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难道是一日不去偷偷摸摸的钻地道,王爷就心痒难耐的失落不成?】……
  大宋是十日一大朝。
  第二日秦王赵德芳五更天就起来,洗漱完毕更换上朝服后,吩咐了云熠去城外接王妃回王府,就带着十六名侍卫坐着马车出了王府奔往皇宫。
  大朝之日,御街上都是赶往皇宫的大小官员。越到皇宫附近,人流越多。
  大宋不许官员乘坐人力抬的轿子,官微位卑的和行事低调的一般带了三两个随从,骑马出门。
  官高位尊的朝廷重臣一般都是乘坐马车上朝,侍卫随从都是几人到十几人不等。
  只有当朝宰相赵普喜欢摆排场的这种,侍卫随从带了六十多个,乌泱泱的一大群护卫在马车旁,将宽敞的御街都堵住了。
  大小官员见是权倾朝野的左相赵普的仪仗队,都纷纷避到一边给宰相大人让路。
  左相赵普的马车慢吞吞的往前方挪着,秦王赵德芳坐在马车里就慢悠悠的在后面跟着。
  几个骑在马上的官员忍不住悄悄议论,左相赵普硬是不将秦王殿下放在眼里,堵在前面不肯给秦王殿下让路。
  官员们有的称赞秦王殿下的涵养和胸襟。有的却是叹息被从节度使的位置上夺了军权,调回京城的秦王殿下,在京城里做个闲散王爷的日子并不好过呀!
  宣德门为皇城正门,高近十丈,和左右各两座副门五门横列。
  宣德门金钉朱漆,龙凤飞云,雕梁画柱,覆以琉璃瓦的门楼建造精美。
  两侧的两座副门为左掖门,右掖门,朝臣们分为两波从副门而入。
  宣德门后,是一片可容万人的广场,广场后是雄伟壮丽的巨型殿宇——大庆殿。大朝会或庆贺大典都在此举行。
  御道两侧,钟楼,鼓楼一东一西隔路对峙。
  一个个方心曲领公服,腰配金鱼袋的朝廷大员,在群臣前面领头鱼贯而入。
  长长的官帽翅,忽闪忽闪的晃动成一片,谁都不敢快步疾走,以免帽翅晃动的剧烈失了端庄的仪态风度。
  大庆殿可容纳上千人,净鞭响起,大臣们手持芴板,依唱名按班次陆续进入。
  长长的帽翅让等待在大殿里的众朝臣无法交头接耳。
  官位越高帽翅越长,只能站稳手持芴板仪态端庄。官小位卑的帽翅虽短了点儿,但一个个噤声若寒,不敢失了仪态。
  秦王赵德芳每次上朝时看到这一幕,都不由得暗自好笑。父皇太祖皇帝为了这身朝服帽翅,可谓是费劲了心思。
  起居舍人走了出来,一班黄门宦官分执左右。
  皇帝身着龙袍走了出来,踏着玉樨坐上了那张拥有无上权威的龙椅。
  齐王赵廷美依然是称病未到,秦王赵德芳站在几个上朝听政皇子之首。下面是枢密使往后排的众武官。
  百官之首的赵普站在文官之首,双目微阖,一脸的成竹在握,胜算于胸的优越感。
  这个赵普在太祖皇帝时就是百官之首的宰相,可谓是权倾朝野。
  赵普为相时檀权专断,处事跋扈。和当时身为京兆府尹加亲王的当今皇上赵光义,为了争权夺势可谓是斗得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
  当今皇帝赵光义上位后,第一个罢免的重臣就是赵普,将他贬到了河北路去做了个转运使。
  只是不知为何,两年前赵普又被皇上重新启用,坐回到了相位上。
  不过,皇上又设了个右相之位,还设了几位参政知事,极大的分去了宰相的权力。
  大朝会上,文武百官都是将在府衙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讨论。皇上也会将在小朝会上有争议的问题拿出来,让百官讨论寻求解决之道。
  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政务令这些朝臣争论不休,甚至面红耳赤的互相攻击。
  几个皇子也有时会插言几句。
  只有秦王赵德芳,只带了耳朵没带嘴巴般,静静的听着一言不发。如同一座极美的雕塑静默的伫立在那里。
  关于疏通京城河道的问题好不容易定好了方案,大殿内总算是安静了下来。
  左正谏大夫贾琰忽然手持芴板出列,:“臣有本奏!”
  已经被群臣吵得脑仁疼,略有疲惫之色的皇上顿时来了精神!
  和颜悦色的看着这个心腹爱将问道,:“贾卿有何本奏?”
  贾琰抬头和皇上交换了一个彼此心领神会的眼神,开口奏道,:“启禀圣上!
  自太祖皇帝开朝建都于汴京城,修建皇宫时占用的是一个节度使的官衙,用地极为窄小,哪里配得上一个皇朝的宫殿该具有的威仪?
  现如今大宋在陛下英明无比的治理下,开疆拓土建下了不朽之功业。大理和西蜀,<a href=https:///tags_nan/xihan.html target=_blank >西汉已尽纳于囊中,疆土辽阔,四海臣服。
  百姓富足,安居乐业,朝廷库银更是丰裕充足。
  臣奏请陛下颁旨扩修皇宫,以彰我大宋皇朝大国的赫赫威仪,令……”
  贾琰的奏本还未讲完,旁边一个朝臣就窜了出来!
  :“圣上!万万不可啊!”
  被心腹爱将歌功颂德,奏请扩建皇宫以彰大国威仪,美的正捋着胡须飘飘然的皇帝顿时脸色一冷!
  见开口阻拦的是赵普的爪牙御史中丞吴勉,皇上心里就是一阵恼怒!
  :“朕只不过是扩建皇宫,又不是迁都,有何不可?!”皇上的语气里已经带着一丝怒气。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