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首富的亲姑姑[年代文] 第169节

  陆长生莞尔一笑,“没人跟你抢。”
  他知道父母惯爱藏东西,但没想到他们为妹妹埋女儿红时也会埋黄金在内,得亏没人来偷,否则就打水漂了。
  本地有埋酒的传统。
  富人多埋,百姓少埋,不会不埋。
  因为本地人爱喝花雕酒,经常小酌。
  陆明珠佩服之余,突然觉得陆父应该还有很多钱,以他这里埋埋那里埋埋的习惯,指不定哪儿又藏了黄金和白银。
  陆家还有宅子没捐没带走吗?
  有时间再去淘宝,带上金属探测器。
  从坛子里拿出两个金元宝,陆明珠仔细端详底部印记,“一只12两。”
  陆长生颔首,“是给你准备的嫁妆。”
  对于传统文化而言,十二是特殊的数字,陆家嫁女惯爱用此数准备嫁妆。
  陆明珠乐颠颠地开始数。
  一坛有100只金元宝,那么十坛就是1000只,总共12000两。
  陆明珠樱唇微张:“发了!”
  陆长生却皱眉。
  “怎么了?”陆明珠问他。
  “黄金外流于国家无益。”陆长生叹了一口气,但是又不能阻止陆明珠把属于她的黄金带出去。
  陆明珠同样叹口气,“你无私。”
  她不是啊!
  谢君峣笑着打岔,“禁止黄金外流其实是变相地储存外汇,在外汇不够用的时候,可以用黄金白银来支付,明珠这点儿嫁妆连九牛一毛都算不上,往后我们为国家多捐点东西就抵过来了。”
  陆明珠跟着点头,“对啊,国家需要什么,我们有的话,肯定是该捐的捐,该帮的帮,机器、粮食、药品、石油等。”
  战争胜利后,封锁只会加剧,不会取消。
  历史也是这么写的。
  封上眼前的酒坛,陆明珠笑嘻嘻地说:“想把黄金留下来也不是不可以。”
  陆长生挑眉。
  这个动作像极了陆父。
  黑瘦的时候不像,胖了就有影子。
  陆明珠接着道:“用古玩字画来换,钱对我来说可没什么用,我是不会把黄金拿到国家银行里兑换新币的。”
  即使未来三十年物价不上涨,利息又很高,每年10%左右,她还是想钱生钱。
  “也可以兑换外汇。”陆长生道。
  陆明珠就说:“国家的外汇根本不够用,能舍得给我兑换?12000两黄金能兑换多少美金来着?”
  谢君峣回答道:“按金条来算,大概不到50万美金,但我刚才就着你的手看了看,金元宝的两是民国前的旧制,一两37.3克,所以价值在50万美金之上。”
  陆明珠问陆长生:“你觉得能换来么!”
  陆长生沉默了。
  陆明珠拍了拍手,“所以嘛,黄金带出去做嫁妆,将来有条件了回馈国家,到时候可就不止50万美金了。”
  想想机器,想想石油。
  都是国家绝对没有且急需的。
  她有贺云公司的股份,而贺云公司直接控股一家石油公司哦!
  分红超多的。
  听陆父说,就这一家小小的石油公司,一年利润近亿美元,而贺云还
  有扩大经营的计划,据说他以前和人合伙做过石油生意,在哪个国家还有油田。
  陆明珠没细问。
  陆长生不禁笑道:“难道让你兑换了你将来就不回馈国家?”
  “当然不是,但有心甘情愿和不甘不愿的区别呀!”陆明珠说完,开始和谢君峣商量把黄金怎么带出去。
  谢君峣建议她把一半黄金散开分别放入各个行李箱,剩下的仍放在酒坛中,灌入酒水,混在88坛女儿红酒坛里。
  陆明珠知道还有一个好方法,那就是放进自己的小空间。
  可惜这是个秘密,不能用。
  眼前这两位可是人精,她担心自己使用空间会被他们发现。
  他们就地买花雕酒注入只剩半坛黄金的酒坛中,混在女儿红里,搬上车,坐火车到上海,再从上海乘船前往香江。
  也许是运气加持,进行得很顺利。
  乘坐豪华游轮抵达香江码头时,已经是次年的1月初。
  虽属冬日,但不寒冷。
  站在甲板上穿着陆明珠根据兄妹情在上海为他重新购买的昂贵西装、呢大衣的陆长生手指轻颤,目光复杂。
  沉香拐杖又回到他手里了。
  话说,就是比普普通通的绅士棍好用。
  陆明珠趴在栏杆上四处张望,突然惊喜地大叫:“爸爸!”
  由保镖拥护的中年人不是陆父又是谁?
  他站在岸上,手里拿着望远镜放在眼前,清晰看到甲板上站着的一对子女,下意识忽略旁边的谢君峣。
  看到身材变成正常人模样不那么干瘦的长子,陆父无比激动。
  看到二十多年前他离家时的影子。
  白胖了,皱纹就淡了。
  自然而然地显出几分年轻风采。
  还不够,还得养。
  陆父看到冲自己挥手的小女儿,眼神有些湿润,但等她下船冲到自己跟前,嘴里又嫌弃道:“一去几个月,还知道回家呀?”
  陆明珠嘻嘻一笑:“当然知道回家,我还把不知道家在哪里的哥哥给捎回来了。”
  又问:“您该不会天天来等我们吧?”
  “当然不是,我没那么多空闲。”陆父否认,他只在会有一站停靠上海的豪华游轮抵达香江码头时过来转一转,看一看。
  这不,等到了。
  陆长生缓缓走到陆父面前。
  “爸。”他叫道。
  陆父故作生气,“你比你妹妹更不听话,不让你出去,你非得跑出去,遇到车祸就好受了?从前让你回国养伤,你也不愿意,怎么现在知道回来了?”
  “现在养好了。”陆长生笑道。
  他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扶着陆父,亲昵地说:“爸,我在国外最想您老人家了。”
  明明是个大男人,还是个历经沧桑、身材高大的中年人,偏偏他在陆父跟前撒娇不会让人觉得违和,惊得陆明珠差点找不到掉地上的眼珠子。
  陆父不屑:“我有一群孝子贤孙,不稀罕你!”
  “我稀罕您就行。”陆长生笑容灿烂。
  陆父刚想再讥讽他几句,旁边有个在陆明珠后面下船的乘客过来给陆父打招呼,“陆先生,许久不见,您这是亲自来接人?”
  虽然陆父在香江的名声地位均不及在上海,但认识他的同行没人敢小看他。
  不说别的,那个孙子就很厉害。
  将门虎孙,不过如此。
  陆父脸上带笑,热情地回答道:“是啊,郑先生,我来接大儿子和小女儿,他们从上海过来,正好坐这一艘游轮。”
  “大儿子?”郑先生一愣。
  陆家长子不是英年早逝了吗?怎么又冒出来一个大儿子?
  不对,陆平安是亲孙子。
  这说明陆长生没在二十多年前就去世。
  他仔细一看,顿时吓一跳。
  这不就是陆长生吗?只是老了二三十岁的样子,不及昔日英俊潇洒,像是经历了重大打击似的。
  陆长生冲他点头一笑,“郑先生,多年不见,您可安好?”
  “安好,安好。”郑先生点头。
  看到他充满疑问的眼神,陆父不等他开口就主动解释道:“长生在国外遇到车祸,休养很多年才算有起色。”
  郑先生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当天,经过他的嘴巴宣扬,大半个老乡会的上海富商都知道陆长生回来了,包括陆长龄和陆长盛,他们经常和老乡打交道。
  第111章
  陆父不在意三房五子的想法,他把陆长生安顿在陆明珠的住处。
  “为什么?”陆明珠不太理解他的决定。
  坐在客厅沙发上的陆父神色淡定,“山顶空气好,宜养身体,让你大哥再好好养养,我再给你们安排一个擅长做药膳的厨师。”
  “哦,沾光了。”陆明珠对陆长生道。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