杀的恶鬼其实就是自己的同伴。
  要是他们此时能看清周围的景色,就会看到一群黑衣人像发疯一样自相残杀,他们周围散落着一些不起眼的白色棋子。而他们的任务目标,已经移到房间角落,目瞪口呆的看着这一幕。
  早在他们靠近时,张梓瑞就发现了他们的踪迹,他一边不着痕迹的示意另外两人稍安勿躁,一边不动声色的布阵,准备实验他的迷幻阵。
  张梓瑞露出的这一手,让诚王下定决心,将唯一的儿子交给张梓瑞带走。只有跟在这人身边,他的儿子才能安全,并慢慢强大起来,以后不止能自保,还能超越自己。
  因为皇帝和朝廷的急切,征兵的人来得很快。三水村也未能幸免,一队兵士进入村里,将村名召集在一起,并带走了村里大部分的青壮年。
  向北、大壮、小石头这些与村里大部分的青壮年都被带走,他们有的是代替父亲,有的是被选中。对于兵役,村民敢怒不敢言,就算他们如今能将这一队士兵赶走,可是州府内可不止这些兵士。
  村民们在军队面前,没有丝毫的反抗之心。那些曾在张家学过武的小子们,多半被带走,为了家人,他们不得不如此。村里人哭嚎着送走了自己的亲人和孩子,心里担忧这一去即是永别。
  温成才和温成钱两家这次也未能幸免,家里的大儿子都被带走了。这次温成才那秀才名头也不好使了,从这就可以看出这次朝廷是有多迫切扩大军队。
  向北走了,吴婶子情绪近乎崩溃。吴家如今就剩下她和向荣,向北媳妇三人。温奇欣也哭得死去活来,只因与大壮的分别。二柱叔两口子和二壮心里又何尝好受。
  只是这村里,这天下不好受的又何止他们。战火一起,多少家庭将遭受分别之苦。
  而这时,温奇文兄弟几人都在桃源谷内。自从外面平静之后,他们出谷的时候越来越少。距离温成武去村里也还有两天时间,并不知道村里出事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