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阿兄.....”阿昭苦着脸,眼眶微红,“没有小鸡了。”鸡舍里的最后一只小鸡崽被做成了午膳的高汤。
  族里还没到指望着阿昭养鸡场过活的地步。但是眼下不仅人缺吃的,牲口们也缺。
  这种情况下,能够持续产奶的牛羊成为优先选择,而只吃不长的小鸡则会被“优化”。
  “会好的。”贺兰定看着瘦得下巴尖尖的小孩儿,心疼要命,从木匣里摸出一颗糖喂给阿昭,“一定会好的。”漫长的黑夜后一定会迎来黎明。
  甜滋滋的糖果入口,阿昭再也绷不住,眼泪像是断线的珍珠啪嗒啪嗒掉。这种一夜之间家底尽失的感觉,太难受了。
  明明,明明大家都这么努力了。
  可是,只需要一场大雪,就足以让所有人的努力都付之一炬。
  “等到四月,雪要是还不停,阿兄就要出门一趟了。”贺兰定无法坐以待毙。
  “你熊塔叔叔、虎头叔叔他们都被大雪困在阴山外头了。”大雪阻隔了归乡的道路,切断了彼此的音讯,贺兰定不能指望他们的救援,必须做最差准备。
  阿昭擦擦眼角,稳定情绪后冲贺兰定扬起一个笑,“阿兄你就放心去吧,我会守好家里的。”
  她已经不是那个阿兄去哪儿就要哭着一起跟去哪儿的小孩儿了。
  熙平元年四月,雪停了。
  敕勒川草原银白一片,笼罩头顶的阴云终于散去,露出了瓦蓝色的明亮天空。白刺刺的太阳高悬于空,虽然没什么温度,但终是给众人带来了新生的希望。
  “郎主,先打通哪条路?”手下向贺兰定请示。
  大雪封山,怀朔镇宛若一座海上孤岛,与周边地区都失去了联系。雪停后的第一要务就是恢复交通。
  像后世一般洒盐做融雪剂是不可能的,贺兰定令众人将怀朔幸存的牛羊们集中到一处,让牲口们在这茫茫雪原蹚出一条路来。
  “先把稒阳道打通。”出怀朔,经稒阳道,穿阴山,就能抵达朔州了。到了朔州,就能买到粮食了。
  “郎主,雪城里的牧民想要出去!”
  以冰雪之墙铸成的瓮城被大家称作雪城,贺兰定接手的流民们都安置在其中。停雪后,雪城里的大家都坐不住了。
  “大家想去草原上找找,看看能不能把家里的牛羊给找回来。”便是找不到活得,趁着天气严寒,从雪地里挖到些冻死的牲畜,拉回来还是能吃的。
  贺兰定点点头,同意放行——上辈子又不是没吃过冻猪肉。在饿得前胸贴后背的眼下,能有口吃的就不错了,哪里还管其他。
  雪停后的第一天,整个怀朔镇都活过来了,每个人都积极奔走着为新一轮的生活而奔走。
  待到傍晚时分,竟然有人真的赶着牛羊回来了!
  “畜生们比咱们能活!”赶着牛羊的牧民咧嘴笑着,一定要把“幸存者们”都送给贺兰部落。
  “且欠着你们的债呢,能还多少是多少。”瘦得皮包骨头的牛羊们,有的冻掉了耳朵,有的冻坏了□□,便是最厉害的牧羊人,此时也无法分辨出这些牛羊原本是属于哪个部落。
  于是乎,便一股脑儿地全交给了贺兰部落。
  牧民“嘿嘿”憨笑着,“反正贺兰首领也不会亏待咱们的。”——活命之恩无以为报,当以命报之。
  除了幸存的牲畜,不少牧民还从大雪底下挖出了成群的牛羊尸体,也全带回了交给了贺兰部落。
  “不臭,能吃!”天然的冰箱让这些牛羊保持着死去瞬间的状态,甚至看着更加肥硕。
  然而,表面看着完好无损,破开肚皮的瞬间恶臭冲天——微生物的滋长下,内腹已经烂透了。
  可是即便如此,谁也舍不得将这些烂肉给扔了。
  得知消息的贺兰定不得不出面阻止。别好不容易将这些牧民扒拉过了冬日,却临门一脚,倒在了春天降临的前日。
  “皮毛留下,肉通通处理了!”贺兰定一声令下,其他人就是再肉疼,也不敢有异议。
  “都埋田里去沤肥。”总算稍微废物利用了。
  日子进入四月,便一日好过一日了。雪停天晴,温度回升,敕勒川草原上的“哞哞”声、“咩咩”声日益渐多。
  将族中事务处理妥当,计算好存量粮食可支撑时间。除了派出商队去朔州收粮买羊,贺兰定拿着崔真的信物,拉着两车精盐细糖,向着东清河郡出发了——朔州的情况不容乐观,贺兰定必须做多重准备。
  谁知,贺兰定前脚刚走,阿史那熊塔的队伍就打东北回来了,除了一车的皮草,还有满满两车的黑色石头——煤矿找到了!
  又过了二十日,阿史那虎头也从东荆州回来了。长长的车队从贺兰大宅一直排到怀朔南城墙,满载的都是粟米和菽豆。
  “腊月那会儿,我就觉得不对。”阿史那虎头非常敏锐,在年节前就把手里的五铢钱和布匹全部换成了粮食。
  “后来半道上就大雪封山,回不来了。”阿史那虎头便将粮食全藏在了山中。
  “我们找了一家猎户借宿。”阿史那虎头讲得眉飞色舞,恨不得将自己的机智昭告全天下。
  阿史那虎头带着大批粮食在山中一窝就是三个月。
  “我那边大约二月的时候就停雪了。”虽然停雪,但是阿史那虎头却不敢押着粮食回怀朔。
  除了道路泥泞难走,还有一路上的匪徒也是个大问题——一个艰难的冬日,过不下去的老百姓落草为寇者不计其数。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