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邓家这个庶出的姑母正值二八年华,正在物色人家,自那日书铺一别之后,本就对这个一身秀气的读书人一见倾心,便央求父母将她下嫁给这个穷书生。
  本就没有多疼爱她的嫡母,二话不说就同意了,请了媒婆去这孟姓男子家里探探情况。
  没多久腾海洞就向各家发了喜帖,说是要大婚了。
  起初夫妻二人自是恩爱和睦,怀上孟源之后,男人就像变了个人似的,疯狂往家里抬着小妾通房。
  虽然孟源娘临深履薄,但还是在诞下孟源的那一夜,让小妾害得难产而死。
  孟源虽是他爹的第一个孩子,但那男人早就在万花丛中忘记自已是谁了,对他的诞生可能有过短暂的喜悦吧。
  毕竟没多久他爹就死在了一个小妾的床上,尸体手里还紧攥着一纸情诗。
  于是乎,祖母也终于心死,管不住自已的儿子,在他身死后,遣散了家中所有的小妾通房,将夫妻两个合葬在了腾海洞邓家的祖坟里头——孟源外祖同意的。
  所以,孟源从小就没了爹娘,在祖父祖母的膝下承欢长大。
  好景不长,孟源刚过四岁祖父就去世了。他守着祖母十五载,在病榻前发誓要出人头地,要祖母颐养天年。却在西征前夕,祖母病重,不久于人世。
  孟源深埋在心底的,是对自已深刻的嫌恶,他觉得自已就是天煞孤星,上天要他克死身边所有亲人才肯罢休。
  拔营前一晚,他接到祖母死讯,气急攻心旧疾复发,如今是拖着那副沉疴旧痛的残躯上了战场。
  他就没想过能回去。
  孟源盯着萧格离去的背影,一种痛恨感油然而生。他痛恨自已心软不够决绝,痛恨萧格强塞了一个让他活下去的理由。
  在梦中熟睡的熙莲恍若天真纯良,她不知道自已成了这个只见过几面的男人的最后一口气。
  第99章 世家秘闻4
  邓良霁虽然在西征之战结束后从孟源的身体里抽离出来,但他从进入幻境的第一天起,就被孟源心中深埋的浓烈的恨意给淹没了。
  这恨是岁月累积,是层层叠叠,是无法释怀的死局。
  以妖王的身死魂消作为停战的号角,西征之战结束后,整个了了山脉陷入了死寂。
  孟源就是在这样的死寂中,如同随波逐流任人宰割的鱼,归队回到曜庆的军队里。
  熙莲在孟源的帐中醒来时,看着眼前这个只见过两次的陌生男人靠在椅子上小憩的样子,就知道自已无家可归,接受了再一次被家人所抛弃的结果。
  果然,所谓家人都是背信弃义之徒。
  所剩时日无多,怎么样都无所谓了,反正也没有故里可以让她魂归。
  两人之间的相处在一段很长的时间中,保持着一种可怕的沉默:将对方视若无物。最多的接触就是孟源将饭菜放到熙莲面前随后离开。
  回到曜庆之后,太子代表朝廷开始对这些凯旋的将土论功行赏。
  轮到孟源时,太子问他想要什么。
  毕竟孟源跟在联军统帅身边,战至临潼和曲名,算是大功一件,可以单独封赏。
  孟源说,他只想要叶落归根,解甲归田,带上那个在西征中偶遇的苦命女子熙莲。
  太子看着孟源一句话都要弯腰咳两次的病容,再看看跪在他身后瘦成一副皮包骨的女人,二话不说就应允了,还大方地封赏了金银财宝和衣服首饰。
  孟源在众多争相出头邀功的将领中,独独领着一个女人和一板车行李,慢悠悠走在了北幽的郊外。
  出城前,孟源问熙莲,愿不愿意跟他回腾海洞,若是不愿也没关系,可以将部分的金银衣物留在北幽城里,若是还有力气,也可以利用最后一点人情替她谋个营生,好吃好喝地让她度过余生。
  熙莲安安静静地听完孟源的一番话,朝他坚定地表示,孟源在哪儿,她就在哪儿。
  孟源也没说什么,一路缄口其三,收拾行囊,快速变卖了北幽中为数不多的两家铺子。
  快速地收拾好所有的行囊,孟源驾着一头膘肥体壮的马,非常违和地拉着一辆板车。
  孟源佝偻着腰坐在前头,车上只堆叠了几个箱子,还有三两个包袱,另外还有一个熙莲。
  两人一马就这样慢悠悠走在回腾海洞的路上。
  其实孟源并未在朝堂上和太子说实话,当初入伍时用的还是半真半假的身份——卸甲归田归的不是昽越境内的腾海洞,而是曜庆西南的依岱城。
  依岱城只是一座临近山脉的边陲小镇,管理松懈,只要给足够的好处,整个通关文牒不是什么难事。
  所以孟源驾着板车和熙莲在曜庆的西南离开了曜庆。
  腾海洞是吵闹的,分明咋咋呼呼的浑人没有北幽的多,但家家户户每日都灯火通明。
  长吁了一声,高头大马停在角巷口,孟源跳下板车站在封了蛛网的小小木门前,定住了。
  熙莲紧随其后也下了车,跟在孟源身后不明所以,长时间的颠簸让她有了些人气——实在受不了了,腰和脖子都要断了。
  孟源只记得,在他站在门口踌躇不定心生恐慌的时候,一双瘦得鸡爪子似的手一把将门上挂着的蛛网囫囵拢了下来,然后十分干脆地大力推开了门。
  熙莲两步跨过孟家不高的门槛,回头问孟源,怎么还不进来?
  孟源实打实地愣住了,他从没想过这个女人好像真的把他当成家人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