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伙计焚香拜了拜:“打扫堂前地,金炉焚宝香,弟子前程锦,安抚家神堂……只盼言好意,上天降吉祥。”
再三拜过,伙计将那香立在香炉里,任由其在灶神像前袅袅娜娜兀自燃烧——拜神的伙计人却是已经扑到铺子门口的棚栅前,热热闹闹的开始收钱了。
秦峥瞧着这一幕也不由哑然失笑:这人敬神是真的敬,敬完之后把刚拜过的灶神扔过脑后也是真的扔,任是什么,都不如实实在在挣到手里的铜板。
玄霄顺着秦峥的视线看去,便见他瞧着李记花馍的店面,瞅了半晌,无有所得:“公子,可要属下去买些花馍来?”
秦峥摇头:“不必,你我如今客居在外,客随主便,倒也不必抢了主家的活计。”
秦峥牵着马匹越过李记花馍的店面,朝着顺安街的方向走去,沿途所见,有卖灶糖的,有卖灶神像的,还有卖饴糖卖酒酿的,这些都是要趁着晚上灶王爷上天之前,要备齐了摆在灶神像前头的东西。
秦峥穿过街巷,置身人世烟火之中,唇角淡淡含了笑意,目光却多是着落在那些个,并不如何起眼,却活得格外真实的百姓身上。
这就是,远离庙堂人心驳杂,却又真实安稳到了极处的,烟火人间。
没有什么谋算,没有什么远虑,更没有什么,把天下万民担负于一身,百姓皆为责任的沉重……
眼里盯着的,不是挂在墙上的神像,而是那一枚枚,真真切切,落在自个儿手里的铜板。
每日每天,终而复始,只为眼前计,于是现世安稳,岁月悠长。
秦峥想着,这样的日子,该多让人向往……
第113章
小年二十三,不仅是走在街上,萦州渐渐便有了年味,连带着整个年节,也都开始忙碌起来。
一大清早起来,便要和面蒸了花馍,供在灶火北面又或是东面的灶王爷神像前,有些没有特意设了神龛的人家,则要特意请了灶王爷的画像,供奉于墙上。
这花馍,可以是买来的,可以是自家做来的,但终归不能得是旁人送来的,这般供神的东西,都是极有讲究的。
要在一大清早便供上去,而后立上三注清香,再三拜过之后,就正式开始了一天的筹备。
于是司家大宅自一大清早,便跟着热闹着。
这几年里,当初博宜送来的那些个人早就在官府过了一遭,上了萦州的户籍册子,这两年手里渐渐攒了银钱,也有在外头自个儿安家买了宅院的,但还有一些的,却依旧还住在司家大宅里,日日在红颜和司家之间往返——
这些人,便多半是儿子被秦峥支使了出去,一部分送去了兵部衙门下辖的武库司,一部分送去了工部衙门的营缮、虞衡、都水衙门并着制造坊、军器科等各处,虽只是个不入品流的芝麻大点的小官小吏,却也算得上是端起了朝廷的铁饭碗。
于是这些个渐渐上了年纪的妇人,便留在了萦州,留在了红颜,依旧却还住在司家的大宅里,也算作是半工半拿了银子养老。
而至于早些年时候,在司家大宅办了婚事的那些个新人们,有的端起了朝廷的饭碗,有些却依旧捧着红颜的饭碗吃饭,至于那些个当初的新嫁娘们,如今大多也都当了娘,身边的孩童有些已经能满地乱跑,有些却尚还在襁褓之中……
总之小年这一日,司家大宅的人气却依旧是极旺盛的。
水蒸气弥漫着的厨房里,学着萦州当地人模样做来的花馍自蒸笼里拿出来,趁着热气供应在灶王爷像前,剩下的,便是妇人们七手八脚的开始忙活着这一日的朝食:
熬煮的黏稠的米粥,蒸出来形状有些瑕疵,瞧着不大好看的花馍,三两盏咸菜或是拌着的凉菜与酸甜辣口的崧菜,一行人也不出去,就那么满满当当的挤在厨房里凑了两大桌子,在这透着寒意的清晨里,显得格外温馨热闹。
说笑间,提起的也都是些家长里短,略略上了年纪的妇人们和刚当娘的媳妇们凑在一处,自然有说不完的话。
因着熬煮开花的米粥里加了饴糖,于是那些个年岁极小,也就是那么一两岁大小的孩子们,便坐在特意加高、加了栏板的椅子里,拿勺子一勺一勺舀得极是认真,喝完了一小碗,或是拍着栏板小桌,或是举着手里的木勺啊啊的叫着,有些甚至还磕磕绊绊的开口:
“娘、娘……粥,粥……”
尤氏坐在上首的主位上,与身边围绕着的那些个妇人们说说笑笑,也有着说不完的家常……虽是主家,却并不摆什么架子,待人也颇为和气,但有些地方终归是容易露了怯——
干活时有些瞧着像模象样,一瞧做出来的东西,却是显得笨手笨脚。
再加上她身上那股子柔婉沉稳的气度,并着不时愿意教家里的那些个女眷读书算账,底下人倒也知晓她并不擅长这些个活计,心下到底对尤氏还是颇为敬重的。
说起来,这司家大宅里这么多的人,倒也不至于当真教主家自个儿学着去干活,多数时候,却也不过是跟着凑个热闹。
这种场合,司微便没好意思过去跟着凑热闹,一大早吃的那些个饭菜,都是教小子送去了他住的院子,到底司微如今已经不再是当初尚未长开时的孩童模样,跟着过去大厨房里和那些个寡妇、媳妇们凑做一处,到底是不适合。
有些嫌,碍于世情,该避还是得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