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可惜行商危险,这户当家人遭了土匪,最后人财两空,孤儿寡母最后只留下了了些许钱财和这么一座三进院子。
那户人家的娘子就让人把三进大院隔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小院子,母子俩靠房租过活。
这户人家到底曾经阔过,一个个小院规整的相当不错,价格也算是合适,两人立刻拿出五两银子租下了一整年,算是帮郑斐找到了落脚地。
正事干完了,眼看着时间还早,那自然得该吃吃,该玩玩了。
两人在街上逛了一阵,然后找了家酒楼打算进去吃顿饭,然后刚上二楼,看到了窗边的一个女孩,楚佳璇瞬间有拽着林见顾换一家吃饭的念头。
只可惜晚了,那姑娘的眼神一转过来和楚佳璇对”视了个正着。
楚佳璇:要命,她不应该还在关禁闭吗?怎么跑出来了!
第35章 和颐
此时此刻,楚佳璇想起了林妹妹的一句话。
早知她在,我就不来了!
这姑娘是安亲王府的嫡女,和颐郡主,也是京中大家都知道的最和楚佳璇合不来的人物。
至于为何两人合不来,楚佳璇表示对方全责。
首先嘛就是楚佳璇的回归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夺去了这姑娘的荣光。
先皇别看40多岁就驾崩了,但子嗣着实是不少,只可以一场由先皇自己掀起的夺嫡之战,十几个皇子不剩什么了。
因为先皇晚年的时候毫不掩饰对太子的不喜,是得皇上的兄弟们大半都被卷进了夺嫡之争中。这些皇子们虽然也不是一条心,但都有个共同的目标,先把当时的太子先干掉。
年纪大的分两拨,一拨自认为机会很大,为自己争夺;一拨虽然自己怕是不行,但也想得个从龙之功。而年纪小的也因为亲娘或养母的关系早早的站了队。
于是等皇上登基,这群兄弟自然是处死的处死,圈禁的圈禁,夺爵的夺爵,冷落的冷落。
只有当时的五皇子因为性子老实憨厚,一心一意躲起来过自己的小日子成了唯一的例外。
当时襄亲王失踪,皇上对其他兄弟的手段自然也就残忍了些。
于是为了让御史少叨叨,皇上便册封五皇子为安亲王,让他成了宗令,也对安亲王府的子嗣另眼相看,以此表示自己也是很友爱兄弟的。
至于其他的兄弟皇上为何不友爱?那是他们先有不臣之心先叛逆的。
皇上未登基前那也是太子,太子乃诸君,身为皇子明目张胆窥视储君之位,这难道不是大罪吗?
因为皇上把安亲王府扶起来坐牌坊,别管心里有多少兄弟情,面上对安亲王府确实是兄弟情深。
而和颐郡主作为安亲王府唯一的嫡女在京中自然备受追捧,结果楚佳璇一回来这个位置就换人了,从小娇生惯养的和颐郡主看楚佳璇自然有些别扭。
但和颐郡主到底也是王府精心教养长大的,只是对待楚佳璇冷淡一些,倒也没有就这么和楚佳璇翻脸。
毕竟她也不傻,知道和楚佳璇拼后台拼宠爱肯定是拼不过的。
但是之后发生的一件事,让这位郡主彻底炸了毛。
和自己已经有了默契的心上人,居然被楚佳璇给害了!
但对这件事,楚佳璇只觉得又委屈又恶心,是她想针对这么个玩意不成?
首先,大家得知道和颐郡主的心上人是怎么回事。
这位取得和颐郡主芳心的乃是鲁国公府的三少爷,乃是一个在诗词上极有才华的才子。
不过这一位可不是只想当一个风流才子的,人家有着一个成为权贵的心。
刚好鲁国公夫人膝下无子,一众子嗣都是庶出,虽然按理来说无嫡立长,但是三公子不同意啊,三公子觉得自己亲娘乃是正经八百的侧室,他比通房丫鬟生的大哥要尊贵的多。
立长立贵都有理,大公子与三公子也都不是什么纨绔,鲁国公估计也有几分纠结,世子之位就一直悬着。
眼见着在自家使力一时半会儿出不了结果了,这位才子就有了一个娶贵女加筹码的心思,而当时和颐郡主就是最好的选择。
风度翩翩的才子,热烈而温柔的追求,身份上又刚好般配,和颐郡主很快就被俘获了。
安亲王府不知道看没看出赵三公子的算计,但在鲁国公暗示三公子会是未来的世子后,两家便有了默契。
只不过郡主年龄还小,而大梁朝并不流行太早的给孩子们定亲,毕竟按照古礼定亲后未婚夫妻不宜过多接触,这样并不利于小情侣相互了解、培养感情。
于是这时候的普遍做法都是两家现有默契,对外也会含糊的透漏一点意思。如果一切顺利,那婚事就在女方及笄左右定下。如果出现了各种情况,那双方便只当没这个意思,一点也不耽误各自成家。
而因为和颐郡主的年龄,两人的婚事自然也是这么一个处理方法。暂时有默契,成不成的看未来情况。
然后,楚佳璇出现了。
比起家里兄弟姐妹一堆,亲爹也不过是因为老实才得到亲王爵位的和颐郡主,那当然是家中独女,亲爹还是皇上信任愧疚胞弟的寿康公主更好啊!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海棠书屋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