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那时候的老先生,甚至还不能被称之为“老先生”,因为他还未长出那满头白发,就连脸上的皱纹,也不过才零星两三条,除开笑起来的时候会皱得满脸褶子,其余时分都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中年人模样。
至少那时的小温言踮着脚从窗口望过去,只见着了个一手拿着戒尺,一手拿着书卷,想要装出副严厉样,却实在是有些不得其法的教书先生。
那些朗读书卷的孩子们本就不怎么专心,不知是哪位眼尖的,瞬间便见着了那颗在窗台边探头探脑的小脑袋,立马好事儿地拍了拍身边人,指了下方向,随即前后左右好几个孩子一同掩耳盗铃般竖起书卷,交头接耳了起来。
起先,老先生并未发现这异常,直到屋内传出了阵阵窃窃私语,混着低笑,逐渐盖过了朗读诗词的声音,老先生才眉头一皱,用戒尺拍了两下桌案:“一个个的,不好好读书,都在交头接耳地说什么呢?”
孩子中自然不乏有胆子大的,朗声答道:“先生,那儿有个小乞丐在偷看我们!”
这群孩子闻言,又爆发出了一阵哄笑声。
小温言此时虽然大字不识,却也能听明白这笑声中混杂着的不怀好意,于是瞬间缩回了脑袋,有些不知所措地蹲在窗框下,手指交缠在一起,努力抑制着眼眶中即将溢出的眼泪。
“站着,站好了。”老先生的声音从小温言头顶的窗口处飘了出来,语带训斥,“……好好反思你犯的错,若是想不通,你明日便不用再来了,我这里虽然只是个小学堂,却也无心培养一个不懂礼仪的人。”
“可他分明就是个乞丐,先生,我说错什么了?”
“乞丐也是人,”老先生铿锵有力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当你在说话间只是把他当成了一个可以供你嘲弄的对象时,你便错了。”
小温言绞紧的手指指尖泛白,动作却停顿了一瞬。
随后不知又过了多久,学堂内从几乎寂静的沉默到又传出了朗朗读书声,再到一道道欢快的脚步声响起,小温言始终蹲在原地,腿脚发麻,老先生手肘撑在窗口瞧向他时,他差点没能顺利从地上站起身。
老先生就这么静静地低头看着他,大概也是生平头一回遇到这种场景,实在是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当作开场白,最终还是小温言鼓足勇气开了口:“先生……他们都讨厌我,为什么?”
“是我做错了什么吗?”小温言说着,眼眶也跟着泛红,“是因为我没爹没娘,他们才讨厌我的吗……这也是我的错吗?”
老先生抬手擦去了小温言脸上的灰尘,又在对方的头顶上揉了揉:“这不是,孩子,这不是你的错,你什么都没做错。”
小温言的眼泪瞬间就止不住了。
“怎么还哭起来了……是饿了吧孩子,我这也实在没什么好东西,你就跟着我凑合一下吧,”老先生从小温言压抑的哭声中分辨出了对方肚皮下传来的哀嚎,顿时有些哭笑不得,只好从自己那随身携带的小布袋中翻出了个馒头,一分为二,塞了略大一些的那个到对方手中,“你瞧,你还愿意跑到学堂里来,蹲在外面听那么久的书,已经比我那些个不成器的学生们强不少了。”
“我那时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又忙着往嘴里塞东西,实在是没好意思告诉他,”温言侧头说道,“先生,其实我那时候是饿得走不动道了,才停在学堂的。”
可当年就为了不拆穿这么一个小乌龙,温言往后三天两头就往学堂里跑,竟还真从老先生那儿学到了些诗词歌赋,从大字不识一个的文盲乞丐摇身一变,成了个凑合着还能吟两句的乞丐。
“柏清河,你饿不饿?”
这话问得实在是有些突然,柏清河还沉浸在温言所讲述的故事中,突然被这么当头一问,正想摇头,却又不知道脑子里搭错了哪根筋,还是望着温言点了点头:“有点。”
……他记得他娘说过,有时候对方问你要不要,并不是真的在询问你的意见,而是因为对方有这个想法。
这套逻辑在他爹娘经年累月的日常相处间经久不衰,柏清河心下琢磨了两秒,望着温言汗津津的脖颈,最终认为在眼下场景,应当是可以借鉴这份行事逻辑的。
“我也有点饿了,钱袋在左边,你拿着去买两碗馄饨吧,”温言朝着斜前方一家挂着旗帜的铺子一扬头,“就那家。”
好,看来是猜对了!
柏清河心下暗戳戳地喜不自胜了一番,面上则是颇为臭屁地跟着一扬头:“说过了,跟我柏二少爷出门,永远都用不着你花钱。”
说罢,他就摇头晃脑地小跑去了被温言指定的那家铺子,不一会儿,便提回了两碗馄饨。
“刚出锅,热乎着呢。”柏清河凑到近前,献宝似的拎高了几分。
温言被他这股屁颠颠的劲儿给逗乐了,只好有些没辙地摇了摇头,没再搭这个腔。
“那后来呢?”柏清河成功讨得了个笑脸,更加不要脸地追问了起来,“后来你和这位老先生之间还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
“哪有那么多有趣的事,”温言勾起嘴角,朝着前面一点头,“看,那面墙就是我最常翻的,先生那时候总说我,翻墙实非君子所为,要我走正门……不过我想了想,我实在算不上什么君子,也就从来没听过。”
话是这么说,可这回温言硬是带着柏清河兜了个大圈子,走到了落着锁的正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