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世杭过继给爹娘,大伯母能愿意?”鱼采薇诧异地问。
  世杭是大伯母所生第三子,当年他刚出生的时候,祖母就曾有过这样的想法,不过被大伯母决绝地拒绝了。
  从那以后,大伯母看到她们母女俩,常常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母亲对她说,没有哪个做娘的愿意把自己亲生的孩子让给别人,所以要体谅大伯母,可当年她小,很多东西不明白,只有对大伯母的畏惧和躲闪。
  想不到,多年以后,大伯母能同意世杭过继,这么说来,在族谱上,她和世杭就是亲姐弟了,怪不得他住进了香茗居。
  鱼学卿说起了妻子的心思,“当年世杭刚出生,你伯母怕过继过去,世杭跟她不亲近,四年前世杭都十五了,跟她母子关系和谐,又是你祖母的遗愿,这才勉强同意。”
  是了,有十五年的母子亲情,继父母又不在,过继过去不过担个名头,儿子还是她的儿子,这样想来,大伯母能同意,倒不难理解了。
  “那还真是不凑巧了,”鱼采薇垂眸,手指清点,拿出一块长寿多福玉佩和一对凤头钗,分别用秀丽的荷包装好,放在鱼学卿面前,“这是我给世杭和弟媳的新婚贺礼,伯父转交给他们吧。”
  “你为何不直接交给他们,难道你这次回来不住一段时间吗?”鱼学卿不怒自威,明显有了意见。
  鱼采薇确实打算悄悄见了他就离去,“伯父,仙凡有别,当年师父带我离开,京城之中知道的人不少,我要是住在家里,会扯出多少事,伯父在朝当值那么多年,比我更清楚,到那时,我倒是可以潇潇洒洒离开,安国侯府呢,还能平静度日吗?”
  听闻此话,鱼学卿不由得后背发凉。
  他想到了日渐衰败的当今圣上,好几次无意间提起过随仙人修行的大侄女,说要是归来,一定带进宫让他见见,想做什么,不言而喻。
  还有诸位皇子为夺嫡施展的隐避手段,实在让人防不胜防。
  就在侯府,都不知道有谁的耳目,有谁的眼睛。
  若是知道鱼采薇回来住在家里,那时候,当今圣上会惦记安国侯府,皇子们会惦记安国侯府,还有那些据说来无影去无踪的武林中人也会惦记安国侯府,鱼采薇在还好,等她走了,哪还有安稳日子过,简直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鱼采薇继续说:“伯父,修行者不可干涉世俗之事,这次回来一趟,以后会不会回来还在两可之间,我实在不想因为住几天就给家里带来诸多麻烦,何况,您也知道,整个侯府除了您并没有让我惦念的人。”
  鱼学卿脸上的神色几经变化,最后只能沉默,认可了鱼采薇的做法,“也罢,能在有生之年再见你一面,知道你过得很好,我就放心了,不住就不住吧,我知道,你们做仙人的都有神妙莫测的本领,府里,你母亲留下来的嫁妆,还有你祖母临终前给每个孙子孙女都分了体己,你虽不在,你祖母也给你留了,都锁在库房里,你都带走吧,是个念想。”
  “祖母还给我留了体己?”鱼采薇有些不敢相信。
  第114章 摄魂珠
  鱼学卿拍了拍鱼采薇的肩膀,“你祖母只是看到你就想到你父亲,心里伤感,并不是真的不喜欢你。”
  鱼采薇却知道伯父是在宽慰她的心,老太太就是不喜欢她,恨她不是男孩,父亲死了,连个传宗接代的人都没有,临终前过继了世杭,也算了了老太太的心愿,或许就是这样,老太太才想到留些物件给她吧。
  “伯父说不是就不是吧,”鱼采薇秀手拂过桌面,桌面上瞬间出现十几个玉瓶,“伯父,我给您带了些丹丸,这里每个玉瓶里有十颗,白色玉瓶里的丹丸用来调养生息,可去沉疴,养精聚神,伯父操心政务,积年成累,每三月吃一颗,对身体好,但莫要多吃,不受补,青色玉瓶里的丹丸有解百毒的功效,黄色玉瓶里的丹丸乃是极品的疗伤圣药,关键时候可救命,伯父都放好了,以备不时之需。”
  鱼学卿看着这些光洁发亮的玉瓶,眼睛冒光,真想一把搂到自己怀里,这可是皇帝老儿都想要的东西,侄女给了她这么多,可他又纠结,怕给了自己,鱼采薇就不够用了,只伸手各拿了一瓶放进怀里,“伯父各来一瓶就行,其他的你拿回去,留着自己用。”
  鱼采薇一个弹指,把玉瓶全放进鱼学卿怀里,“伯父都拿着吧,这是侄女专门带来孝敬您的,我修行的丹药足够,您不用担心,再不济还有我师父帮衬。”
  “哦哦哦,”鱼学卿又是欢欣又是小心翼翼地搂着玉瓶,现在他是又幸福又苦恼,幸福有这么多灵丹妙药,苦恼该放在哪里,才不被人知道。
  鱼采薇笑笑,这个烦恼就让大伯父自己解决好了,他身为安国侯,还能没有个周全的地方放丹药吗?
  鱼学卿也是见过大场面的人,一时激动过后,思维清晰,很快就想到了妥善的安置之所,当下,放了几个玉瓶在书桌下的机关盒里,其他的,用木盒装好拿在手上,从书房的隐秘处拿出一串钥匙,放进了衣襟深处,又看到桌上的荷包,顺手塞进了袖笼里。
  “采薇丫头,我现在就带你去库房。”鱼学卿也是个办事不黏糊的人,既然鱼采薇不打算留下,那就趁热打铁,把要交给她的东西都给了。
  “伯父先走,我跟在后面。”
  鱼采薇手中掐诀,撤去书房的禁制,等鱼学卿出去,她又贴上隐形符,从天窗出去,跟在鱼学卿身后。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