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熙莲终于鼓起勇气,双眼直直地望进屈晓的眼神中,憋了半天憋出这样一句:“屈将军的爹娘肯定是盖世英雄,才能教养出您这样英明神武的女将军,熙莲羡慕得很。”
与平日里各种手下将土宦官对她的恭维都不同,屈晓一下子就听出了熙莲话语里的真挚。
屈晓说:“熙莲姑娘的爹娘也定是喜爱你的。”
熙莲怔了一下,嘴角勉强扯出一个笑:“我......我家里就剩我爹了。”
屈晓皱了皱眉,她突然感受到从瘦弱的女子身上骤然迸发的强烈情感,将她震得有些不知所措。
不论是屈晓还是孟灵儿,从小都是在乡野山间摸爬滚打长大的,吃惯了百家饭,习惯了自力更生无甚所依,也并未感受过更高于饥饱的深厚情感。自然而然的,她们都将这些莫名其妙的感受都归为累赘,尔后就可以名正言顺忘我冲锋又或者是游戏人间。
从本质来说,屈晓和孟灵儿其实是同一种人。
“你是因为被迫吃下某些东西,所以才讨厌吞咽对吗?”屈晓一改先前的温柔耐心,咄咄逼人地问道。她没有放过熙莲细微的一举一动乃至呼吸。
熙莲低着头好久,瘦得只剩指节的手掌抓着车架边缘没有松开过,直到远处的号角响起低沉的吼声,才在两人的注视下点了点头。
“是什么?”
马车渐渐歇了颠簸,屈晓仍然不肯放过熙莲。
孟灵儿明晃晃的探究和屈晓的威严慑人,两双眼睛让熙莲那片小的可怜的阴影里双双泛起了泪光,熙莲终究在进退两难的境地中选择将埋藏在最深处的委屈露出了一丁点儿。
虽然屈晓没有得到她想要的答案,但从熙莲踌躇不定的反应中,她们有了许多未经证实的猜测。屈晓在马车还未停稳的时候率先勒马落地,接过孟灵儿手中缀染着点点红梅的油纸伞,独属于她张扬的眼角毫不畏惧迎着炙阳,向熙莲伸出了一只布满粗茧的手。
第76章 抚西异事16
俞卓高高坐在马背上,目不斜视地说道:“按照这个行军速度,大军唯有在深夜赶路才能赶得上计划。张监军,你怎么看?”
张承初当然清楚,大军若真的日行百里,那到达山脚下的军队将是一群软脚虾,别说所向披靡,甚至连长剑都拿不起来。
俞卓直接将锅甩给了张承初,企图让他背下苛待将土的污名。
“俞大帅,张某只是一个小小的监军,十万大军又怎么会听我一个小小监军的话呢?况且您才是联军的统帅,当然是要让最英明神武的人来说了算,您说是吧。”张承初懒散地骑在另一匹汗血宝马上,双臂并未抓着缰绳,反而抱着长剑似笑非笑盯着领先他半个马身的俞卓。
俞卓顺坡就下,仿佛真的同朝廷派来的监军有商有量一般:“我觉得与其让大军筋疲力尽地赶路,不如先行进半程原地扎营,这样将土们才有力气杀妖。”
俞卓的语气听起来可不像是建议,周围将领紧绷的脸顿时放松了下来,暗中想到,统帅还是有一些话语权的,并没有被监军架空权力。
张承初只能当挨了一记闷棍,给人当了回垫脚石,冷哼了一声最终还是没有说出别的什么话。
眼看监军没有反对,众将军心里头不上不下的大石终于落地,张家神子应当是同意了。
孟源没有应统帅的召集,反而悄悄藏进大军边缘。陈大文抱着听眠也没露面,见多错多,听眠这只“瑞兽”还是少在张承初面前出现比较好。
在传令兵的高声传报中,大军原地扎营休息,孟源顺着帐篷摸到了陈大文军帐处。
三人蹲在半人高的灌木丛里,听邓良霁说起昨夜奇怪的地方:“你们之前见过熙莲吗?”
“没有。”贺於菟摇头。
“我怎么觉得,好像在哪里出现过这个名字呢?”邓良霁百思不得其解,愁得抓耳挠腮,现如今竟然不知道是自已的记忆出现了问题,还是孟源的身体本就太差,剧烈的头疼发作起来。
听眠盯着邓良霁,有些好奇地盯着他的一举一动,稍稍远离了那经年不变的平凡小铺,邓良霁终于有了些活人气的模样,从前无论语气能勾出多轻佻的话语,但那阵涌动的春风总是吹不进他的眼底。
邓良霁活像是一座冰冻万尺的千年冰山。
孟源的长发干枯发黄,脸色蜡黄嘴唇干裂,明眼人都能一眼瞧出这是久病不愈强撑的模样,跟原来早生华发的邓良霁只有些许区别。
区别就在于那双眼睛。
说起眼神,听眠脑海里突然浮现出没见过几面的戈柔,戈柔总会用一种莫名心疼的眼神看着师父,他没想到风月场出来的女子也会用这样悲悯的眼神看人。
戈柔好像真的与一般女子不太一样,听眠甩甩脑袋,将乱七八糟的东西统统放在一边。
三人在日落前和其他人一齐汇聚在陈大文的军帐里。
“张家神子前两日就到了大军,那邓家的人现如今在哪里?”听眠突然的一句打断了邓良霁的胡思乱想,将他从死胡同的牛角尖里一把拉了出来。
邓良霁说:“我不知道......”
明明在邓良霁的脑海中,这场人族的西征大战不过是两三行墨水的着笔,可是现在他却亲身经历,家史上记载的关于这场大战的一切都好像身临其境般。
众人缄口不言,沉重的静默犹如千钧重,邓良霁终于开口:“他们在......已经在行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