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江熙确实有打响指的习惯。
萧遣感叹老头记性是真好,只凭一个背影,就能在十多年后再次认出江熙。
从这些片碎的信息可以得出,眼前的老头是江熙密报网中的一名线人,他两曾有过一面之缘。那晚江熙到瞿府,被老头瞧见,只因江熙当时穿着他的衣服,坐着他的轩车,便让老头误以为江熙是他。
这个密报组织叫做“四季不长膘”,简称“膘局”。
好个江熙,还在他面前装清纯无害小白兔。正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萧遣笑了两声,引诱葛生说出更多:“膘局很重要吗。”
葛生:“当然重要!难道威慑案除掉了那帮狗官,不是大齐之幸吗!”
萧遣唤道:“冷安!”
冷安进来,道“殿下有何吩咐。”
萧遣:“押他到密室去。”他要跟这个老头好好聊聊了。
葛生慌张:“殿下?”
一只布袋忽然罩住葛生的头,又捂住了他的嘴,押到了王府的密室。
密室四面是白墙,墙上有两扇小窗,透了丁点光线进来,不至于昏暗不明。窗外是潺潺流水声和虫鸣鸟叫声,是在园林深处无人问津的地方。
室内置有一套桌椅,一张茶案,再加一张窄窄的床榻,再无其它。
茶案上已添好茶水,葛生被冷安摁在椅子上,去掉布袋后,冷安退出去合上了门。
萧遣坐在书桌前,道:“你叫什么名字。”
葛生:“‘清蒸鲈鱼’是我。”
原来线人的代号是菜名!好掩饰。
萧遣:“说你真实姓名。”
葛生:“葛生。”
萧遣转而严肃道:“大齐律法不得私自组建暗卫,葛生,你们好大的胆呐!”
葛生听此才反应过来自己识错了人,脑瓜一炸,完了!连忙跪下求饶道:“殿下开恩啊!我发誓……我们只是打探消息,从没做过伤天害理的事情呐!”
萧遣:“先将‘四季不长膘’的来龙去脉一五一十说清楚,我再酌情处置你们。若有虚假,你知道后果。”
“殿下容我理一理。”葛生尽管知道闯了祸,但毕竟六十岁的人了,久历人事打磨,早已学会临危不乱,保持冷静。
他想,膘局原本就是为扫除积弊、维护正义而生,就拿威慑案来说,朝廷能够拔出奸佞也有膘局一份功劳,实属是做好事不留名;而楚王功名盖世,是为大齐鞠躬尽瘁的忠良之臣,他们原是一道,又何惧乎。
于是他定了定神,坦诚道:“老奴便将自己知道的告诉殿下,那得从老奴最后一次乡试落榜说起……”
第060章 老饕老餮
十七年前,葛生第二十次乡试不中,生无可恋,到状元湖边上准备投河自尽,结果得一蒙面男子所救。
蒙面男子告诉他,科场积弊已久,概不是读书人出人头地的地方,不如做他的暗卫,一起掀翻科场。
经蒙面男子的引导,他加入膘局,取了个代号叫“清蒸鲈鱼”,从此隐于市井,打杂为生,与寻常人家无异,只是多出一份心思留意朝臣行径,所去何地,所见何人,所谋何事,一来二去还真让他盯出些有用的信息来。
那名蒙面男子代号叫做“老饕”,后来老饕见他能力出众,信息准确率高,又口风严实,做事谨慎,便让他做了线头,需要每十日到京城各个角落收集线人的密信,归总交给老饕。
这时他才知道膘局有线人一百号,代号都是菜名。
比如“一卵孵双凤”的密信藏在城西关公庙右面墙角从上至下第七块石砖下,“荷叶粉蒸鸡”的密信藏在陈家酒楼二楼的风铃里……
口风严实,做事谨慎……老饕要是知道他今天这么轻巧地栽在萧遣手里,大概会咬崩槽牙吧。终究是错付了。
葛生:“永定二年及三年的前大半年都不见老饕老餮来收信,永定四年后就再没了音讯,膘局便散了。”
那会子自然是没机会去收信,因为永定二年,江熙在韶州当“寇”,永定三年,江熙就坐狱了,永定四年初,江熙随军出征,再无归返。这些时间点都吻合江熙的行迹。
萧遣:“老饕、老餮,有两个主使?”
葛生:“是的。老奴便是将殿下误以为是老餮。”
萧遣:“老饕是谁?”
葛生:“不知,猜不出。”
萧遣:“他的年龄、身高、体重大致多少,是哪里口音。”
葛生细细想去,道:“大概三十岁左右,比老餮矮了一个巴掌,看清来比较清瘦,听不出是哪里口音,好似用的是腹语。”
萧遣大概猜出老饕是谁了,但也不能就此下定论,道:“膘局存在有多久,老餮是膘局创立之始就在了吗?”
按照葛生的说法,膘局十七年前就有了,那时江熙十七岁,还在东宫当侍读,难道那时江熙就在干这样的事?
“之前的事老奴一概不知,只见过老餮一面。”葛生忽的一拍脑袋,道,“此前老饕解散过一次膘局,我问他是什么原因呀,他说身心俱疲,无以为继。一个月后,老饕又说不解散了,就是那次,老饕将老餮介绍与我,说是刚拉入伙的金主。”
萧遣:“说具体时间。”
葛生想了想,道:“永定一年十一月。”
萧遣:“金主是什么意思?”
葛生:“当初老饕要解散膘局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没钱。当线人有风险,万一被那些贪官污吏发觉,难免要遭报复打击,一般人都不敢做,所以要支给线人不低的报酬,像我这样自愿做的毕竟占少数,一来二去就把老饕吃穷了。老餮一来,才没了薪酬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