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饶是罗太监性情稳重,也不禁傻了眼,问:“圣上……您这,是要去哪儿啊?”
  待会还要上朝呢?
  “传朕的旨意,今日早朝取消。”
  谢桐喝了几口热羊奶,又吃了些点心垫肚子,在罗太监惊诧的神情中,淡淡道:
  “朕出宫一趟,有何要事,叫他们寻简如是解决。”
  罗太监忙问:“圣上要去何处?这冰天雪地的,奴才这就去安排侍卫……”
  “不用,”谢桐步伐匆匆,转瞬间出了殿,开口道:“朕自己去,约莫明日早晨能回来。”
  罗太监震惊了,慌忙阻拦:“圣上,不可!这雪天路滑,您出宫已是冒险,若不带侍卫,万一有什么事情……”
  “朕身边有暗卫,”谢桐蹙眉,说:“无需叫旁人跟随。”
  殿外,宫人已去牵了匹体格强壮的良马,马鞍、箭袋等物皆已配齐,罗太监一瞧,心内转过一个念头,有些不敢相信。
  圣上该不会是……要亲自去见闻太傅吧?
  这、这……
  罗太监还想再劝,却看着谢桐出了寝殿,又进了御书房,从中拿出了一个扁长的匣子,用布包裹好,再放入马儿腹边的筒袋中。
  “圣上,圣上。”
  刘小公公又从旁边追出来,怀里抱着一个小小的布包,直奔谢桐,献宝似的道:
  “奴才给您准备了点吃食,您路上要是饿了,可以吃这个,准管饱。”
  罗太监:“……”
  要出言阻拦的话卡在喉咙里,恨铁不成钢地瞪了刘小公公一眼,罗太监长叹口气,老老实实地替谢桐检查马匹上带的随身物,不再劝阻。
  “圣上,万一有人问起来,奴才便说您今个儿去了行宫,如此可好?”他压低了嗓音问。
  谢桐瞧他一眼,点头道:“有劳罗公公。”
  天色有一丝蒙蒙亮之时,罗太监等人目送谢桐乘马出了宫,这才各自回去做事。
  “都听好了,”临走前,罗太监清了清嗓子,开口:
  “圣上去行宫内歇息一日,明儿白天便回,谨记你们的本分,不该打听的少打听,把嘴巴都闭严实了。”
  *
  出了宫门,谢桐骑着马,从官道上往北而去。
  又过了一个多时辰,天光渐亮,罕见的停了雪,云朗风清,是个不错的好天气。
  路旁树干枝杈皆覆白雪,天地间一片素净,颇有几分仙境般的意味。
  谢桐却无暇欣赏这美景,他在心中略估了估路程,就扬鞭纵马,一路疾驰出了京郊。
  ——如果想在今日之内见到闻端的队伍,那几乎要一刻都不能停才行。
  寒风烈烈,从大氅的缝隙中钻入,持着缰绳的手也被冻得冰凉,谢桐却只将左右手换着揣入袖中,稍暖了一暖。
  当太阳升至头顶之时,谢桐勒住马儿,让它缓步走了一小段路,又吃了几块刘小公公给他带的糕点,打开水囊喝了几口,瞥见不远处有路过的农妇,于是上前询问此处是何地。
  得到答复后,谢桐道了谢,又听见那农妇问:“是去见北境军中的家眷吗?”
  谢桐怔了一会儿,下意识道:“对。”
  农妇点了点头,脸上带着笑意:“俺家的汉子也在军中咧,不过他叫人带了口信来,说要先随军进京领赏,然后才能回家。若是俺也会骑马,也能像你一样,自个儿先去见他了。”
  谢桐微微一笑,开口道:“没关系,很快就能见面了。”
  农妇说:“那是,孩子都盼着他回来讲那打匈奴的故事呢!”
  问了路寻好方向,谢桐重新策马疾行。
  午后阳光照拂,地上的雪消了不少,行了这么久,谢桐觉得有几分热,路过一矮山树林时,扯了扯缰绳,低头伸手去解身上狐毛大氅的系带。
  堪堪解到一半,他忽而听见远处有隐约的马蹄声传来。
  谢桐蹙了下眉,立时有几分警惕。
  如今年关将至,家家户户都在筹备过节,加上天寒地冻的,路上行人本就稀少,能有马匹的更是寥寥无几。
  这个时候,是什么人会从北边过来?难不成是强盗么?
  想到此处,谢桐抬手就要去取弓箭。
  不料指尖刚刚碰上箭筒,那纵马之人的身影绕过树林,遥遥显现,谢桐盯着看了片刻,突然停下了动作。
  他凝眸望着那匹白马上的挺拔人影,隔着这么远的距离,连那人的五官面容都瞧不清晰,只能隐隐看见一袭深墨骑射服,衣袍一角随着策马的动作扬起又落下,即便是远远观之,也可见其人姿态平稳,气度不凡。
  谢桐一手勾着狐氅的系带,一边不由自主地催促马儿往前又走了几十步。
  那迎面而来的人似乎也望见了什么,轻勒缰绳放缓速度。
  两人一面对望,一面驱使马匹缓慢前行,最后相隔几十米远时,终于看清对方的容貌。
  短暂的怔愣后,那深墨袍服之人率先扬鞭策马,疾驰到谢桐跟前,才猛地止住马蹄,停下。
  “圣上……怎么来了?”
  两个多月不见,闻端似乎清减了一些,俊美的五官轮廓越发深邃,眉宇间虽有风霜倦意,通身却整洁素净,连墨发都是用冠束起,瞧上去,甚至与当初分别时,并无太多变化。
  看见谢桐骑在马上出现在此地,闻端神色中掠过几分意外。
  他下了马,走到谢桐跟前,出声问:“怎么没在宫中等候?”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