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州府说到底只是官衙最里面的一进院子,楚佳璇到底还没过门,直接陪着林见顾住进去到底不方便,所以楚佳璇便打算离知州府不远找个房子住居。
于是楚佳璇买下了一栋闲置着的三进大宅,雇佣百姓上门做工休整,给出的酬劳特别丰厚。
到底拿人手短,钱塘百姓得了便宜,又见林见顾这些天一直呆在衙门里,虽然没办什么大好事,但似乎也不像是个坏人,大家对新知州的排斥也就小了。
而林见顾这段时间猫在衙门里在干嘛呢?当然是查账了!
林见顾既然想对江南这摊浑水伸爪子,为了安全起见当然得先把自己周围先肃清了,那有什么比查贪污更方便踢走人还不惹人注目的罪名呢。
当然了,林见顾当然不会说自己查账是想把不听话的同知与通判踢走,大家都是一个阵营的,还未及冠的少年郎怎么会对自己人痛下杀手呢!
林见顾这个敬重世伯的小少年当然是听到了某个差役的话,知道原来立功离开的宋知州居然和刘世伯不是一条心,掀出堤坝修建款被贪污的案件只是为了诬陷刘知府。
正是少年意气,读了满肚子儒家经典的林见顾哪里看得了如此小人未来得势,你不是查贪污吗?那我也查!
我就以新官上任要和从前做好切割的名义查,哼,要是查不出也就罢了,要是查出来,正好把那小人直接打下去,也不需要等待礼部升调了,直接回家吃自己吧!
为了显示自己的公平,林见顾还特意请了寿康公主身边的教养姑姑还有护卫首领过来监督。
虽然这两位都算公主身边的人,但白蕊姑姑原本是皇后的人又是三品的女官,护卫首领更是皇上从身边御林军里选出来的小将,未来也是前途光明。
这两人真论起来品阶还在林见顾之上,只不过因为是公主的属官没有实权而已,过来监督已经很有分量了。
只不过查到最后发现宋知州没问题,反倒是原本的同知与通判问题不小,这也没办法。
就,都这么大动干戈的查账了,又把能能在皇上皇后身边能说话的人过来监督了,最后查出了林见顾并不想看到的结果,林见顾也没办法了不是。
当然了,这个过程中林见顾是真没干什么修改证据的缺德事,宋知州在任时的账本没问题是真的,而宋知州离任后账本出现了大亏空也是真的。
至于为什么会这样,那当然是因为前任的宋知州是个真正的好官,所以他从不对官家的银子动手,也从不剥削民脂民膏,他的账本自然是清清白白。
而钱塘的通判和同知可没这样的情操,这两人都是江南豪强的爪牙,往日里破家灭门的事情可没少做。不过原本有宋知州压着,两人哪怕心里再痒痒也不能对官银动手。
可是等宋知州一走,两个早就眼馋米粮的老鼠哪有不大吃一顿的道理,然后还没找到机会平账,林见顾这个查账的就来了。
要说宋知州知不知道本该是他左右手的同僚是这个德行?那当然不会不知道。那这一位能看得惯吗?能看得惯就有鬼了!那为什么没处理呢?那当然是做不到啊!
皇上刚开始时不是没想过直接用雷霆手段处理江南,江南那些有风骨不愿同流合污的官员也不是没想过搜集证据。
但结果呢,江南豪强控制江南的驻军与舆论,差点让江南掀起叛乱。
那些有风骨的官员遭遇刺杀,遭遇污蔑弹劾,下场好的只死了自己,下场差的全家被灭。
在如此情况下无论是皇上还是其他官员想要改变江南的现状,也只能选择慢慢来。
慢慢的调走聪明人,让江南豪强的假面被撕碎,让这些豪强失去民心。
慢慢的在江南官场里掺沙子,让江南各势力不再铁板一块。
而在布局完成之前,所有人必须忍耐,必须只带耳朵眼睛不带嘴。
所以宋知州一直只当看不见通判等人的行为,只有他们行为过火是警告一二,若非侵吞堤坝款项太过过火,若非十几年的积累已经初具成效,恐怕连宋知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会不会站出来。
但总归在林见顾与楚佳璇二人到达江南那一刻起,一起不一样了,十几年的积累已经初具成效,缺少的那点民心也被楚佳璇的良种补上。
反击已经正式开始,宋知州必须忍耐的人,林见顾不需要忍耐了!
当然了,林见顾行事再怎么不留情,但是在正式撕破脸前,林见顾还得是江南大族眼中亲近江南士族的毛头小子。
然后,林见顾前脚让人扣押了钱塘同知与通判,后脚立刻亲自快马奔到了金陵。
一到金陵一点都不耽搁,直接跑去了知府府衙递上了帖子。
此时的金陵知府可不知道发生了何事,但为了表示亲近,还是立刻派人将风尘仆仆的林见顾请了进来。
然后还不等刘知府反应过来,林见顾已经耷拉脑袋,垂头丧气的对着刘知府叭叭叭说清楚发生的事。
刘知府目瞪口呆的看着这个看上去特别英俊特别温文尔雅,如清风明月的少年郎没形象的说着请罪以及给自己开脱的话。
“世伯,您相信我,我真的没有打您脸的意思。知道同知与您拥有同门之谊,通判是您恩师的如夫人的弟弟的姻亲,与您也有几分交情,我真的特别开心。”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海棠书屋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