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军婚,穿书后成了大院白月光/穿书八零后,我踹了男主转嫁军官 第92节

  郝燕燕对待许建文小心翼翼,“那也得小心些,去外地很容易水土不服。”
  两人进来后发现,小饭馆里已经坐满了人,没有其他位置了。
  老板娘走过来问,“两位看看要不要和别人拼个桌?”
  郝燕燕:“算了吧建文哥,我们去别的地方。”
  许建文却突然迈步往一个方向走去。
  郝燕燕跟着过去,在看见那边坐着的人时,顿时一愣。
  她在刚刚来到京城的时候,看见过叶潇潇。
  对方也没少用语言打击她,只不过最后反倒是对方先崩溃了。
  她不费任何力气,就成了郝家唯一的孩子。
  叶潇潇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她明明应该在白石村。
  而且,为什么?
  离开了郝家,叶潇潇好像没受到任何影响,甚至要比她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更娇艳、更漂亮。
  许建文:“方便拼个桌吗?”
  叶潇潇一抬头就看见了许建文。
  然后又看见了许建文身后走过来的女生。
  这……
  留着两个黑亮的麻花辫、圆圆脸蛋、薄薄嘴唇,看人的时候带着满满的真诚。
  难道是“女主”!
  张恺宁倒是无所谓,“哦,可以啊,反正这桌子够大。”
  然后许建文就坐到了叶潇潇旁边。
  叶潇潇还在打量郝燕燕,郝燕燕只能开口:“潇潇,好久不见。”
  叶潇潇淡定的收回目光:“我上次回家倒是没看见你在。”
  郝燕燕完全没听说这件事。
  叶潇潇回家做什么。
  父母为什么瞒着自己?
  叶潇潇过得这么好,是不是还在花郝家的钱。
  种种疑问在郝燕燕的脑海里闪过,但是面对叶潇潇的随口一提,她只能说道:“妈妈给我报了课外班,我在上课。”
  她高考失利后,贺巧香已经放弃了让她继续学习文化知识。
  但还是报了额外的乐器学习班,想找机会把她送进文工团。
  这样说出去也算有面子。
  而且郝燕燕除了上课,自己还在外面租了个房子,里面放着一些她批发的服装,有时间的时候,她就会出去摆摊赚钱。
  目前为止,已经赚了三百多块钱。
  当然她不敢和贺巧香说自己在外面摆摊,因为对方肯定不会同意。
  叶潇潇:“……这样啊。”
  其实她并不想和郝燕燕为敌,但也不会做朋友。
  能相安无事最好,不能的话……她也绝不认输。
  张恺宁都看懵了,“潇潇,你们认识啊?”
  叶潇潇:“哦……以前见过。”
  许建文:“……”
  只是以前见过的关系吗。
  张恺宁不明觉厉,但还是热情招呼道:“那赶紧坐下吧,要不要一起吃点儿?”
  许建文态度冷淡:“不用了。”
  郝燕燕也不情不愿的坐下。
  也不知道是故意的还是怎么,许建文点的菜,和叶潇潇他们的一模一样。
  叶潇潇不信对方没吃过,许建文在京华大学生活的时间才是最长的,应该对附近的饭馆很了解。
  郝燕燕在等菜的过程中,偷瞄叶潇潇,她很想问对方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难道是在这边读书?
  不可能,她打听了,叶潇潇的学习成绩一般。
  而周围都是全国一流高校,叶潇潇不可能考得上。
  “我吃饱了,先走了,你们慢慢吃。”
  叶潇潇放下筷子。
  张恺宁也吃的差不多了,闻言立刻说道:“那个……我也饱了。”
  许建文想说什么又放弃了,他现在也没有资格挽留对方。
  第103章 送房子
  等到叶潇潇离开,郝燕燕才试探着说。
  “刚刚那个男生是潇潇的男朋友吗?”
  许建文脸黑了。
  “我还以为潇潇真的回白石村了,没想到她一直在京城。”
  郝燕燕是这么认为的。
  但是许建文只是看了她一眼,便站起来了。
  “不清楚的事情不要胡乱猜测。”
  他知道叶潇潇真的回了白石村。
  然后又用漂漂亮亮的成绩考回了京城。
  郝燕燕错愕的看着对方,“建文哥,你去哪里?”
  许建文:“我先回去了,钱我付了,你慢慢吃。”
  郝燕燕有些惊恐的站起来,“建文哥,你把我给你带的礼物收下吧。”
  许建文的脚步没有任何停留,“我不需要,你自己收着吧,一会儿我打电话让司机来接你,你吃完饭就回去。”
  虽然冷漠,但许建文还是安排好了所有事情。
  现在天色已经黑了,单独留郝燕燕在这里不太安全。
  好在喊司机过来,也只是一句话的事。
  郝燕燕看着对方离开的背影,无助的坐在原地。
  是因为看见了叶潇潇吧,他果然还是忘不了那个女人。
  不过许建文这边并没有追上叶潇潇的脚步。
  就像是错过一次,便再也追赶不上。
  到了校内男女寝分岔路口,叶潇潇便准备和张恺宁分开。
  离开前,张恺宁说他明天先把配方琢磨出来,让她也看看。
  叶潇潇劝他,“配方不要随便给别人看。”
  张恺宁:“我相信你。”
  叶潇潇没再说什么,冲着对方点点头,便转身走了。
  接下来几天,叶潇潇一直和张恺宁,忙着生产膏药的事情,第一批膏药做了五百份。
  叶潇潇和宋光景都查看了成品。
  药效不错,达到了他们期待的水准。
  这批膏药取名张记膏药,每帖膏药外面都用塑料包装,包装袋上印着品牌名字。
  看起来高大上。
  在仁德堂的销售情况也非常好。
  虽然大多数人都因为价格太贵而不选择张记膏药,但总有一些不差钱且饱受病痛折磨的人愿意花这个钱。
  在医生建议部分病人使用后,张记膏药的名声很快打响。
  第一批的五百份,只用了一个星期就卖完了。
  紧接着第二批投入生产,宋光景帮助张恺宁调整了配方,使其更合理,也使得配方不会让人轻易看出来。
  这次生产了两千份,不到三天已经卖出去一半了。
  这明显是个不会亏本的生意。
  而且京城其他家药铺已经开始联系仁德堂,想要从这里购买张记膏药。
  仁德堂的经理已经和宋光景商量,扩大生产,打开销路。
  宋光景让经理去找叶潇潇商量。
  经理也看出来了,宋先生很看重这位徒弟,没准儿就是当接班人培养的,自然不敢怠慢。
  叶潇潇听了经理的计划,觉得可以先在京城推广张记膏药试试看,如果效果好,日后可以销往全国。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