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首富的亲姑姑[年代文] 第408节

  “还得写标语,不能空白一片。”他问大队长要来大毛笔,大笔一挥,“吃饭不花钱,努力搞生产”一行十个大字跃然而上,这是侧面的一堵墙,而正面墙上则写着“公共食堂是个团结的大家庭”一行字。
  虽然开过扫盲班,但不识字的村民仍占大多数。
  不过,这是干部写的,大家都继续鼓掌。
  公社干部志得意满,出来站在田垄上,随口问大队长:“小麦亩产多少斤?”
  “最多二百斤。”根据今春干旱缺水的情况,大队长估出一个八九不离十的数字。
  不料,大队长大摇其头,“不够,不够,亩产二百斤怎么能跟得上发展?我们要大刀阔斧地干,和大力投入的工业发展齐头并进,让所有人都知道我们农民为了国家建设尽心尽力,绝不拖后腿。所以,我看你们这块地的亩产量至少有五百斤。”
  大队长瞬间张大嘴:“不是,这风调雨顺的时候也没有亩产五百斤啊!”
  去掉种子,也就落个二三百斤。
  他们村的土地不算贫瘠,方圆百十里,产量就数他们村的最高了。
  一直以来,他常常为此感到欢喜。
  “旧社会的时候肯定达不到亩产五百斤,现在是新社会,别说五百斤,就是八百斤都能达到!”公社的干部这么说,一手放在腰间,一手指着大片麦穗稀疏枯黄的麦田,“你看看,这么广袤的天,这么肥沃的地,亩产八百斤绝对不成问题!你们今年就报亩产八百斤,隔壁公社报了亩产七百斤、一千斤,咱们可不能落后。”
  小石子村的大队长傻了眼。
  他急得赶紧说不可能,结果公社干部不给他说话的机会,拍拍他的肩膀,“公共食堂办得不错,继续办,越办越好,让老百姓都知道做新社会的人民群众有多么幸福!大家共同生产、共同享福,这才是全国上下追求的美好生活!听说大石子村亩产高,也要办食堂,我得去看看,你们可别落后了啊!”
  说着,带着一群人就走了。
  留下原地顿足的大队长。
  “亩产八百斤,这不是要了父老乡亲们的老命吗?”他急得要死,召集村民来商议。
  马上有人笑道:“急啥啊?上面怎么说,咱们就怎么做呗!”
  “大队长是皇帝不急太监急!”
  “你懂个屁!”大队长踹他们一人一脚,“要是报上亩产八百斤,咱们把收上来的所有粮食交上去都不够公粮数,到时候咱们这公共食堂还办不办了?大家伙儿吃啥喝啥?”
  “不怕!不怕!”有人叉腰笑,“红星公社预估亩产三千斤,我赶集都听说了,咱们吃不上饭,公社还能不管?从红星公社粮库里随便挪点给咱们就够了。”
  大队长的脑袋瓜子突然清醒过来。
  从古至今就没听说什么粮食能亩产三千斤,就是种红薯,红薯干也收不到三千斤。
  这产量,肯定有水分。
  预估怎么能算数?
  预估还不是张着嘴就说出来的数吗?
  吹牛皮,谁不会?
  说亩产万斤,他也能啊!
  可是,这样的产量报上去,怎么交公粮?
  刮地三尺也凑不出来。
  恰好在这个时候,食堂的厨子过来告诉他:“大队长,米面都不多了,叫人把小麦、稻谷送到县城的米面加工厂,拉上好的细面白米回来,我中午给大家炖香喷喷的红烧肉,拌着大米饭、蘸着白馒头,味道绝了。”
  今天杀了一头猪,冬天喂得特别肥。
  大队长心惊胆战:“剩下的粮食够全村吃多久?”
  人头有数,每天超量做饭,厨子仰着油光满面的大胖脸,“能吃大半个月,吃到今年的小麦下来,别担心,绝对能接上。”
  “接上个屁!”大队长有一种越来越不好的预感,马上发布新命令:“今天起,按人头做饭,一人一碗米饭或者一个馒头,一桌菜减少为四菜一汤,其他的事等我回来再说。”
  他要去红星公社看情况,看看到底是什么样的小麦能亩产三千斤。
  要知道,他们县已经好几个月没下雪没下雨了。
  这条命令一下来,已经撑大了胃口的村民们顿时怨声载道。
  “不是说大锅饭管饱吗?这才多久就不让吃饱了?”
  “就是,一个馒头或者一碗米饭可喂不饱我的这颗胃。”
  “吃完了从别的地方调拨过来,这可是大队长你说的,亩产三千斤的红星公社粮食肯定有咱们一份。”
  “早上蒸的馒头多着哩,大家别管大队长的话,该吃吃该喝喝,不吃饱喝足,哪来的力气干活?这马上就该农忙了,好好地养一养,贴上膘,才有力气割麦打场。”
  多的是人不听话,伸手就抓两个、三个大馒头,米饭吃了一碗再盛一碗。
  大队长急得满头大汗,根本控制不住。
  没办法,只能安慰自己,说不定红星公社真的亩产三千斤呢!
  希望很快就破灭了。
  他去红星公社转了一圈又一圈,别说三千斤,亩产能达到三百斤他都愿意跪下来给红星公社的干部磕头喊他爹!
  再去大石子村,哪有什么高产量?
  地里小麦比自己村的更稀疏,揪一个麦穗到手里搓一搓,全部都是瘪的,根本没灌浆。
  他去找大石子村的大队长说这事,问他怎么敢说高产量,对方吊儿郎当地说:“上面怎么说,我就怎么做,你还能不听上面的话?你产五百斤,我就产一千斤,总比亩产三千斤的红星公社靠谱吧?你没看报纸吗?有不少地方预估亩产量可以达到五千斤、上万斤,咱们这儿啊,不愁吃!”
  他仰头大笑,招呼腆着肚皮四处溜达消食的村民回食堂吃饭。
  小石子村的大队长回到小石子村,村民已经勤快地把所有小麦和稻谷都磨成白米和细面拉回来了,还有麦麸和糠皮。
  按照之前吃饭的架势,只够吃十天。
  “没事,没事。”厨子安慰他,“咱们这里5月底就能收山地的小麦,就冲这天气,两三天就能晒干,接得上,接得上。”
  大队长瘫坐在地上。
  完了。
  全完了。
  高产量全都是吹牛皮啊!
  陆明珠也在报纸上看到了相关报道,头条就是青山县红旗公社预估小麦亩产量五千斤。
  粮食还没收完,产量就预估出来了!
  天哪!
  章朔不是深入民间吗?不是杜绝夸大其词吗?
  怎么,怎么还会发生这些事?
  贺云却通过他和章振兴的联系渠道收到一封信,上面说认为章朔已经被停职。
  陆明珠得知后,一颗心瞬间凉透了。
  她想起一个干部。
  回到老家视察工作,见大锅饭都是煮的野菜树叶,痛心之下,禁不住大家的苦苦哀求,下令解散公共食堂,甚至开仓放粮,结果……
  比章朔下场还惨。
  看到这样的消息,贺云也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他见陆明珠书桌上铺满的内地报纸,略翻看一二,发现上面很多高喊的口号。
  “明珠。”他缓缓开口,“事已至此,你别太放在心上。”
  陆明珠缓缓吐出一口气,“契爷我没事,就是消息来得太突然,我觉得惊讶。”
  原来,重生真的不是无所不能。
  百岁老妖精章朔尚且如此,何况她乎?
  尽人事,听天命罢了。
  第290章
  7月的香江,天气极热。
  贺云说完重要消息,尚未离开谢家大宅,一场台风席卷而来,大雨滂沱而下。
  完全没有征兆。
  陆明珠立刻劝他留下来,又抱出好好来凑热闹。
  小姑娘长得好极了。
  头发乌黑浓密,皮肤白里透红,粉嫩嫩肉嘟嘟的小脸上嵌着一双桃花眼,睫毛又长又卷,内里穿着杨嫣绣的红绫肚兜,外面穿着水红纱衣纱裤,胳膊腿像藕节似的,嫩生生,坐在贺云左臂上手足舞蹈,活泼得不可思议。
  咧开嘴,露出米粒似的四颗乳牙。
  贺云坐在客厅沙发上,逗弄她片刻,问陆明珠:“什么时候抓周?”
  他是问按照阴历过生日还是按照阳历。
  陆明珠笑道:“必须是七月初十啊,抓周是咱们华人的风俗,当然要根据阴历来。到那时,君峣差不多就回来了。”
  “谁回来了?君峣吗?”随着声音,刚给职工放假的谢君颢从外面进来。
  虽然进门时打着伞,但从下车到屋里这短短几步路还是沾了些风雨。
  “贺先生,您来了。”他一边说,一边放下伞,接过佣人递来的毛巾擦了下脸和手,没管肩头和袖口湿了一点点的衬衫,“明珠,是君峣回来了吗?”
  陆明珠先叫人送驱寒的老汤上来,接着回答道:“没回来,我说等到好好抓周的时候,他应该赶得回来。”
  谢君颢闻言道:“回得来。”
  算算时间,夏粮已颗粒归仓。
  听到熟悉的声音,好好扭过身,朝他伸手,“啊啊啊!”
  “喊伯伯。”陆明珠教她,“伯伯。”
  好好还是咿咿呀呀,冲谢君颢笑得灿烂。
  贺云就道:“肯定是和你相处的时间长,瞧她对你多亲。”
  谢君颢嘴角翘了下。
  他接过侄女,举起来,高过头顶,惹得小姑娘欢快大叫,笑声传得老远,外面的狂风暴雨都压不住。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