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带大家参观了管理区地下的许多部门,李籽上楼梯的时候这么说。
  路上还遇到不少人跟她打招呼,大部分人也愿意出镜,他们并不知道是直播,以为李籽是在拍视频。
  每次拍到人的时候,认识他的人都会激动的在评论区说他是某某某,现在是做什么的,还有本人现身说法。
  国内基本上是寻找共同点,毕竟感同身受嘛,东大这么多学生,毕业之后分散到各行各业,各个地区,认识他们的人也不少。
  国外则是研究起被酸雨腐蚀的建筑,以及管理区密集人群的管理制度。
  在他们看来,这样密集的人群呆在密闭的空间里,还能保证正常运行,简直不可思议。
  「他们甚至还会对其他人微笑。」
  当然会微笑,新粮种长势良好,眼看着他们可能实现吃饭自由,日子有了盼头,怎么可能不高兴。
  「我用上帝的名义发誓,刚刚过去的那个人是我的同事!他说他曾经到东大留过学,我还嘲笑过他,所以他说的东大就是这个东大!」
  东大管理区的外国人很少很少,本来到东大留学的外国学生就不多,再加上有一部分人是渣子。
  东大进入紧急状态之后,绝大部分国内群众都知道,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就像他们曾经面对的无数困难那样。
  但是从小接受的教育不同,留学生很多都很自由,你越是不让做,他就越是要做,最后只能是作死。
  这让本就不多的外国留学生能活到现在的更少,活下来的都已经融入东大管理区,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当罕见的留学生被发现的时候,国外恨不得把这个留学生的身份扒的一干二净。
  当然,他们更希望,这个留学生是他们国家的,如果能联系上那最好。
  第31章 好死不如赖活着
  “约翰,找到他了吗?”
  “当然,这很简单。”
  “很好,让所有人立刻出动。”
  「他是个麻烦鬼,爱吃中餐,爱抱怨,脑子不正常……」
  这个人在网上评价被认出来的这个外国人,其实麦克也没有那么一无是处,可是,他们又不是朋友,是有着竞争关系的同事,当然不可能说他的好话。
  就在这个人疯狂吐槽的时候,突然听到门外有三二一的倒计时,转头的瞬间,就看到一群黑衣人破门而入。
  圆圆的枪口顶在他的脑门上,问他的同事在哪。
  与其费时费力的找他不发言的同事定位,不如直接找他,让他带着他们去找同事。
  网上还没有编辑完的评论被人顺手删除。
  麦克就识趣很多,他在直播里看到自己的时候就已经做好准备。
  凌晨两点的街区其实并不安全,但是不包括今天。
  今天大多数人都是按照北京时间生活的,凌晨两点外面也灯火通明,不少人家里甚至通宵开派对,大家坐在一起观看另一个世界。
  麦克的邻居们也认识他,来他家敲门问是不是他,在得到肯定答复之后,派对转移到他家。
  所以黑衣人过来的时候,麦克就在家门前的草坪上喝啤酒。
  平静的走出人群,跟所有人告别,然后坐上专车离开,他不知道迎接自己的会是什么,但是他知道,如果反抗,结果肯定不好。
  “这里是图书馆,不过现在里面什么都没有了,啊!”李籽对着空荡荡的图书馆大喊一声,有回音传回。
  “这里以后是要改成居民区的,因为地方大,楼层低,方便,当然最主要的是,这里离教务中心近。”
  前期改造居民区肯定是围绕着教务中心改造的,这样安全也方便管理。
  绕过教务中心,后面就是农场,白天农场的人格外多,还有一个个研究员在田里穿梭。
  小麦已经结穗,他们要全程记录小麦生长情况,尤其是结穗情况,是否饱满,是否有病虫害,麦穗长短等等。
  跟着李籽的视频,之前他们看到的一直都是灰蒙蒙的世界,没有植物,没有色彩,有的只是灰黑色。
  酸雨夹带着火山灰落在哪里,哪里就铺上一层厚厚的黑灰。
  如果没有专门打扫的话,根本看不到物品原来的样貌。
  农场这里是他们这么长时间看到的唯一的大片绿色,让他们的视觉疲劳减轻了很多。
  评论区还在疯狂刷新评论,这里的研究员很多都是非常有名的,再不济也是某某大学的教授。
  每当有人出镜的时候,就会有不少人自发给大家科普,甚至还有不需要科普大家就都认识的名人。
  正在农场转悠呢,耳边传来淅淅沥沥的声音,下雨了。
  只要下雨,头顶的玻璃棚顶很快就会出现一个个小黑点,接着才是慢慢被冲刷掉。
  “下酸雨了,带你们看看下的酸雨和这里的雨水收集系统。”
  李籽在门旁边把自己随身携带的雨伞拿出来。
  现在出门随身携带雨伞是很常见的事情,毕竟以前淋雨也就是身上湿了,顶多就是个发烧感冒。
  现在淋雨风险太大,搞不好秃头烧伤都有可能。
  她把自己的雨伞放在门口,一半淋雨,一半在门内,这样可以做个对照。
  做完这件事,就带着大家去看雨水收集系统,农场的玻璃棚顶中间高四周低,四周都有凹槽可以直接收集雨水。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