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兄弟俩平分了这块肉。
听玉文眼尖地发现了听玉书后腿上的伤口,他将嘴里最后一口肉咽下,才有了些力气说话:“哥哥,我们回去吧,去求求他们。”
听玉书一下子怒火冲天,他龇牙咧嘴:“我说过了,不要再提这件事!他们走他们的阳关道,我们走我们的独木桥。你到现在还对他们抱有幻想吗?听玉文,你清醒一点!”
听玉文双眼湿润,不敢再劝,低下头舔舐着哥哥的伤口。
一日,听玉书在捕猎过程中,被一只角雕发现了。
当时他在追一只野兔,角雕飞翔在森林上空,一个俯冲,就把他带上了高高的云霄。
听玉书从未看过这么远的地方,身上无处不痛,角雕锋利的爪子深深嵌在他的身体里,但是剧烈的痛苦也比不上他远远地俯视着青丘山顶五彩斑斓时的苦恨。
他哀怒地想到,最后竟然要死在这样的五彩斑斓里,他真不甘心啊。
赤狐的鲜血从高空中滴落,洒在这一片他又爱又恨的土地上。他的视野逐渐发黑,乃至模糊重影。
嗖——
快如疾风的利箭穿云而来,听玉书最后只依稀听到一道令他魂魄震颤的弓弦之声。
这一天的神山山顶,九重天的仙子们纷纷临至,因为这是青丘千年一度的盛会——“百鸟归巢”。
传说上古神明凤凰在这一日浴火重生,给天地带来新生。
但可笑的是,这场盛会的庆祝仪式,却是围猎飞禽,比的是谁射杀的飞禽数量多少和种类珍贵性,美曰其名:“归巢”。
等到听玉书再次睁眼时,满屋的空气中都弥漫着浓烈的药臭。
一个老妪在床前昏昏欲睡,手里的葵扇慢悠悠地摇曳着,吹的是一座简陋药炉的火焰。
听玉书浑身没了知觉,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老妪,直到木门外的天光暗了下来,药炉发出突兀的噼啪一声,老妪睁开了双眼。
她伸手拿起炉盖,伸长脖子往里望了一眼,随后把底下小小火苗给挑出,药炉的光熄灭了,渐渐冷却。
“咦?”老妪正准备拿起药炉,就看见独占了一整张床的小东西睁眼了。
“不能动么?怎么不说话?”老妪绕过药炉,坐到听玉书身边,低头摸了摸他的脑袋。
此时听玉书若是能看见自已的双眼,就能发现自已双目猩红血丝遍布。
他感受不到头顶的抚摸,就这么死死盯着眼前老妪皱纹遍布的老脸。
“可怜东西哟,从天上掉下来,那角雕垫在你身下你才捡回一条命。摔断了好多骨头,养养吧,或许能好起来。”老妪絮絮叨叨,嵌在皱纹里的浑浊双眼尽是温和。
听玉书满心都是戒备和仇恨,他突然想起还在山洞中等他回去的听玉文。
老妪凉了一碗药,给他全部灌下。
夜幕降临时,他突然感觉到丹田处刺痛传来,紧接着浑身筋脉灼热起来。老妪第一时间就察觉到并在床前守着他。
“救我......弟弟。”听玉书用尽全力,像砂砾摩挲一般难听的嗓音从他嘴里逐字冒出。
老妪又抬手摸了摸他的脑袋,这回听玉书有了点感觉,他不记得上一个胆敢摸他脑袋的人是谁了,老妪问他:“在哪儿?”
听玉书扯着嗓子:“山壁的......洞里。”
老妪冲他点点头:“药效有些猛烈,一开始会难受些,忍忍就好了。我去去就回,你别担心,我一定把你弟弟带回来。”
听玉书已经说不出话了,他体内的血肉筋脉肿胀得就快要炸了。他只好将心中所有的希冀都放在了悄声离去的老妪身上,闭上眼睛专心致志忍受浑身的剧痛。
......
“娘,我来帮你。”听玉文挽起衣袖,接过老妪手中的菜刀,手起刀落,砧板上的野鸡斩成两半。
老妪笑笑,一瘸一拐走到另一边择起菜来。
老妪住在半山腰,周围并没有其他人居住,仿佛是青丘山上的一处静谧的桃园。
她的腿是在那天夜里摔的。
老妪摸黑到山脚下寻找听玉书所说的山壁,找了好半天才借着朦胧的月光看到山壁上的小洞。
她千辛万苦爬上山壁,见到了已经饿昏过去奄奄一息的听玉文。她将小小的一尾狐狸抱进怀里,山壁陡峭,夜里视野不清,她一脚踩空,一下子从高处摔进了下方的灌木丛里,一条腿断了。
为了和黑白无常抢夺只剩一口气的听玉文,老妪顾不上自已腿上的伤,一连好几日衣不解带地照顾着兄弟俩。
等到听玉文的情况稳定下来有了好转之后,她的腿就彻底瘸了。
老妪年老体衰,无法捕猎,也并未孕育后代,所以她早早就圈了一块地,养了些鸡鸭羊兔。
一下子多了两张嘴吃饭,这些年养的肉粮一下子消耗了大半。好在兄弟俩的身体恢复得很快,能下地跑之后,两人就日日在外捕猎,填充他们的食物储备。
在营养充足的条件下,兄弟俩天赋过人,接连修成人形。但谁也没有开口提离开,仿佛赡养老妪成了他们从未明说的默契决定。
于是他们在凡间中秋的这日,两人请明月作证,向老妪叩首,认她做了母亲,从此改口喊娘。
他们相处了很多年,但从来不知道给了他们宛若重生的老妪姓甚名谁,是何方妖族。她从未说起,兄弟俩也从未问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