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

  楚王喝了两口润了润干渴的喉咙,放下茶碗,温润的一笑:“老丈,看你们过的悠闲,去年兵慌战乱,没有波及到你们这个村子吗?”
  :“哪有兵慌战乱啊?”为首的老农满脸皱纹里都是淡定的笑意,“朝廷大军没打进来,我们的日子过得安稳的很。”
  旁边一个老农插了句嘴,:“听说一个什么用金子神箭的大将,带着大军从阴平小道偷袭闯进来了,但被我们西蜀的子弟兵,给打的落花流水,全军覆没了。那个拿金子做弓箭的败家子儿大将,也被射杀了。”
  襄王气的心里一堵,没好气儿的说了句:“是金箭神弓李默将军。”
  为首的老农立刻警觉了起来,上上下下打量着楚王和襄王,:“听口音,你们是从京城来的吧?你们是奸细?”
  几个老农立刻站起身来,双手握拳,怒目而视!
  侍卫们赶紧聚拢过来,虽然没有拔出兵刃,但警惕的摆出攻击阵型,护住两位身份尊贵的王爷。
  双方实力不对等的剑拔弩张!……
  楚王赶紧吩咐侍卫们退下,陪笑着解释,:“老丈误会了。我们虽然是从京城来的,但绝不是奸细,否则,把守剑门关的将士们,怎肯放我们进来?”
  襄王眼珠一转,理直气壮的说道:“就是,我们若是奸细,剑门关的将士早就把我们抓起来了,哪里还会恭恭敬敬,客客气气的把我们礼迎进关,又礼送进来?”
  剑门关的将士们把他们恭恭敬敬礼送进来的?
  出于对剑门关将士们无比的信任,几个老农立刻放下了戒备之心,纷纷拱手赔罪后,又坐下陪着贵客聊了起来。
  从这几个善谈的老农嘴里,楚王和襄王了解了不少蜀地的信息。
  所谓叛军贼寇,那是蜀人心目中的仁义之师,妥妥的自己人。不但对贫苦百姓秋毫无犯,反而给他们分田种,少赋税,只捡着挑着那些为富不仁的世家大族和豪门权贵,地主豪强们下手。
  叛贼头子“巫其仁”,是蜀地百姓们心目中的救世济民的明主,那些叛军贼寇,是帮他们农奴大翻身当家做主的子弟兵,他们家里的年轻汉子,都参加了民兵团组织,保卫自己的家乡。
  楚王和襄王越听越是心惊胆寒,照此下去,这蜀地的几百万百姓民心所向叛军贼寇,还搞全民皆兵,将来朝廷要收复蜀地时,可谓是难于上青天了!
  “老丈,蜀地如今主事的……最大的官儿是谁?”搞不清叛军官员职称的襄王,小心翼翼的问道。
  :“听说“巫军师”是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奇异之士,不知道他老人家是何等风采?如今蜀地主事的最大的官儿,听说是姓洛,是个年仅二十多岁的俊俏书生。人我见过一次,长的俊,待人和气,没有大官儿的架子,有这样一个父母官,可真是我们蜀地百姓之福了!”老丈越说越兴奋。
  楚王和襄王对视了一眼,心里震惊,这蜀地还真是藏龙卧虎,能人辈出啊!
  第299章 崭新的世界
  楚王和襄王对西蜀之地的奇观美景失去了兴致,反而对蜀地的政务治理,百姓生活状况产生了兴趣,真正的做起了刺探敌情的“奸细”。
  他们在山村小镇间穿梭,在州城市井之地奔波,在小客栈打尖儿落脚,在普通百姓家民房借宿。翻山越岭,长途跋涉,从北到南,从西到东,……三个月的时间里,他们游历遍了整个蜀地。
  晒得黝黑的脸膛,结实健壮的身体,步履矫健的步伐,深沉思考的眼神,还有一颗沉甸甸的心。
  如今的西蜀之地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崭新的世界。作为大宋赵姓皇室的两位王爷,他们心情复杂无比。
  :“王兄,我觉得,咱们兄弟二人,必须要见一见蜀地主事的那位洛大人!”襄王眼神坚毅的说道。
  楚王感慨万千:“是啊!这样一个百姓们家家户户有田种,人人有饭吃,安居乐业,对未来充满热情,官员们励精图治,勤奋踏实,公正廉明的崭新世界,那位主理蜀地政务的洛大人,咱们必须要见一见!”
  襄王又有些忧心焦虑的说道:“见过那位洛大人后,咱们要快马加鞭赶回京城去,把这里的事详详细细的禀告给摄政王,让他早做准备吧!”
  楚王淡淡一笑,:“三弟,我们进入蜀地的令牌,还是摄政王兄给的,你以为他对蜀地的事是瞎子走路——眼前一抹黑,什么都不知道吗?”
  襄王身体一震!
  惊讶的问道:“王兄,你是说……这西蜀之地的事,都在摄政王兄的掌握之中?”
  稳稳当当的骑在马上的楚王,又是淡然一笑,:“起码,他知道!”……
  两个身份不明,形迹可疑的外地人,想要求见蜀地最高长官大概是件很难的事,搞不好,还会被当成奸细扣押入狱。
  可是,见不到那位年轻有为,将蜀地治理的如此“奇特”的洛大人,两位王爷又实在是不甘心。
  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楚王和襄王兄弟二人到了成都府,直接找到了蜀衙门前,递上了那块乌黑的小木牌,求见洛大人。
  进去通报的门房,脚步匆匆的跑了出来,后面一个师爷模样的中年人,恭敬的施礼说道:“两位贵客,洛大人有请。”
  兄弟二人对望了一眼,摄政王赵德芳给的这块小木牌,还真是管用啊!连姓名都未报,就能轻易出入这府衙重地?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