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嗯…顾大哥,你怎么想的呢?镇上是不是太远了?”
“这我也有考量,村里近一点确实方便些,去镇上的话往返路程比较远,镇上环境和村里差距也很大,我也担心宁哥到时候不太适应,要不先在村里启蒙,后面看看情况再送到镇上去。”
“我也是这样想的。”
“我和村长打听过,张秀才那里的修束是一年一两银子,包午饭,早晚在家吃,咱们现在入学交半年修束即可,再带些礼物,鸡蛋和两斤肉。”
“啊~鸡蛋有,肉的话现在得去镇上买,昨天买的肉做的吃了一些。”
“不用担心,我昨天拜托过瓦工师傅来村里的时候给我带两斤肉,现在放在家中。”
叶安十分感动,顾宏总是能将一切都安排妥当。
“那咱们现在去吧!”
“宁哥儿将昨天买的儒衫穿好,我去家里拿肉和鸡蛋。”鸡蛋是顾宏找村长买的,叶安家的不够。
隔壁的上河村离小河湾不远,和村民打听了张秀才的住处,便登门拜访。
大夏国国风还比较开放,不限制小哥儿考取功名当朝为官,是以不少家境富裕的小哥儿会选择为官为政。
张秀才简单的了解了叶宁的情况。
“虽然性格比较胆小,但好在思维活络,聪明可爱,我就收下了,明天开始来上学课吧!”
“多谢张秀才,宁哥儿,还不快行拜师礼?”
叶宁在叶安的指示下,弯腰作揖。
“弟子叶宁拜见夫子。”这都是叶安在家里教过叶宁的。
“起身吧!我这里启蒙的有八个人,加上你九个,既然入学了,那就要坚持,务必日日练习。”
张秀才叮嘱几句后,便叫人回去,明天按时来早读。
第24章 前期准备
终于将叶宁读书的事安排妥当,叶安重重的吐了口气,然后就可以和顾宏专心经营豆腐坊了。
第二天吃过早饭后,叶安将叶宁送到了上河村张秀才家。回来时,顾宏已经将发好芽的黄豆全部运到田地那去了。
叶安没有休息,拿上竹篮和水壶去帮忙。
“顾大哥,我来了,你先来喝口水,我们一起干。”
等顾宏稍微休息了会,又忙碌起来。
叶安用竹篮装满黄豆,挎在胳膊上,顾宏用锄头挖一个坑,叶安就往里面丢三五粒黄豆,挖下一排的时候,刚好带起来的土就把上一排的给覆盖到。
两人干活麻利,配合默契,不知不觉已经过了两个时辰,虽然只是刨坑埋种,不需要特别大的力气,但持续性的弯腰也是挺累的。
顾宏直起身子,汗水淌过有些晒黑的脸庞,因为现在温度还很高,脸上的汗水被晒干了,接着又淌出来,留下了颗粒的汗渍。
“安哥儿,歇会儿吧!咱们等吃完午饭,下午再过来。”
叶安的脸也晒得有些发红,抬起胳膊擦了一下脸上的汗,手臂因为一直挎着竹篮,也被勒出一道道红印,往后看了一下已经种完的地。
“看样子已经种了半亩地了,下午过来再种半亩地,五天就能完工了。”
“是啊,这几天要辛苦一点,希望能早点种下去,早点收成。”
……
中午叶宁在张秀才那吃不回来,两个人忙活了一上午,午饭不想太麻烦,只炒了一个腌菜炒肉,配上早上做好的窝头,扎实管饱。
吃完饭等太阳没那么大了,又去地里干活,下午还是要比上午热一些,时不时就要休息一下,喝水补充水分,因此下午花了两个半时辰才完成了半亩地。
因为要赶着去接叶宁,差不多到时间就收拾东西回家了,都忙活了一天,两人满身狼狈,先简单的洗漱了一下,也能凉快一点。
顾宏去接叶宁,叶安在家里做晚饭,昨天买的肉剩下一些,将装着肉的碗,放到装好井水木盆里,再将木盆放在地窖。夏天的井水冰凉,地窖温度也低些,今天拿出来的时候肉还很新鲜。
叶安在院子里摘了些豆角,和肉片一起用火大炒,肥瘦相间的猪肉,煸出肥油后盛出备用,接着把豆角用油大炒至断生,再将煸好的猪肉倒进去,加入调料煸炒两下就起锅,肉香扑鼻。
除了一个豆角烧肉,叶安还做了一个菜汤。在院子里摘了两条丝瓜,滚刀切块,和打拌好的鸡蛋液,一起倒入煮沸的热水中,做了个丝瓜蛋汤,夏天胃口差,配汤下饭。而且丝瓜蛋汤用料足,做菜做汤都可。
最后从地窖里拿了一坛腌制的扁豆,稍微在锅里边炒了一下,酸爽下饭。
主食是白米饭,今年的收成全留下了,没有卖。今天的菜不错,叶安便特地多蒸了点白米饭,再说两人下地都是体力活,叶宁现在做学问也是用脑,必须得吃饱才行。
叶安做饭手脚麻利,这边饭菜刚搬到桌子上,顾宏就领着叶宁到家了。
“回来了,赶紧洗手吃饭吧。”
饭桌上,叶安想了解下叶宁的情况。
“宁哥儿,今日第一天上课感觉怎么样。”
“嗯~可有意思了,夫子教我写自已的名字了,还有哥哥的。”叶宁一脸兴奋的分享。“只是,顾宏哥哥的名字太难了,我一直写不好,夫子说还得多练几次才行。今天夫子还布置了任务,今天教的五个大字,每个写十遍,加深印象,明天检查。”
“真不错,宁哥儿第一天上学就会写自已和哥哥的名字了。”顾宏揉了揉叶宁的头。“夫子要检查,那现在得在纸上写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